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流行风 演绎经典文(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刘志

当前语文教学确实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个中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仍有很多人把语文教学看成一个封闭系统。老师只能在这个系统中转圈子,以课本为依据,以教参为准绳,不能越雷池半步。长此以往,老师因循守旧,学生难有创新,语文教学也显得有些举步维艰。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以为不走出封闭教学恶性循环的怪圈,语文教学难有生机和活力。只有打破封闭走向开放,把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引进课堂,方能激活语文教学。

我们知道作为范文的经典名篇都是大浪淘沙之后的文质兼美之作,其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现在的中学生整天不是埋头数理化就是钟情ABC,根本无暇对经典名篇进行揣摩。所以他们学习经典名篇,总有“高山仰止”之感,至多是隔靴搔痒而已。究竟如何让经典名篇走下神坛,走近学生呢?我看不妨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运用它们去演绎经典名篇,通过比较赏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经典名篇往往以丰富复杂的感情打动读者,并令人产生共鸣。由于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阅历以及情感体验不同,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也各不相同。或豪迈奔放、壮怀激烈,或缠绵婉约、含蓄曲折,或悲壮中饱含辛酸,或冷峻中充满悲愤。这些感情让读者充分感受世间人情冷暖,体会人生悲欢离合,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正是这种体验调动了读者情感积累,让他们结合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情进行再度创作。

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是一篇冷峻中充满悲愤的的文章。文章的第四部分,当先生听到柔石等五位青年作家无辜被杀的噩耗时,只写了短短的一句话“原来如此!……“来表达他当时的感情。表面看来先生的感情表达似乎显得太苍白无力了,不少学生对此难以理解。这时我便播放《霸王别姬》的MTV,让学生一边欣赏悲壮的画面,一面结合歌词深入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我站在裂裂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长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红,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同,生死共,用你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我心中,你最重,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归去夕阳正浓。”荡气回肠的旋律诉说着历史上一个极其悲壮而又凄艳动人的故事,霸王别姬,香消玉殒。项羽、虞姬同生死,共患难,情深意长,本该白头偕老,却因兵败垓下,生离死别,何等悲壮!霸王想“悲欢同,生死共”已不可能,他怎能不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我的泪向天冲”便是痛不欲生的生动写照。“来世也当称雄,归去夕阳正浓”,如血的残阳中失去了红粉知己的西楚霸王那伟岸的身躯显得那么孤单落寞。此情此景,何等无可奈何!我们可以把项羽此时的情感和先生的情感作一比较,就会发现项羽的情感表达趋向豪放,情到痛处,放声恸哭,惊天地,泣鬼神;而先生则属于婉约,悲到极点,欲哭无泪,此时无声胜有声。MTV《霸王别姬》把先生的悲愤的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是对先生当时感情的绝妙诠释。

其实文章在此留下了一段艺术空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得这短短的一句话具有无限的艺术张力。这张力使得平静的表象后面蕴藏着汹涌澎湃的感情激流:反动派竟如此凶残,五位青年作家竟无辜惨遭杀害.……悲痛与愤怒交织在一起,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先生曾经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在三十年代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先生有“一个唯一的不但敢于谈天,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的知己柔石。由此可见当时的世态炎凉,知音难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听到骗人、买友、吮血便前额亮晶晶,瞪圆了近视眼睛的柔石竟然残遭杀害,先生怎能不悲愤万分呢?通过比较,学生就对先生的感情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经典名篇是作家惨淡经营的心血结晶。它们在艺术上往往匠心独运,独树一帜,成为文学百花园里的朵朵奇葩。作家常常另辟蹊径,运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作品的主题,使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在赏析作品时不仅要把握其思想内容,更要注意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由于中学生缺少审美体悟,艺术感知的触角不够敏锐,故而他们对于作品的表现手法难以深入把握。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看不妨打开那扇尘封已久的语文教学之窗,让窗外灿烂的七彩阳光走进来,让蓝天、白云走进来,学生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再用鲜活的流行歌词与经典名篇进行比较,学生就会如醍醐贯顶,定能融会贯通。

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往往能化平凡为神奇,取得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明湖居听书》可以说是描写声乐的千古绝唱,之所有这样说是因为小说采用了侧面烘托与正面刻画相结合的写法,通过可感的视觉形象把无形的音乐写得活灵活现。小说先写琴师和黑妞。琴师貌不惊人,弹奏却“抑扬顿挫,入耳动听”;黑妞穿着朴素,说书却清脆宛转,令人叹为观止。层层铺垫,使人们一睹白妞的风采的愿望愈加强烈。千呼万唤之后,白妞终于出场,开始展现她那炉火纯青的说书技艺。那歌声时而响遏行云,时而峰回路转,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激情飞扬,最终  戛然而止,让人如痴如醉,飘飘欲仙。浓墨重彩的工笔细描,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荡气回肠的音乐形象  。但小说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继续进行侧面烘托,更加突出白妞说书技艺的出神入化。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此却不能深入领悟。这时我便引吭高歌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追寻那美丽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和那镶着金边的衣裳。/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那细细的皮鞭不断打在我身上。”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旋律,一边描绘出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分析歌词的艺术特点。结果学生绘出的画面精彩纷呈,归纳的特点具有共性,那就是正面描写于侧面烘托。试想雪山,高耸入云,天空,澄明洁净,湖泊,晶莹剔透,湖边,姑娘放牧着牛羊。如此壮阔的背景,如此美丽的姑娘,怎叫人不顿生一睹芳容的渴望?正因为人们有了强烈的渴望,才会“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去填补“人们走过了她的身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所形成的艺术空白。人们在“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姑娘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露出娇羞的面容:那粉红的笑脸就像那红太阳,那细长的眉毛如同树梢的弯月亮,动人的眼睛恰似那秋波一模样,小巧的嘴儿就如五月的红樱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如此亮丽而又带有大漠情调的绝色佳人怎能不叫人怦然心动?于是小伙子痴迷了,沉醉了。为了心中的月亮,小伙子甘愿坠入井底,献出热血一腔。近距离的特写镜头突出地表现姑娘风华绝代的神韵,至此在经过层层铺垫,步步蓄势之后,人们的情感就象九曲回肠的黄河冲出崇山峻岭一样释放出来,一发而不可收。这两篇作品,一为小说,一为金曲,虽体裁不同,内容各异,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比较赏析,学生对烘托渲染的表现手法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不是象牙之塔,迫切需要走出自我封闭的怪圈。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我们不能无动于衷,要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把它们引进课堂,让生活的清泉在学生心田上汩汩流淌。时下的流行歌曲中不乏旋律优美,格调高雅之作,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经典名篇与流行金曲进行比较鉴赏,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也就能让原本较为枯燥的语文课生机盎然。

(本文曾获得中华第八届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三等奖)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作者邮箱: dhliuzhi@hotmail.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