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话减负(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苏    刘志

小引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阴魂不散,中国教育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在这个怪圈中,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应试机器,知识也成了叩开高等学府之门的敲门砖。“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荣耀使得莘莘学子们守着青灯一 盏,面对书卷一堆,刻苦攻读,以求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即便是天真烂漫的祖国的“花朵”,稚嫩的肩膀上也是压着十分沉重的书包,步履蹒跚。在频繁的考试挤压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杀殆尽,前途委实堪忧。就在此时,一阵清风吹来---

文题:2000年初,教育部专门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下决心根治多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顽症,这一举措得到广大师生及家长的欢迎。

    请以“减负”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题解: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面对如此话题,学生心中肯定感慨良多,有许多话要说。或畅叙减负以后的激情飞扬,或回想减负之前的暗无天日,或倾诉减负之后的辛酸苦楚,或挖掘越减越负的社会根源。文体不限为学生相当自由的创作空间。学生在这个创作空间中可以记叙,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总之,这个文题是个开放性的文题,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例文一

留住春天

东海二中    史婧

“减负啦!我们自由啦!”“减负”为孩子们撑起了一把把快乐的伞。快乐的呼叫声吵醒了沉睡的原野,野草探头,小花招手。小河边,田野里,到处是欢乐的孩童,到处是奔跑的身影。他们卸下了沉沉的书包,放起了风筝;放下了重重的课业,找回了曾经失落的童真。瞧!风筝飞起来了,有“蝴蝶”,有“蜻蜓”,有“蜈蚣”,还有搏击长空的“雄鹰”。一阵阵笑声使春天热闹起来。看来春天真的是他们的。

减负的春风虽然吹得很慢,但仍在某一天吹到了高三的小院里。不信你看,那株垂柳随风拂动的枝条向我们频频传递着快乐的信息。不必出门,临窗而视,满院都是充满希望的绿色,偶尔闪现的点点红更能激起我们心中的阵阵暖流。课余时间,我们不必瞪着堆积如山的讲义,兀自念着“ABC”与“XYZ”;也不必老气横秋地感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星期天,学子们呼朋引伴,手牵着手,一路放歌奔向自然,追寻着绿色的希望。就如一首歌里唱得那样“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年轻人就爱放声歌唱……”

当然春风也不是能够吹进所有的角落。请看,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窗前一花季少女正两手托腮望着窗外,桌子上厚厚的各类参考书、学习资料堆得老高。妈妈的唠叨仍在耳边萦绕:“别再玩了,上不了重点高中就上不了大学,到那时看你怎么办?”“哎……”一声长叹划破天空。亲爱的妈妈呀,请你打开窗子,让清风进来,让微雨进来,请你也为女儿撑起一把快乐的伞吧!

熄灭如火的竞争,放下千斤重的包袱,让我们自己解读古圣先贤的思想,让我们自己确定生活航向,让我们远离苦闷、告别昨日的忧伤,让青春焕发出无尽的能量,让生命从此更加辉煌!因为卸掉了沉重的包袱,我们将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写人生的华彩乐章!

这个春天的景色真的很美,但美丽中也有淡淡的忧伤。但愿春光常在,希望常在。

评述:“减负”的春风吹过孩子们的心湖,荡起了阵阵涟漪。孩子们舒展那压抑已久的心灵,把希望放飞在蓝天之上;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则徜徉于青山碧水之间,追寻着蓝天白云,用如火的激情奏出一曲青春的交响。但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悠悠的惆怅。何时才能远离惆怅呢?一声长叹令人愁肠百转,让人倍觉沉重。

文章用三个镜头勾勒了三幅富有诗意的画面,画面中既有减负后的欢欣鼓舞,又有面对书山的寂寞难奈。应试阴影仍萦绕在学生心头,不知其几时可以休矣。

例文二

奶奶可以常住我家啦!

东海二中  季薛

“丁丁,起床啦!已经5:30啦!”这是妈妈在厨房扯着嗓子在喊。“丁丁,快穿衣服,要迟到啦!”这是爸爸。“丁丁,我的乖孙子,怎么还不起床呀。来,奶奶帮你穿衣服。”这是戴着老花镜的奶奶。奶奶每年都会来和孙子住上一个月,可每次她都会因为累极了而不得不回到乡下。因为她老爱“帮助”孙子,而丁丁的紧张的生活节奏总是搞得老太太手忙脚乱。“好了,终于穿好了。快去洗脸。”奶奶捶了捶背,在催丁丁。“奶奶,怎么还有一件毛衣没穿呀?”丁丁提起了刚才压在被子下的毛衣。“哎呀,我真是老花了眼,怎么没瞧见呀!快,脱掉棉袄,再脱两个毛衣,应该把这件穿在最里面的。”这下可忙坏了奶奶,给丁丁一件件脱下,再一件件穿上。奶奶的动作明显慢了,额前的几缕白发已被汗水沾湿,毕竟上了年纪了嘛。丁丁总算顺利地穿上了衣服,可是由于超时两分钟,所以不得不省略了一道工序--洗脸。

