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论坛精华帖)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46 中山市板芙一中 黄敏 内容提要: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必要前提;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指航灯。 关键词:发散思维 创新能力 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形式的发散思维。世界上事物千千万万,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趣,更何况语文是一门有主观性、模糊性地学科,这就是决定了同一个问题从不同地角度来看,其答案必不相同;再者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其性格特征都具有可塑性。所以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学者,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学生多开动脑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健全的认识观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是实现这一课题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提倡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有意阔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不把书本上的见解看做是金科玉律,那么学生的创造精神将会得到体现,思维能力也将会提高,我们将会发现,在他们的发言中决不乏高论。例如《羚羊木雕》中有这样的思考题:“爸爸把贵重的羚羊给了‘我’,‘我’把羚羊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当时就有“可以”和“不可以”两种答案。认为“可以”的理由如下:因为爸爸把东西送给了我,就是我的。我有权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回答“不可以”的理由如下:爸爸是一家之主,东西是他送给我的,应该听爸爸的。我的回答是:两种答案都对,关键是看站在谁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若站在我的角度,是可以的;若站在爸爸的角度,是不可以的。而参考书的答案是站在“我”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这就告诉了我们不要把书本的答案当成教学目标,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在上《古代英雄石像》时,我让学生自问自答。其中有位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好端端的石像为什么会突然掉下来?”这一提问,激起了学生探讨思索的积极性。马上就有不少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因为石像发觉自己代表的只是不存在的历史,所以跳了下来。”有的认为:“因为石像后悔了,感到对不起垫在下面的石块,所以摔下来想跟他们一起。”还有的这样回答:“因为石像发现自己代表的是空虚,没有存在的价值,它摔下来想过一种真实的生活。”像这样的问题在语文参考书上没有涉及的,而学生们能独具慧眼,开动脑筋,发现了问题,并且通过自由讨论得出了不同的见解。难道年能说这些见解毫无道理吗?难道你能说这不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体现吗?如果把培养学生的这种发散思维作为语文教学得重要环节和长期目标,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 其次,培养多角度、多形式的思维方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前提。思维即内部语言,写出来的文字即外部语言。只有内部语言的丰富多彩,才有外部语言的绘声绘色。学生只有首先形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才能避免写作时的直线思维。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看到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笔。或者写出来的作文大都是开头、正文、结尾三段落的模式,从内容、结构到立意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因为他们的着笔点往往停留在一个问题上,看问题只会从一个面来看,而忽视了其他的视点和角度,所以写来写去无非就是老掉牙的观点和大而空的语言。自从站在讲台的那时起,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希望你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一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作文习作课中,大部分学生从两个角度来谈论这个问题,他们提出这样的疑问:“好的事情,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难道在哪些坏的方面,我们就可以忽视小的错误吗?”如果他们不知道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观点可能都是站在“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角度,那么“勿以恶小而不为”的这个角度可能就会忽视了。如果这样,你能说这次作文所起到的教育作用全面吗?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前提,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到实处。 最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形式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全的认识观(即人生观)的形成。我们说,具有创造思维的人,往往善于发现他人之未见。达﹒芬奇认为,为了获得有关某个问题的构成的知识,首先要学生如何从许多不同的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多向展示,尽力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让学生在求学中不满足于“众说”的同时,也用多角度的眼光看待自己与他人,形成健全的认识观。在讨论《蚊子与狮子》的寓意时,我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来思考,不要局限于书本的答案。经过大家的各抒己见,得出如下的寓意:① 骄兵必败。告诉了我们要虚心做人;② 一物降一物。公告诉了我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③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告诉了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④人贵有自知之名。另有一例是关于讨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启示,有两种启示:① 人应该不断向上攀登,到达人生的极点;② 热闹应该有博大的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这些寓意于启示都是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所获取的。我们老师应该及时地教育学生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全面的看待自己于他人。 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塑造自我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每个人不仅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储蓄知识和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需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品质的人。而中学生的身心也正处于发展极为迅速的阶段,具有可塑性。这就需要我们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就更应该重视多角度、多形式的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利用这一重要途径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学生只有形成健全的认识观,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也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与他人,才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乐必要条件。 培养学生多思维、多形式的思维方式的一个前提是气愤的创造。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创设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是最不受拘束、生动活泼而又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老师不拘泥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学生多角度、多形式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才指日可待。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者,我们应该明白: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全面人才。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不要忘了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够完成好这个重任!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467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