在讲课中创设机会,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李海宁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信息、思想交流也日益频繁,因此,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说”的价值和作用越发突出。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是一个人才思敏捷、素质优良的重要标志。同时口头表达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虽然各有其相对独立的训练办法和途径,但他们有时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开拓知识领域,丰富词汇,活跃思维,是广泛的获取知识,为说写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而说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逻辑性。培养学生对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直接有助于写作。所以说的能力培养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段时间里,学校较普遍的存在着重写读听能力的培养而轻视说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差。上课回答问题,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其期期艾艾,语无伦次;平时交际,颠三倒四,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考劲不大,练也白练,耽误时间,况且中考中不涉及口语测试。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二.在讲课中创设机会,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几个实例。

1.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有机会说

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是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比如讲《巴西》时,正直世界杯开赛,学生私下里早有议论,哪支队强,哪场比赛精彩,哪位球星发挥出色,甚至有的学生的周记一连几周通通与球有关。于是我选择从评第一场球导入,老师和学生一起侃球,学生仿佛找到了知音,一下子兴奋起来。接着我请学生预测冠军队,并说出理由。学生的发言相当积极,有预测法国的、德国的、阿根廷的,当然也有说巴西的。说到巴西,我又问:“巴西周边的几个国家球踢的如何?”,“巴西使用什么语言?”,“巴西的特产是什么?”,这样学生不仅很配合的完成了说话练习,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带着对巴西浓厚的兴趣阅读文章,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2.人物形象打动学生,让学生有话要说

《愚公移山》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要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面对此题,我在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分别在两个班用了不同的教法:

初二(3)班直接对此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以文章内容为依据,说说你怎样看待愚公移山这一举动?结果学生反应平淡,其中倾向课后题认为愚公傻的居多,而觉得愚公不怕困难,勇于战胜自然的只有四人。

初二(4)班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是愚公,其他同学是乡邻,你苦于大山挡路,出入不便,决定移山,造福百姓。明天就准备动工了,今天你能不能做一次动员工作,号召乡邻一齐动手,参与移山呢?学生自己就是愚公,又肩负着说服其他同学的重任,纷纷从书上找出理由,充实自己的说法。成龙同学说:“乡亲们,咱们住在大山里难啊,咱们要想到最近的集市买点东西,就得翻过眼前这两座大山,等我们到了,已经是第二年了,这一来一回就是两年啊,咱们还要再受这样的苦吗?(举起拳头,激动)咱们必须铲平这两座山,开出一条路,说干就干,明天大家一起来吧。”朱玉婷同学说:“这两座破山太讨厌了,咱们不能看着它嚣张的挡在眼前,从明天起我们大家一点一点把它移走,子子孙孙延续下去,总有一天能把山移平。愿意参加的一起来吧,有你的加入,一定能更快完成。”

如此一来,学生被自己(也就是愚公)感动了,课后仍就是愚公傻不傻一题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认为傻的只有13人,与三班相比,少了很多。学生在大胆演说以后,自然也加深了对主人公愚公的理解。

在举一例:《窗》这篇文章,描述了情况大体相同的两位病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文章的结尾是: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在此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发挥你的想象,推测一下此时此刻离窗人心里在想些什么?他的结局又将如何?不少学生表示,离窗人很后悔,后悔不该对病友见死不救,抑郁而死。也有说离窗人从此理解了临窗人,被他的精神感动,照着他的样子,也给新搬进来的病人讲述外面的精彩世界,鼓励病友战胜病魔的。还有很多想法,这里不一一例举了。从答题情况看,学生都能够准确把握离窗人的性格特点,把故事完整的延续下去。

3.以辩论为形式,让学生不可不说

辩论赛能很好地磨砺思维,是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最好途径。在教学中,当师生间、学生间对某些问题认识出现分歧时,我便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看法,以理服人。在辩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它的效果远远超过教师平常的说教。 

《竞选州长》的普遍教法是逐一列举马克•吐温的罪状,综合吐温心情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所谓“自由竞选”的真实面目。同样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竞选中的虚伪性、欺骗性的目的,我设计了一场激烈的辩论:首先假设了一个情节,吐温忍受不了伍得福和霍夫曼的一再诬陷,以原告的身份将两人告上法庭,罪名是诬陷;然后把全班分为两部分,一半为原告,也就是吐温的律师,另一半为伍得福和霍夫曼辩护,我就扮演法官的角色;最后由学生选出他们感兴趣的一条罪状——伪证罪,进行辩护。内容如下:

原告:法官大人,我手里拿的这份报纸上(情节设计的不错,进入角色)公然刊登着我的当事人吐温先生曾犯有伪证罪,这简直是荒谬至极,这完全是被告一手捏造出来的,这是污蔑。对此我的当事人非常气愤,请法官还我的当事人清白。(很打动人)

被告:法官大人,1863年吐温先生在交趾支那瓦卡瓦克强占了这位寡妇的唯一支持他们生活的一块土地,致使他们一家失去生活来源,不得不靠乞讨渡日,他们母子三人现在就站在这里,这是不挣的事实。

原告:如果照您所说,吐温先生在1863年做了那样的事,可现在是1868年,为什么事隔五年,在吐温先生与被告竞选州长时,你们才提这事,被告的目的实在令人怀疑。

被告:这五年来,他们母子三人一直没有放弃过追查元凶,真是苍天有眼,这个无耻之徒居然公然露面,这才让这母子三人找到他,请求法官公正审理,严惩罪犯。(有些激动)

原告:我的当事人吐温先生是何等样人?怎么可能不远万里跑到越南去抢一块贫瘠的土地?大家用常理想想,抢这样的土地有什么用?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有谁会去做呢?

被告:原告一再狡辩没有去过越南,那您是怎么知道这一家被抢的土地是贫瘠的呢?(抓住对方漏洞,好)

原告:越南那么贫困,所以我猜这位妇人拥有的土地一定贫瘠。(开始被牵着鼻子走了)

被告:法官大人,原告一直狡辩,我请求传我的三十四个目击证人出庭做证。

原告:我的当事人根本没有去过越南,更没有做过抢别人土地的事,这简直是无中生有。(有些着急)

被告:有证据吗?

原告:……(无言)

被告:法官大人,请您看看吧,看看这个站在原告席上的家伙,连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他都不肯放过,他是多么的贪婪啊!明明做了还不承认,反来诬告我的当事人诬陷,无中生有,这是贼喊捉贼,这个人太可恶了,请法官大人明辨是非,公正审理,还我的当事人清白。

原告:……(气愤)

我当然宣布被告胜诉。有了这样一个设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而辩论这个形式,在无形中就锻炼了学生迅速提取信息,脱口成文的能力。辩论过后,学生一致认为:吐温作为好人,面对对手的恶意诬陷反而百口莫辩,有理说不出,甚至越说给自己招的罪越多。由此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竞选根本就是不真实的,充满了欺骗性。

事实上,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种辩论有时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有时是在生生之间进行的,渐渐的我发现,在辩论中争出来的答案,学生掌握得更牢。

以上仅是本人的肤浅做法,和一孔之见,但在实践中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孔子认为: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而作为世纪之交的一代教师,作为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重任的教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既要敏于行,又要敏于言。

 作者邮箱: hningl@.163.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