丁丁直冲桌边,妈妈早已准备就绪。鸡蛋剥好了,牛奶热好了,而且冷热适中。丁丁按计划在3分钟之内解决了战斗,这下可以背着书包上学了。瞧,爸爸已在门口拿着书包待命呢。“快点,丁丁,现在是6:00,你必须用两分钟下楼,再用八分钟跑到学校。不然,又会被罚站。”爸爸还是不满意丁丁的速度,不停地催。丁丁已是满嘴的鸡蛋,哪里有空答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丁丁终于出了家门,该百米冲刺了。突然,却听到门外“啊”的一声,奶奶、爸爸、妈妈一起拥向门口。门口没有丁丁,只有一双拖鞋--丁丁还没换鞋呢。原来丁丁摔下了楼梯……

“怎么啦,丁丁?”奶奶、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问道。丁丁睁开眼睛一看,奶奶、爸爸、妈妈站在自己的床前,正关切地望着自己。呀,原来是个梦啊!

这是几个月以前发生的事情。最近,学校正在贯彻上级的“减负”精神,丁丁再也不用急急上学,迟迟放学啦!而且还可以常常听奶奶讲故事。奶奶的故事真是太美了,丁丁在书本里看都没看过。丁丁把奶奶的故事又加工了一番,给报纸投稿,竟然上了报。你瞧,多伟大的减负!

这下,早上奶奶和丁丁再也不用手忙脚乱了。丁丁自己也学会穿衣服啦!奶奶总是看着丁丁在乐,丁丁看着奶奶问:“奶奶,你笑什么呀?”奶奶笑着说:“现在,我可以和孙子一直住在一起啦!”奶奶、丁丁、爸爸、妈妈都乐了!

评述:如果说《为你留住这个春天》于激情飞扬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则是在减负后对挤压式学习生活的的回眸一望。这一望,仍让人心有余悸。

文章选取了起床、吃早餐、下楼上学三个场面,渲染了丁丁噩梦中上学前紧张忙碌的气氛。丁丁要按规定时间起床,按规定时间吃早餐,按规定时间下楼,何其急促!丁丁穿衣服,搞得奶奶手忙脚乱;出门时,忘了穿鞋,害得一跤滚下楼梯。这两个细节更是细微处见精神,写出了丁丁学习生活节奏之快,课业负担之重。在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哪有快乐可言?哪有个性的张扬?

好在噩梦业已过去,减负的春天已经来临,天真烂漫的童心又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堂。丁丁听奶奶讲美丽的故事,写出了美丽的文章;自己学会了穿衣,学会了自立自强。在宽松的环境中,丁丁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健康地成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目的增多,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又能持续多久呢?这又不能不令人担忧。

例文三

情有几何负几何

东海二中   耿小彬

“减负啦!这个星期天不上课啦!”人未到声先至。妈妈迎出屋外  ,“喊什么喊,什么减负……”边说边把我的书包拿进屋。“所谓减负者,就是减轻学生负担也。”我坐在沙发上得意地说。妈妈瞪了我一眼,说:“你负担能有多重,又不用你干活,只要安心读书就行了,还喊什么累。想当年,我们那个时候……”得得得,我还是赶快溜回自己的小天地里去吧。否则,又要听那不知说了多少遍的“想当年”。

第二天早晨,我正做着美梦,梦见我和几个同学去游玩,来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怡人的地方。玲玲还采了好多的小花,编成了几个美丽的花环,每人一个,说是庆祝“减负”,可以自由自在地放松一下。冷不丁的,一阵唠叨打断了我的美梦,“还不快起来,太阳都照到屁股了。你看人家玲玲早就起来读书了,你还在那儿睡,没出息。”我翻了一个身,咕哝着:“让我再睡一会儿吧。”“起来!”老爸的声音如同闷雷一般炸在头上,我“嚯”地一下醒了盹,乖乖地起了床。

中午,饭桌上,妈妈说:“你还是专心学习的好,减什么负嘛,又没累着你……”妈妈又开始她的“想当年”了。老爸也不示弱:“你看人家李叔叔家的小明去年考上南大,还不是努力学习的结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哎,那个书呆子,标准的高分低能型的人物,却被老爸拿出来作为我的榜样。但我不敢反驳,不然老爸会火冒三丈的。妈妈把菜夹到我的碗中,都快堆成小山了。“来,多吃点补补身子。你们这些孩子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想当年,我们哪有你们这么好的条件……”妈妈的“想当年”又来了。我真想不通,他们为什么总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

