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陈国胜 (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 瑞安 325200) 【摘要】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实现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为新教师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并促进其成长提供“学习型组织”,合理开发培训资源将成为教师培训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要建立新的培训动力机制、组织形式、交往方式、运作模式。 【关键词】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学习型组织 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民主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从人的发展来看,教育不再是发展的手段,教育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从适应社会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所有的人和组织都必须培养应变能力,而学习正是适应环境和不断成长的战略。人应该成为学习型个体,组织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化社会。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教师教育应该引进“学习型组织”理论。 我国一些专家认为,构建“学习型组织”有六大要素,一是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二是建有多元反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三是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四是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五是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六是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师资培训中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其核心是强调用“自学习机制”、“团体学习”、“系统思考”等理念观照培训的教学、管理及其他常规工作。对中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来说,要以人为本,突破以培训机构为主的组织形式、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学习型组织”,进行培训模式的创新。 一、 建立基于自主学习的培训动力机制 从近几年中小学新教师培训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新教师由于工作条件与理想的落差大,因而新教师的从教心理比较浮躁,由于岗位工作繁忙,因而新教师的培训意愿比较低落,由于“初出茅庐”,因而新教师的自我认识比较模糊;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由于必须通过试用期培训考核才能转正定级,因而新教师又得依法参加试用期培训。基于此,要为新教师培训构建“学习型组织”,首先应该为新教师营造一种组织与个人都奋发向上、自主发展的学习氛围,即要建立基于自主学习的培训动力机制。1、引导新教师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图景,以自我实现需要激活新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2、认清岗位聘任的现实,展示自己从教的德才水平与潜力,以工作竞争需要激发新教师参与培训的迫切性;3、借助现身说法,典范引路,以榜样垂范激励新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4、制定培训标准,考核评优,以评优评先提高新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性;5、提供机会参与培训决策,解决教育、教学或培训中的实际问题,以期望满足增强新教师参与培训的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与乐趣。让新教师充分感受参加试用期培训不仅是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也是自己开发潜能、融入社会生活的需要----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样,帮助新教师建立学习的责任感,把学习跟人的生活和生命、成长和发展联系起来的,实现真正的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在培训中形成积极进取、主动学习的组织氛围,促进新教师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参与培训的共同愿景,完善“自学习机制”。通过基于自主学习的培训动力机制的构建,不断增长新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培育主动学习、终生学习的组织文化,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建立基于自我培训的培训组织形式 自我培训是新教师培训具有实效性的前提。自我培训强调培训要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情境中发生,从经验、特别是个体的问题开始进行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培训的载体,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能够促进教育或教学理论与教育或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形成,解决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成为多元而开放的学习系统构建的基础。 基于自我培训的培训组织形式应以新教师自我培训为基础,以任职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为支撑的培训组织形式。一方面要引导新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体会自我培训的意义和策略。1、把学习当作工作的新形式,运用理论对自身的教育或教学情境和具体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和反省;2、将工作作为学习的新载体,特别是从问题性经验的批判分析中获取实践性知识;3、运用教学日记、教师学习审计、教学录像、同伴观察、现场笔记、讨论交流等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术,关注实践过程;4、按天、周、月、学期等时段对工作和学习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养成反省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还要规定新教师订阅教育教学专业刊物、做文摘卡、写读书心得等,体现自我培训既开放又闭合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实施校本培训和培训机构培训,落实“双导师”制度,为自我培训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提供有力的学习保障。1、指导新教师在自我培训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地接受培训机构的理论辅导和任职学校的实践指导以及参加教研组活动,获取并积累处理教育或教学情境以及组织、处理知识的经验,发展自己教育教学的实践技能。2、为每一个新教师确定两类指导师(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为每一个新教师选好两个实践导师(班主任工作实践导师和学科教学实践导师),提供学习资源,指导新教师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我培训、培训机构培训、校本培训“三元”统整的组织形式,引导新教师在实践反思中学习、在学习反思中实践,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三、建立基于协作对话的培训交往方式 培训是培训单位、培训者、受训者之间合作沟通、共谋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学是教与学之间互动交流、分享经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对培训而言,交往意味着培训主体(培训机构、任职学校、组班教师、指导师、新教师)之间互动、互惠,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意味着组织文化的现代化;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和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分享理解、展示人生价值、促进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只有实现了培训及其教学交往中协作对话,才能奠定团结、民主、和谐的组织基础,实现组织团体中的合作学习,因为学习是在个人、团体、组织或者组织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产生的。所以,要把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打造成为一个基于协作对话而开展培训交往的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协作对话所反映的是培训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沟通与合作的关系,说明的是培训交往通常建立在培训主体要素之间的、积极的、社会性和真实性的合作之中。我们通过培训交往中协作对话,可以进行协同组合培训,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1、明确培训机构、新教师任职学校、指导师、新教师、组班教师等培训主体要素参与培训的职责与分工,建立共同操作、合作沟通的组织系统;2、开展新教师自我培训、指导师辅导落实、校本培训工作情况检查或调研活动,开展“我为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献一计”活动等,建立多元反馈、相互促进的组织系统;3、组织培训的考察、观摩、研讨会、自评等活动,建立学习借鉴、共同成长的组织系统;4、变革培训教学模式,把陈述式培训、参与式培训、自主式培训统整起来,将案例教学、现场诊断、问题探究、情境体验、网上交流、自主学习等学习方法引进到新教师试用期培训中来;5、按学科或同质或异质等分组,在培训机构培训和任职学校校本培训中建立更多的学习团体,开展团体学习,发展培训主体要素之间互相配合、整体推进培训活动的团体学习能力和风气的生成。 四、建立基于系统思考的培训运作模式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中的核心技能。它要求用系统思维模式,综观全局,思考影响我们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发现目前的处境以及改变目前处境的方法。通过课题研究可以落实对培训进行系统思考,把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学习共享系统组织起来,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来改善培训组织系统本身。要根据不断变化了的培训对象、目标、内容、和环境,系统思考,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研究与实践的实施方案,明确组织的优势与建设目标,为新教师参与培训提供科学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适当的管理方法和培训手段、多元的反馈信息和学习资源库。 我们认为,为新教师建立基于系统思考的“研训一体”培训运作模式。一要强调以整体的观念来看待新教师的学习,把与学习无关的因素也纳入培训过程;二要强调以社会性合作为基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三要强调以自主学习为载体,让新教师作为研究者主动参与整个培训过程,共同决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4四要强调以团体学习的理念来规划培训机构培训、任职学校校本培训、新教师自我培训的组织分工及其操作规程;五要强调以新教师培训的有关政策法规为后盾,充分发挥新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组班教师)指导、协调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课题研究和培训实践,不断进行改革,完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学习型组织是90年代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组织成功的关键在于善于学习。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创新,为新教师培训搭建新的学习构架,在培训中营造学习氛围,促进培训主体进行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开展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实现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永高,构建学习型组织浅见,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2卷第4期。 (2)赵雪梅,学习型组织:21世纪管理的新模式,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4卷第6期。 (3)张声雄,如何实践学习型组织,邮电企业管理,2001年第7期。 (4)钟启泉 崔允郭 张 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5)余文森,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学参考,2002年第6期。 作者邮箱: zjramj@sohu.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