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源性心理伤害”(论坛精华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293 边缘心情 论“师源性心理伤害” 无痕雪 边缘心情 摘要: 1、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和内涵 2、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 3、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特点 4、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 5、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 6、 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途径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因而在人与人之间构成的教育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伤害行为,尤其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 无形的心理伤害。本文侧重于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简称“师源性心理伤害”。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概念和内涵 师源性心理伤害,指来自教师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伤害。从主体和客体来说,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指教师作出的伤害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另一方面指学生在心理健康上所受到的来自教师的伤害。作为一种持续的、平衡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它的标准可简要概括为三点:一是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二是能正确认识、评价他人、集体、社会;三是能正常调控自我情绪、学习和工作状态。无论当事人双方是否察觉,使以上三点发生消极改变的就是对心理健康构成伤害。作为对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反应,“生源性心理伤害”也必然存在,并对教师产生很大的作用力。但是,由于教师在交往和评价中绝对优势的地位,更由于教师身负的特殊使命(其中包含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这种与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现象就特别令人关注。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为两方面。从学生客体方面来说,凡是教师作出的干扰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情绪失控,学习状态低迷不振的行为,就是已经构成心理伤害。教师主体方面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侮辱性的批评或嘲讽。指教师对学生的恶意的评价(带有侮辱性字眼)或者是发泄。有些教师拿分数和规矩来衡量学生,从而产生“学生笨得象猪”“长着陀螺屁股”等念头,在一定的条件下公开表达出来。 2、教师教学水平低下,要求、标准不明确,让学生对达标有重大压力。这种压力干扰学生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伤害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学习状态低迷不振。这是很多教师忽视的。 3、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评价标准单一肤浅。不顾学生的性别、年龄、情绪、心理状态、事实细节,处理程式化,简单化,情绪化;不了解学生基础、能力、个性、背景的差异,用单一的肤浅的标准来要求、衡量学生。 片面、灰暗。教师偏爱学生,教师借助学生谋取利益,倨傲,骄横,马虎,无知,虚伪。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特点 1、必然性和偶然性 矛盾存在的必然性决定了师生心理伤害存在的必然性。教师从生涩走向成熟的过程,使得师源性心理伤害更得以复杂地存在。而心理伤害往往没有预兆,没有准备,往往出乎双方的意料,甚至在双方的意识之外。这又决定了师源性心理伤害存在的偶然性。 2、普遍性和特殊性 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从数理化外到三教九流,只要师生关系存在的地方,师源性心理伤害就普遍存在。但是,师生双方的学识和修养对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存在和发生是有影响和限制的。总的来说,随着年龄和思想的成熟,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师源性心理伤害的程度有从重到轻的减低,这是师生双方成熟的结果。 3、发展性 随着时代、文明、年龄的发展变化,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内容、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以20世纪为例,20年代是性别歧视;60年代是成分歧视;80年代是分数;90年代是素质。成熟的教育观念、成熟的教育体制、成熟的师生关系是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免疫环境。 4、隐蔽性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双方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只有一方意识到。很多时候,伤害是潜意识决定和感受到的。由于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隐蔽性,导致双方忽视了它的危害。 5、 师源性心理伤害导致学生自卑或自负,对他人、集体、社 会认识偏激,消极厌学,并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毁灭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健康向上的追求。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 可否把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简要概括为三点:一是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二是能正确认识、评价他人、集体、社会;三是能正常调控自我情绪、热情、学习和工作状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有利于学生不断发展和形成与自卑相对的自尊。拥有自尊的学生为了获得和维护自己的尊严,就会努力追求并维护自我价值感和重要感;会自觉调控自己的行为,服从集体和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一旦做出有损自尊的行为后,往往会因内疚、羞耻而促使自己改过从善。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集体和社会,有利于学生明确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保持对他人和社会的信心和热情,构成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以上两者的基础上,学生保持轻松正确的心态,就能够积极调整努力的目标、方法、状态,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的成败得失。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首先在于它破坏了学生的自尊,将自尊向自卑转化或者是将学生的自卑固化。在学生完全否定自己,迷惘,绝望的情况下,盗窃,打架,吸毒,卖淫有什么是不可以发生的呢?!当我们痛心疾首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到:首先是学生最重视、最相信的教育者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他们! 其次是使学生对他人、集体和社会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还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抑或还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都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爆炸”的隐患当然让我们震惊,但是顽固存在的“利己主义”为国家、社会、人民制造的悲剧制约国家的发展,夺取百姓的幸福,更多地让无数有良知的人欲哭无泪。 再是恶化学生情绪,消灭学生学习和上进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处于一种阶段性的紊乱和无序状态,大大降低学习效率,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信心动摇,自信损伤。在情绪恶化的背景下,学生可能做错,再次受到伤害……这样形成恶性循环。 当然,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作用也不全是负面的,也有积极进步的结果;但绝大部分是无计划,无意识,有危害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并不一定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和师生的成长和发展一样,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作用也是在成长和发展的。 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 1.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良教育体制。家庭、社会和学校对于人格和个性的轻视使得教育偏离了它应有的轨道。学校注重升学率,家长注重分数,教师评价体制单一,教师只好注重考试。考试成绩甚至与教师工资、奖金挂钩。这样,“分数至上”等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观念就盘踞在部分教师的头脑里。 2.教师素质的不合格,教学思想和能力不成熟。由于分数挂帅,教师忽视了自身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高;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我国教师在学历、培训等多方面还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很多教师无暇进行教学研究,导致教学思想的简单和教学能力的低下;还可能是由于教师自身的懒惰。 3.我国教师生存状态还比较艰难,教师在健康、经济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压力很重;不良社会风气对教师的影响也危害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工作效果。作为社会人的角色体验对教师的思想和态度、情绪的影响很容易体现在教学中。 4.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欠缺对学校教育构成压力和冲击。 现在很多家长由于历史原因错过了教育的黄金时期,导致他们在教育上的肤浅和无知,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在人格个性上的缺陷。认识和评价能力的先天不足使得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发生更似“闲庭信步”,危害也就更加深远。 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途径 1.学校、教师充分重视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学校组织教师加强教育观念、方法、技能的学习,重视德育,重视学生人格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2.教师要注意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时刻注意反省自己,提高自身的学识和修养;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并注意渗透德育教学; 3.学校要努力为教师提供安定的生活条件,注意关心教师的工作状态、心理情绪;教师要善于理顺教学之外的事务线索,防止让校外的生活扰乱了自己的教学,更不要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课堂中。 4.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要民主、科学对待教学,充分尊重学生;要注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尤其是后进生),并尽可能鼓励他们,以引导他们建立自尊自信,走向成功。一句话,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5.作为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象,学生要冷静对待教师的伤害,并以合适的形式与教师沟通,转化伤害成为动力。要认真思考教师的判断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提高自己的思考、判断、评价能力。 早有人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但当人类在地球上刻下了一个个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标记的时候,人们发现:这是一个再没有比今天更加需要完善人的灵魂的时代。 作为教师,再不能让“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替代为“传授知识的机器”,更不能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幌子,为着自身的利益,成为扭曲学生灵魂的刽子手。让我们关注自己灵魂的至善至美,真正成为成功的雕塑灵魂的雕塑家。 参考文献: 1. 郭亨杰主编(2001):《〈心理学〉学习与运用》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吴式颖主编(1997):《外国现代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陈永明主编(2001):《现代教师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4. 冯克诚 范 英 刘以林编(1996):《教师行为规范全书》 华语教学出版社 5. 邵瑞珍主编(2001):《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293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