关在屋子里,我看了一天的书。面对那烦人的“XYZ”,我真想放弃。“唉,还是表现得好一点吧,争取晚上能和‘小燕子’见面。”想到这,我不得不重新拿起了笔。吃完晚饭之后,我满怀希望地向妈妈请示:“妈,今晚我想看电视。”“不行,绝对不行!你这孩子,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妈妈又来了。“哎……”我失望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又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之中。不知不觉之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妈妈对我说:“儿子,昨晚你表现不错。今天再好好学一天。下个星期,准你看一天电视。”“完了,又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天。”我无望地走进房间。

坐在桌前,泪水渐渐地模糊了我的眼睛。哎,情有几何负几何啊!

评述:减负了,本该走进自然,和清风明月为友,与蓝天白云为伴;本该接触社会,阅历大千风土人情,感受时代脉搏跳动。却未料,生活变得更加压抑沉重,怎不让人扫兴万分?

作者选取了几个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它们剪辑在一起,使画面组合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始闻减负兴高采烈,妈妈数落兴致顿减;睡懒觉做美梦,却遭当头棒喝;饭桌上爸妈轮番轰炸,星期天自己学海无涯;想放松看会《还珠格格》,却遭老妈挡驾。一切依旧,一切如故。一张考卷把人世间最为亲密、丰富、复杂的亲子之情异化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粗暴,也越来越沉重。这过于沉重的爱束缚住了孩子腾飞的翅膀,使得他们就像“一只小小鸟,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就是学子们内心的呼声。学子们渴望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中,自己可以自由地翱翔。面对没有希望的减负,学子们也只能对卷发呆、望书兴叹了。

例文四

“减负”,减了吗?  

东海二中    李梅  

2000年的新年对于莘莘学子来说,除了依旧如往年的热闹外,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减负。减轻学生负担,这是多好的事情啊!于是大家奔走相告,见面必谈“减负”,等待着不补课的星期天,等着许多计划的一一实现,可谓兴高采烈,喜形于色。

开学不到两星期,情况变了。

“减负,减负,怎么作业越减越多了?”有的同学忍耐不住终于唠叨起来了。的确,一切如故,试卷依旧雪片似的飞,书本依旧小山似的堆。哪天晚上不是窗前孤灯独坐,忙煞读书人?又有哪天不是睡眼惺忪不愿醒?无奈,硬着头皮起床、洗漱、上学,到了学校,老师问一句:“作业做完否?”鸦雀无声。那么多,做完这科做那科,怎能做得完?

眼巴巴地盼着星期天,好好地睡一觉,可是消息早已不胫而走--星期六上午补课,星期天上自习。天啦,只剩下星期六下午了!也好,总比没有强,学生总是很容易满足的,毕竟为了自己的前程,一切都得忍着。

老师说得总是冠冕堂皇:“本来星期天要补课的,现在减负,你们自习吧。”天啊,从这个“牢房”换到那个“牢房”而已嘛!但是又能怎么说呢?这也不是教师的错啊。毕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老师也只是一名服从者而已。

有些老师更是直言不讳:“想考大学不减负,减负不要考大学。”乍一听,涩涩的,仔细想想,何尝没有道理呢?高考之桥,差一分就被人挤到水中,或用金钱铺路,或用泪水疗伤。想想那“黑色的七月”,谁还敢喊减负呢?

高三学生面对“减负”的话题,总有许多酸楚和无奈。

没事的时候也注意一下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的动向。其实羡慕的时候少,哑然失笑或幸灾乐祸的时候多啊!看高一高二的同学,除了多两天假期外,也和高三大同小异。小学生倒是挺得意的,作业全免。可是童年的欢乐真的能回到他们身边吗?有些部门检查“减负”工作,也有招数:称书包。可怜,书包重量减轻了,负担就减轻了吗?这个问题对于主管教育的领导来说,应该不算什么难题。但是,形式总是要的嘛。仅此而已吧,我想。

说到底,“减负”不是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形式搞出来的。先哲李大钊主张:“问题总要来一个根本的解决”是真正的明智之举。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不改革,高考制度不改革,恐怕“减负”也只能流于形式,而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吧。

以上诸言,绝不敢有给“减负”泼冷水的意思,只是实话实说,以期“减负”工作能更深层次地开展,使学生真正轻松地学到知识。那将是多好的事情啊!

