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变化看2003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作者:张老师 zhang-sht@163.com

    随着2002年语文高考尘埃落定,新的一轮语文备考又已经开始。在着手2003年度语文高考复习时,可谓千头万绪。在这种情况下,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应该说这是每一位考生首先要面对、同时也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只有搞清这两个关键问题,复习才有针对性,复习效果也才能以事半而求功倍。要较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当然要有待于新的《语文考试说明》的颁布。但这需要假以时日。在此之前,我们也并非就得一切盲目从事,消极坐等。多年语文高考命题的实践告诉我们:高考语文命题一直是稳定加微调的走势,即上一年度的语文高考试题是下一年度高考语文试题的蓝本,而下一年度的语文试题则是上一年度语文试题的继承(但并非克隆,因为总有稍小或稍大的变化),所以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对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解读,提出关于2003年高考语文复习的比较科学的带有前瞻性的建议。

一、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的主要变化

2002年高考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3+x”模式的第一年,语文试题综合型、能力型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主观题目增加,客观题目减少,题目的思辨性、实用性提高等方面。从总体看,试题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全面考察语文能力,题目设置排列合理,较好地体现了既适合高校选拔合格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两大任务的要求。下面仅就这份试题的几个侧面谈一下看法。

(一)第一卷中第一大题中的新题型

第一卷第一大题总体平易,但在某些题点的设置上有些新变化。 一是正确使用实词由多年考查的近义词辨析,改换为对词语意义的解释,四个选项涉及到16个词语的意义。但它所要求的绝不是对词语意义的死记硬背,考生完全可以通过对词语中词素意义的确认和自设语境的整合,做出正确的判断。其中“道听途说”解释为:“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虽确有出处,但与流行的一般用法有差距,这大约是这道题目的唯一难点。         二是传统的语言连贯题移入了第二卷,而2001年没有考查的正确使用虚词重又以选词填空的样式出现在试卷中。要求辨析的三组副词是“一再/再三”,“多少/稍微”,“往往/常常”。作为辨析对象双方的差异明朗,但试题考查的更主要的目的是在语句使用中的感知能力,从这个角度说,该题仍然是特点鲜明的能力型测试题目。    

(二)第二卷新增加的三道主观题

2002年全国语文高考试卷第二卷新增加了三道主观题:文言文句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名言名句默写,这三道题目考前众说纷纭,现在考试落下帷幕,试题的真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题目命制平实而稳健,准确地体现了《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方针。

文言文句翻译所用的文句取自第一卷的文本,没有增加学生阅读的负担。两个文言文句难度适中,要点涵盖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清晰的导向。古代诗歌鉴赏以李白的《春夜洛成闻笛》为鉴赏材料,这是一首包含着浓厚传统文化和思想感情的唐诗名篇,脍炙人口。题目包含了三问:第一问问“折柳”的寓意,是一道理解型的题目,答案明确;第二、三问就“折柳”在诗中的关键作用进行提问,答案就比较发散。两相结合,兼顾了试题的导向功能和高考的选拔功能,可谓匠心独运。默写名句名篇全部选自课内,涉及到先秦论文《劝学》,唐诗《琵琶行》和宋词《永遇乐》,题目平实浅易,其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十分清楚。    

(三)第二卷第五大题的语言表达题

这一组题目既体现了高考试题限制明确、指向清楚的传统、又各具特色和新意,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3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题目包括三个要点:一、给出句子的毛病是“前后脱节”,二、改变的方法是“添加必要的词语”,三、实现的目的是“完整连贯”。这里“连贯”紧扣“脱节”,“完整”照应“添加词语”,明确地反映了题目的要求。

24题以考查变换句式能力为主。题目要求两点:“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这就将对语言连贯、修改病句和变换句式能力的考查综合到了一起。

    25 题考查仿写。给出的语句示例是一首诗歌:“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要求“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题目中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有相当难度;而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又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相对广阔的空间。在这里有一精彩的仿写例子   :“油画是描绘在油布上的音乐,线条是活动的思想,色彩是绚丽的旋律,山川、人物是跳着欢快舞蹈的音符。”

(四)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继承了高考试题(全国卷)的一贯思想,命制合理,难度适中。第二大题科学类文章阅读选用《沙尘暴》为文本。这是一篇自然科学文章,可能超出了多数人的预测,但这是符合《考试说明》的自然科学文章、社会科学文章兼顾并适当轮换的精神的,对只热衷于猜测的片面的教学和备考方式是一种有利的纠偏。我们认为,未来科学文章阅读考查文本的走势 将是以社会科学文章为主,自然科学文章为辅,二者兼顾综合。

  第五大题文学作品阅读选用林非的散文《话说知音》为文本,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文学性。在文本的选择和题目的命制上较2001 年的相关试题更科学合理,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只有其中第二十题“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指问的部分内容,比较零散,筛选概括到位有较大难度。

(五)写作 

写作题的命题仍然是话题式。题目给出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这应是一个符合高中生年龄特征,具有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的话题,可以认为是对2001 年“诚信”话题的继续。从中可以看出高考写作话题的大致走向。

  话题作文为考生提供了展示创造性才华的舞台,它允许并要求考生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它给出的材料是一种提示,而不是一种限制。例如,2002 年试题给出的材料就很有启发性,其中“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 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都可以引发联翩浮想。它可以使我们想到,心灵选择的价值往往在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 体现,而选择了舍己助人也同样意味着选择了温暖自己的身心。另一方面,题目又做出这样的提示: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种提示可以使考生不囿于材料而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二、 2003 年语文高考命题趋势推断与备考建议

