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形象性·现实性·人文性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作者:王猛祥 邮箱:guodong163@163.net 以往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多半是老师讲,学生听,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相比,其便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死角”。新的世纪已经到来了,在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努力将这个教学改革的“死角”清除掉。 我认为中学文言文教学不仅应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意义,而且更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将文言文教学的情、境、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和读写方法的同时,陶冶情感,丰富美感,增强对文言文的领悟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以下就新世纪的文言文教学应具有的生动形象性、现实性、人文性简单谈一谈。 首先谈生动形象性。这里的生动现象性指的是用生动的教学来体现文言文的生动现象性,从而来显示文言文的博大精深。灿烂的古典文学为我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与文化所特有的价值,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摇曳多姿的文学风格,创造了无以伦比丰富优美的民族语言,这些博大精深的东西却因年代的久远造成的语言环境、语言特点的不同,而使学生难以进入正常的阅读,理解状态。为了使学生把握好文言文的整体性、艺术性,并保持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尽量保留文言文中的韵味,情调,人文色彩,避免使学生把文言文当成枯燥难懂的语言符号。为此教师可以从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入手,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意境与美感。采用方式,例如: 1、以美读感知情境。通过教师辅导,学生应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使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感受到作品所蕴涵的感情与意境。如,学习《口技》,通过美读,可使学生感到如闻其声,如身临其境。 2、变“枯燥”的文言文为有血有肉的故事。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加工处理,充分挖掘课文的“故事性”内容,以“故事性”来展示文章的生动形象性。如学习《愚公移山》,可抓住“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来进行描绘,为学生学习课文,理解道理,进行情景前设和气氛营造。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受到形象美的感染,同时达到缩短历史距离和消除语言隔阂的效果。 接着谈现实性与人文性。这里的现实性与人文性即是从实际出发用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活动来揭示历史久远的文言文中包含的现实意义及人文意义。 文言文教学较现代文教学困难,除了语言和语法结构的差异之处,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及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扫除字词句障碍外,还需尽可能地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文章借以产生的年代中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较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入情入理,谈古论今的教学活动,把文言文中表达的情感、理喻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那些名篇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其语言美,吏重要的是因为文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亘古难移影响至今的人文思想。把优秀文言篇章的教学活动当作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把文言文教学课上成人文教育课,以人文教育带动古汉语教学,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人文思想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结构美,进而理解文章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现实意义。若再将文章的观点引入现实生活,引进时代的活水去涤荡课文,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为我们所用,完成对课文的高层次认识,从而赋予文章以新的活力——接近生活、贴近生活,写作便是实现此目标的一大途径。 “文以载道”,教学更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得到人生启迪,教师应自觉地运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开展主体性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言文教学不仅是突破语言难点,更是吸收历史人文思想,促进自我发展的良师益友。除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外,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注意运用“本体教育”方式,关心学生的价值取向。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教学中“以析促评”“披文入情”,以优秀作品反映的真实情感、深刻哲理、思想火花启迪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培养他们对 知识、对事业、对完善人格的执着追求精神。这样使文言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获取,还关注学生个性、情操、情感和思想境界的发展,以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将教育的着眼点和归宿点真正指向学生本身,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也体现出教师的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新世纪的文言文教学将是发崭新的面貌出现的,因为它具有别开以往的形象生动性、现实性、人文性的特点。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