评述:如果说《情有几何负几何》是减负后个人遭遇的特写镜头,那么这篇文章则是对减负后众多学子情况的全景扫描。前者从个人角度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后者则从群体角度写出了学子们越减越负的无奈。

“雪片飞似的试卷,堆积如山的资料”很难能让已经进入人生冲刺阶段的高三学子轻松起来,此时提出减负又有何益呢?补课变成了自习,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在高考这根魔术棒的指挥下,学生们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跳得既战战兢兢又痛苦不堪。非但高三如此,高一、高二都大同小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可见,一阵减负的清风一时还难以撼动应试教育这棵大树,减负仍任重道远。

例文五

治标也要治本

东海二中   沈学文

今年年初,教育部专门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下决心根治多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顽症。至此,减负“千呼万唤始出来”。于是乎,全国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北京开始实行“温暖小区”工程了,江苏今年寒假不准补课了,莘莘学子们“今年冬天不太冷”,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景象。然而这貌似热闹的景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

让我们上街“潇洒走一回”吧。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景象,然而不时有一张张醒目的广告在我们的眼前闪过:“应聘家教”“辅导高三学生备战高考”“英语强化班招生”“使你短时期赶上比你强的同学”“3+X新高考训练班现在开始报名”等等,诸如此类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大有广告大战之势。每张广告前都有大量的驻足者,有中年人,当然也有学生。图书馆呢?教辅资料的书架前也总是“风景这边独好”。莘莘学子们,你们还潇洒得起来吗?考不上重点、名牌,你们的出路又在哪里?处处都有下岗工人的身影,时时萦绕父母、老师的期盼,收起你的脚步,快点回到家中吧。习题在等待着你,黑色的七月在等待着你。没有压力的释放,减负,“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面对着全国减负浪潮,江苏省也适时地提出了“今年,我省本科将继续扩招两万”的口号,高三学子,一片欢呼。然而,不久  ,又有消息传来,“江苏省今年考生将有28万,比去年净增7万”。高三学子在寒假中失去了欢快的身影,伏身于案,猛啃习题,大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决心。不是有家长这样说吗?“现在全国上下都减负,你加点负,就比别人多学一点。”呜呼,我无言,“减负”只能“梦里寻她千百度”了。

事实上,减负只是治标,并非治本。如果我国选拔人才的制度不变,考试制度不变,残酷的竞争形势---“万人争过独木桥”没有改变,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减负。适度的压力是必须的,但是弦绷得太紧也会断,所以减压才是真正的治本措施。我们需要治标,我们更需要治本。

在此,我只想说,“减负”一路走好,中国教育改革,一路走好。

评说:热热闹闹的减负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操纵着。铺天盖地的招生广告,骤然热销的教辅资料,使学子们心头笼罩着一层阴云;来自社会竞争的压力,来自父母的厚望,更让学子们感到雪上加霜。青春的欢乐已被考试的痛苦、打击、恐惧、焦虑所淹没,莘莘学子们不得不远离灿烂的阳光。

文章从减负后的家庭社会加负、增招后学子伏案苦读两个方面阐述了减负不只是学校的事,还需要家庭、社会给学生松绑的的观点。减负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要减轻学生的心理重压。当今的中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试想一个心理上有沉重负担的民族又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小作者对减负的认识可谓入木三分,非有深刻体验写不出。文中古诗词名句和流行歌词的引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更使文章底蕴深厚,文采飞扬。

结语

时至今日,距2000年初教育部提出“减负”已一年有余,减负是否真正得到落实了呢?请看,雨后春笋般的补习班依旧生机勃勃,名家点拨高考丛书仍然奇货可居。社会、家庭之压不减当年。头上时时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学子们心理负担过于沉重,不是时有耳闻学生精神崩溃之事吗?面对如此现状,我们该作何感想呢?

仅仅口头上提出减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减负之后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组织孩子郊游,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开阔心胸,陶冶性情;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愉悦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组织导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引导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带领孩子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关注社会、认识社会。这些都不失为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可又有几人落实呢?学校阳奉阴违,补课依旧;学生题海无边,何处是岸?

由于受错误的教学质量观、人才观和分配就业观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一直把“金榜题名”当作光耀门楣的事情,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种畸形的教学方式使整个基础教育陷入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泥潭。减负后,政府、社会乃至家庭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仍然没有多大改变,出现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依然跟着片面评价的惯性运转的现象。这种情形之下,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又谈何容易!

不解除套在学生颈上的应试枷锁,则生无宁日,师无宁日,家无宁日,校无宁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邮编222300)

 作者邮箱: dhliuzhi@hotmail.com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