  由于语文高考试题一直遵循“稳中有变”,“稳定为主”,“ 变化为辅”的原则,所以尽管2002 年试题较之2001 年试题有较大变化,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试卷结构和试卷顺序的编排上,而一些所谓新题型只是形式的转换(如古典诗歌鉴赏和文言文语句翻译和语言连贯题 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或旧题型的恢复(如第一卷第三小题的词语释义和第二卷的名言名句默写)。当然有些题目形式的变化也牵扯到复习内容和训练方式的转变,如同一题型 在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后,实际上等于增加了将思维结果外化为语言的难度,这对考生和指导备考的老师都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至于试题的稳定部分仍是主要的,如汉字的读音、书写、词语的运用仍旧一以贯之,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选文标准及设题的方式也基本上沿用过去的思路,至于作文命题中“文以载道”的指向,则更加鲜明突出。

  通过对2002 年语文高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有关2003 年高考备考的有益启示。

  关于基础知识部分,由于汉字的读音、书写、词语的应用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且多年以来基本一以贯之,由此推断下一年度这些题型仍会保留。字音题估计仍会延续2002 年思路,重点仍放在声母和韵母的辨识上,而不在重点考查声调,另外,尽管今年没有考查多音字,但多音字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与难点,所以考查字音不会长久绕过多音字,所以建议复习中仍旧对常见多音字、特别是书面应用较广的多音字多予关注。字形题,多年的考查重点一直在同音字和形近字,如2001 年重在形近误写,2002年重在同音误写,估计2003 年也不会超出上述范围;词语运用的考查包含两个侧面,一是近义词,今年重在虚词(副词)的考查,2003 年则有可能恢复为实词的考查,备考 重点似仍应放在如“淹没与湮没”、“流传与留传”之类的同音异义(近)词语的区别上,二是成语,今年的考查重点仍在感情色彩及语境的矛盾辨识上,2003 年的成语备考仍可以此为重点;病句的识别的考查类型亦无新的变化,2003 年对此可仍做常规复习。另外,作为语文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的标点符号的考查在连续几年轮空后,师生普遍对此有所忽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考试以引起师生相应的重视,是有可能的。

    关于文言文阅读及翻译,其用作命题的材料出处仍在二十四史的范围,仍属人物传记,但人物的生活时代已从中古(西晋至南宋)转移至战国(2001 年)、西汉(2002 年),传主 的事迹从政治层面转到军事层面。从上述对近几年的命题分析中,可知东汉三国的人物仍属考查空白,如果要考虑从二十四史中选择文言文备考训练材料,可以《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作为重点选材范围。

  至于文言文知识点的考查,今年对文言文中固定结构(其……之谓也)考查是一个重要信息,所以除了仍以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语法作为总的复习范围外,建议将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结构(如……之何、……孰与……、等等)的备考重视起来。

  关于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由于今年属于几年停考后的首次恢复,所以相对简单些,且都出自课本;2003 年由于面对的是使用新编教材的首届考生,而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加强诗文、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所以这一题型不仅会保留而且会加强加重加大,考查范围亦有可能课内外兼顾并进一步加大分值。

  关于古诗歌鉴赏,考查方式首次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但命题素材仍一以贯之,选用的是唐人绝句,考查的角度兼及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的鉴赏,2003 年该题型的考查估计仍不会超出唐宋诗词中的绝句或小令的范围,考查的方式仍可能以类似2002 年的形式,从关键词的提问开始 ,采用帮助考生搭就理解平台的方式,化繁难为相对浅易,从而充分照顾到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关于语言表达的几个主观题考点,如仿写、扩写、续写、压缩语段等,从几年的情况看,唯有“仿写”成为保留题型,估计2003 年可能仍继续以 “仿句+修辞”的形式考查,因此仍须适当练习。

关于现代文阅读,2003 年可能仍就延续以往的一贯命题思路,使第一卷和第二卷的相关题型在考查视角上各有分工和侧重,即第一卷的现代文阅读仍以社科类为主(今年选用的自然科学文章可视为一种纠偏)、自然科学文章为辅,第二卷则仍就以文学艺术性作品为主,另外由于该题文本已连续几年为散文体裁,所以对其他体裁也应有足够重视,适当进行练习。 

关于作文,从1999 年开始,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已连续考了四年,其初衷和功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其它任何事物的内部矛盾运动一样,话题作文在发挥积极导向作用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其突出的消极作用:一是许多同学将淡化文体理解为不要文体,因而越来越缺乏规范的文体意识,出现大量的非驴非马的四不象文章。各种文体当然允许变通,也允许有交叉,但这种“变体”应是在熟练掌握常体的基础上产生的,“变体”应是“常体”的高级阶段,就好象达·芬奇学画画,他的老师先让他学三年画蛋是一样的道理,否则就只能落个邯郸学步的结局;二是选材范围的扩大,使部分学生作文出现明显不加节制的胡编乱造倾向,有时本来是一个现实感非常强的题目,却硬要将其写成科幻、魔幻、梦幻的超现实形式,常常令人啼笑皆非;三是由于话题内容相对广泛,造成大量的变相抄袭宿构文章。由于社会存在着发行量很大的小小说及各种故事刊物,而这些刊物上的作品内容实际上又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题涵盖真善美的各个角度,所以用以进行高考写作考查的话题内容,其范围的限制越小,则与上述提到的有关作品撞车的可能性就越大。

高考阅卷中发现大量似曾相识的文章就是明证。这些弊端实际上已引起命题人员的注意,所以今年的“话题作文 ”已呈现从审题、立意开始收紧的趋势。而对审题立意要求较严的材料作文应该是一种能够防止宿构的很好的作文形式,因此引导学生适当练些材料作文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由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上“文以载道”的一贯思想愈益凸显,因此引导考生多关心时事政治,留意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培养思辨能力,树立真善美思想,应该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明智之举。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