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到万(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张磊 教学目的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启发学生阅读课文所引用的笑话故事(文言文)时,对照注释、查字典。此外,教师作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把握故事的内容。 2·结合对练习四的研讨,深入理解作者思路,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并通过从同一个故事再提出一两个论点的练习和交流,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 1·作者在文中先后提出了哪三个论点?哪一个是中心论点?为什么? (① 学习文化要“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 ②学习过程中应当谦虚谨慎; ③ 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这三个论点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有次的: 第一点讲的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规律,揭示了人们对学习文化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而第二、三两点是作者第一个观点的深化和扩充。试想,第一个观点得到了证明,既然学习要靠“"慢慢积累”,要“循序渐进”,那么,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自然就是“谦虚谨慎”与“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一点是揭示学习的规律,第二、三点是回答遵循这一规律,应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第一个,应视为中心论点。) 2·文中引用古代故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① 作为例证,证明第1、2段提出的论点 (要“慢慢积累”“循序渐进”) ②引出后边第5~7段的两个小论点,便于议论得深化和扩充,使所讲问题更全面; ③ 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中所引用的故事。 第3、4课时:分析课文,理解从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预习作业 l·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选自 。 2·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原名 。 省 县人,生于 年,死于 年。 3·《燕山夜话》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作品? 4·用你的话概括《从三到万》的主要内容。 5·口述《从三到万》一文中所引的故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一岁; 其子辄欣欣然; 具币谢遣楚士; 天下姓氏夥矣! 7·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请归纳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9·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恰当( ) 严肃( ) 讽刺( ) 较量( ) 启发( ) 10· 你读了这篇文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答: 1·《从三到万》;《燕山夜话》 2· 马南村( );邓拓; 福建; 闽候; 1912年; 1966年。 3· 是一部杂文集。 4· ①一般地说,学习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②我国人民在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③引用故事,说明“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经验教训。” ④具体阐述了谦虚谨慎,虚心求教,循序渐进的重要意义。 ⑤号召我们思考故事的含义,搞好我们的学习。 5·略 6·岁:年 辄:就 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具:备 夥:多 7·一般地说,学习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8·(一)提出中心论点; (二)结合故事、论述中心论点; (三)提示我们思考故事的深刻意义,搞好我们的学习。 9· 妥当,肃穆,讥讽,比试,启示。 10·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浅尝辄止,要谨慎谦虚,很好地听从老师的教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三|、解题 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四、作者简介 马南村( )是邓拓的笔名。邓拓 (1912~1966),福建闽侯人。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五、讨论预习作业 (一)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 1· 对照书下注解正音正字,解释词语含义。 田舍翁:种田的老汉 家资殷盛:(y n)富裕 累世:( l i)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聘:(p n)请 搦管:(nu )执笔 辄:就,(副词) 掷笔告其父:( zh )放下 谢去:指辞退 父趣之:(c )催促 其子恚日:(hu )抱怨 天下姓氏夥矣:(hu )多 具币:准备 2· 组织学生分组口述故事梗概,初步议论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必然会失败。 (二) 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各段的中心句。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由学文化入手讲述道理,然后提出应重视积累的观点。 ③④自然段引述古代的一则故事,总结经验教训。 ⑤ 自然段由故事引出学习应持什么态度。 ⑥⑦自然段由学“一、二、三”数字的出现将两段连接起来,论述教师的重要作用。 ⑧ 自然段最后作结,提出希望。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1~2段)初步析理提出论点。 2· (3~7段)由故事引出分论点,加以论证。 3· (8段) 总结。 六、小结 七、分析课文 (一)第一部分(1~2段) 1· 文章开头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头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径”的问题,) 2· 作者指出怎样回答这一问题? (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 然后,作者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 “一点一滴”说明了什么? (形象说明了文化知识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强调“点滴”积累的重要性,告诫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 4·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以什么为例证明了论点? (以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学习要积累,要循序渐进的道理。两个自然段之间,“文化”与“积累”自然衔接。) (二)第二部分(3~7段) 3· 这一部分由什么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论点? (讲述古代故事引出“学习应谦虚谨慎,应当重视教师作用”的论点。) ① 第1层(3~4段):引故事明理。文中楚士“三书三训”点明了学习的初级阶段。富翁之子掷笔"欣欣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其父则“具币谢遣楚士”,后来“令子晨起治状”结果却闹出了笑话。 ② 第4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是承上启下的段落。用“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自然引出以下的两个分论点。) ③ 第2层 (5段):学习应谦虚谨慎。 这段由初学阶段应持的学习态度谈起,并以富翁之子“欣欣然”,以为“得矣,得矣”的表现类比现实生活中那种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为了把道理讲透彻,又用初学打拳的人与学有所成的人对比,顺理成章地提出分论点:学习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④ 第3层 (6~7段):学习应重视教师的作用。 ⑤ 第6自然段从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进行议论。先谈教师的作用:由易到难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再谈学生不曾“入门”便踢开老师,最后只能落得“什么也学不成”。本段夹叙夹议再次以富翁之子为论证的依据。 ⑦ 第7自然段紧承上文,从“三”和“万(蓠)”文字结构上的复杂变化,联想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领悟道理,掌握知识。接着从反面假设,说明“完全没有人教,倒可能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自然引出第二个分论点:学习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⑧ 这部分结合故事讲道理,通过分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论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三) 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这是文章的收束段落,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中不懂的东西“很不少”,“迫切需要”学习,表明态度要谦虚。二至四句诚恳地提出希望,应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改掉缺点,更好地学习。 八、教学小结 1·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什么? ( 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的要点有三: ① 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理; ② 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 ③ 富翁之子不知“学必有师”之径。) 2·故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故事是全篇文章的论据。作者从故事中发出道理,再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讲道理浅显易懂,说服力强。 3·讨论课后题三——严密的语言。 ( 议论文的说理要使人信服,语言上分寸感的把握很重要,要议的恰如其分,准确严密才好。本文就有这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限制性词语。) ①“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句中加点词语,表明“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她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是一般的规律,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的情况 (因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学习某些文化知识也可能用快速学习、大量吸收的方法),这样议论,语言上显得准确、严密。 ②“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句中加上两个字“大都”,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都”,又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围、全部数量的概括,因为也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或仅仅当作笑话。这使文章表达上显得很严密。 ③“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加上“往往”,表明了通常的情况,一般会出现的情况,但并不包括特殊的情况,同样使语气表达留有余地,显得严密有分寸。 4·小结本文写作特点 (1) 引用古代故事证明主张的写法。 ⑵ 严密的语言 九、布置作业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