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写的特色教学(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作者:叶敏 邮箱:gxjs@163.com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目的是: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语文教学的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语文教学任务不够清楚,尚未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课堂教学看作就是内容加说教,分析为核心。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乃至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要交际不会说,要通信不会写,一篇文章错别字甚多,语句不顺,意思表达不清。其问题好象出在作文上,实质根本就在阅读上;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和呆板教学小环境影响下,许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对象停留于小书摊的卡通漫画系列。为此,我们展开了一个课题研究:以阅读、朗读、写作为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整个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朗读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古人就有“熟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说法。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读书能力的一种重要标志。“语文”,叶圣陶同志解释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通过朗读训练,还语文教学的本质,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朗读训练要求课内和课外两者有机地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和听录音,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技能;课外的朗读欣赏彻底摆脱了考试的束缚,纯兴趣地朗读又促进了朗读兴趣的培养。在朗读训练中,学生会逐渐地不满足停留于听觉上的享受,会要求深层次的、全方面的品味,这样就进入阅读训练的状态;到一定时期,学生又就会不满足于读别人的好文章,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写作这一课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乐读促进善读,善读的成功体验又强化激励学生的乐读。

在这一阶段,重点安排了一次朗读比赛。由于前面已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学生积极准备、踊跃报名参加,并提出“配乐”的建议。因为人数的增加,我们不得不先安排选拔赛。比赛结束后,我们又利用课外时间把比赛的录像对全体学生进行播放,及时巩固成果。

同时,我们开设了阅读课、举办了文学社,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进行初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学生从一开始随意阅读,逐步产生兴趣,爱上阅读课,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阅读方法:阅读内容的选择(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读书卡片的制作、摘记的内容等等。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普遍提高,学生也爱上了语文。(详见“阅读问卷调查表”)

第二阶段:阅读为主,完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要求眼到心到、入情入理,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阅读过程的身心投入,使得读者在阅读写景状物、叙事写人这一类文章中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在生动而丰富的体验中感受,在细致而具体的感受中领悟。这种阅读过程的身心投入,使得读者在阅读立论明理、诘难思辨这一类文章中知其论、析其理、辨其言、议其例。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容量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使所有的学生都完成阅读任务,都取得良好的效益。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使之不断完善和巩固。主要的措施是: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

在这期间,统计阅读卡片,展览优秀的卡片,举办交流会(介绍一本好书或好杂志),进行阅读竞赛,通过多种方法巩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带动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第三阶段:阅读和写作并进

离开了阅读,写作将成为无源之水,很快就会枯竭;脱离了写作,阅读也将永远无法枝繁叶茂。所以在重视阅读的同时不能忽视写作的训练,尤其在阅读能力已提高到一定阶段后,如果还是只“读”不“写”,或者重读轻写,势必导致阅读能力的退步,写作是阅读的再现和升华。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揣摩、细心感受,从中获得身心愉悦,自然有许多感觉和领悟,需要通过写作来渲泻;另一方面,借鉴了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思路,表情达意的技巧,从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门径,学生也跃跃一试。指导读书笔记的写作,张贴交流;进行专题阅读活动,试写专题论文。

课堂教学阅读了《雷雨》中的一幕,课外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和剧本《雷雨》,在阅读课上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雷雨》的评论文章,从而学生对《雷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展开研究和探讨,教师再加以指导,完成了一组颇有深度的论文。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了,在无形中也有利于他们在课外阅读时舍弃或抵制那些观点偏颇、结构凌乱、故事雷同、文字拙劣、品位低下的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加强书面作文训练的同时,也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利用课前的十分时间,来个片断写作;在动笔写作之前,先动口;举办演讲比赛等等多种方法,不仅使作文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多方位地进行训练,也使学生兴趣不减,而且同时又加强了朗读训练,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三个阶段的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受效明显:平均每人制作了一百张的阅读卡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正确地阅读和初步鉴赏一些文学作品,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写作也从过去的“怕”变成现在的“乐”,甚至有的学生一周能写上三篇高质量的好文章······从目前的收获来看,完全可以进入第四阶段的高考训练:再次进行交流活动,张贴交流中最精彩的内容并加评;进行高考有关的专项阅读,归类整理:同时利用阅读积累的资料,进行高考作文的训练。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就此结题。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