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语文课文中的数字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完权 翻开语文课本,在密密麻麻的方块汉字中夹杂着为数众多的阿拉伯数字,也有一些是汉字数字。语文和数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常常有一些老师忽略了对涉及数字的语句的教读,而事实上,这是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一个大好机会。 一、重视数字教读的意义 小而言之,是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而言之,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精确细致的思维品质;总而言之,是为了学生学懂语文,学好语文,爱好语文,受用终身。 1、理解文章 文章是作者思维活动的语言表述。入选课本的范文更是如此。夸张点说,不管是作者有意而为之,还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下意识流露,没有那个词语不是表达思想的。数字作为作者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出现在文章中,有其不同于文字表达的特殊性,就这一点而言,数学较一般的表述语言更应在阅读教学中受到重视。 无论在记叙文还是是说明文中,数字都广泛出现,议论文中也少不了数字,其表达的内容涉及数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温度、时间、年代等方方面面;其表现形式有整数、分散、确数、约数、基数、序数等多种多样。作者在使用这些数词时在都经过测算,统计与调查,大都思考过使用还是不用这些数词。在对这些数字的阅读理解中,我们抓住了数字就等于抓住了作者的思想。其中,有的数字的使用还恰恰就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决不能放过。 比如《绞刑架下的报告》的开头,“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要让学生会背这一句,简直太简单了,学生也很快能理解这是说牢房太小,但这还远远不够。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还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还不能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因而这时学生的脸上一般没有什么表情,这样教太肤浅。那么,如何让学生惊叹愁苦于牢房的小,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出这是作者走了七百、七千步的结果呢?这就要看教师如何来教这数字了。再如,《一双手》中引用林业局同志的介绍:“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从1981至1985年就造林33响,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 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是文中的一个关键句子,紧扣文章的主旨--“奇”。但也许因为学生能一眼就看出上千上万的数字当然是多,有了老师便不再深入。其实,学生此时的认识中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并没有在心中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很可能过目“即”忘。怎么办?学生理解不深入,有待老师来引导。引导得好,就不但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深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这样的含有数字的关键句在很多课文中都有,大多数都可以以对数字的理解为突破口来组织教学。 2、发展思维。 “想,是听说读写的总开关。”(洪宗礼语。)在遇到有数字表述的句子中尤其要打开这个开关。因为,作为数字所表述的原物基本上是有形象的,但表达为数字后就成为抽象的,学生对此进行理解的过程就是把抽象的符号还原成具象的原物的过程。没有这样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深刻。再者,该原物又常常是学生所不熟知的事物,要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以必须调动大脑中既有的思维表象,这个思维表象在各人的心中又各各不同,这个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苏教版语文第一册前有篇《名人学语文》中写道:“鲁迅……笔耕30载,留下900多万字的光辉著述。”这里作者的统计数字,旨在教育学生鲁迅成就之大来自于坚实的语文基础。学生无疑是读得懂这一句的,但十几岁的学生很明显不可能理解30年的真正意味,也不会有多少同学知道900多万字意味着什么?因为这两个数据在学生大脑里缺少形象。怎么办,老师应调动学生固有表象,让他加以创造,学生就有可能真正对鲁迅心服口服,从而学习他,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心理学对脑功能的研究表明:“创造活动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协同进行的,其中形象思维起着关键作用。”(《全脑速读记忆》p.59,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昌武平主编。)因此,我们不应放弃研读数字这一开发学生思维潜力的绝好工具。再者,词语的使用必须精确,对此详加揣摹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精确性、细致性早有定论,课本中亦有这方面的思考练习题,在此不必赘述。 3、热爱语文 有很多学生不爱学语文,问其原因,大都答曰语文枯燥无味,不像数学要动脑筋等等。实在令人痛心!诚然,文字本身是枯燥的,语言分析枯燥的,但文字中蕴含的形象则是鲜活的,如果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真正理解了文章又开发了左右脑的思维,知道了文章和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他还会觉得语文枯燥吗?对数字这个具体概念的教学仅是如何让学生热爱语文这个大问题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让学生读懂数字的深意,可以开发学生智力,使之热爱语文。 二、教好数字的方法 以笔者粗浅的认识,要教好数字,至少应遵循四个原则:生活化、形象化、特殊性和真实性。 1、生活化 语文即是生活,数字也不例外。他来自作者的生活,教师要通过指导阅读使之进入学生的生活。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思维表象。教师要做好在数字和和学生生活之间架桥的工作。 仍以《一双手》中引句为例。学生不能体会26万棵的意思,可以问如果隔一米栽一棵,这排树有多长。学生立即得出结论:26万米,即260公里。这还不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生大多没走过这么远,但很多人去过南京。可以问,如果树是沿宁镇铁路种的,可以种几排。去过南京的同学可以想像一下,坐在火车上,从车窗向外看,有4排树,隔一米一棵,密密匝匝全都是张迎善的功劳,学生会惊叹不已--“奇”,教学目的达到了。再有,学生不知道垧有多大,让学生算一算张迎善种了多少个学校大面积的树即可。 再以刚才所举鲁迅写作句为例。学生对30年没有明确认识,但他们对父母的年纪是有感性认识的,可以说:从你上小学一年级会写字起就进行写作,一直写到你父母现在这般年纪。900多万字学生不可感,但语文书有多厚学生是知道的,可以说:如果用像语文课本这样大小的字号来印刷有一米多高。 再如,《愚公移山》中有:“高万丈。”学生无法确知,可让学生算一算,当时的万丈约合今天的15000米,有两个珠穆朗玛峰高。学生立即会明白这是夸张,这时再追问为什么即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 2、形象化 如前所述,形象化是学生深入理解数字深意的重要过程,教学中应有所体现,才能切实感染、熏陶学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再者,措助形象加强记忆的记忆术早已有之,其理论基础这里不多涉及。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其所学留下深刻印象。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背书,而是应研究如何提高当堂的记忆效率。形象化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仍以前述《名人学语文》选句为例,要使教学形象化,可以请一位同学站起来指着他说《鲁迅全集》有这么高。 再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写到记念碑有“37.94米, 有十层楼那么高”本来就使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形象的说明,但这还不够,因为一算可知这里的一层有3.794米,远高于学生所熟悉的住宅楼层、教室高度, 当以大商场为准,可以说“比商业城还高”。 再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写道:“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宽的12榀钢屋架。”句中也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但对没有去过北京的学生来说,仍不够形象,可描述为:“把屋架放在学校300米的操场上正好一样长。” 3、趣味性 初中学生尚小,有时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刺激信息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避免学生产生枯燥厌学心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如果每节课都能在开心一笑中学到知识,学生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兴趣,爱上语文课,学生便爱上了语文。 趣味性可以来自参与性。如理解“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 这一句,可以让学生走七步,真切地感受一下牢房之小;理解“柱身要四个人合抱才能抱过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可以让四个学生手拉手抱一圈,看看柱子到底有多粗;理解“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便让学生排一排,一定要排到九个,才能体会出“排”是需要时间的,进而领会孔乙己是在利用这段时间来稳定情绪,最终把握其性格。 趣味性还可以来自于新奇性。这要看教师是不是有创造性思维,能不能化平淡的数字为新奇的意象。久而久之,学生深受感染也就能进行创造性思维了。解说数字时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拿校园中路途上能看到的事物作比,赋平日之所见以新意,学生每有新得,趣味自然而生。同时,这也收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效果。比如《万里长城的构造》一文中有对长城高度、宽度的列数字说明。这时即可拿学生脚下的教学楼作比,一一比来,宛如置身长城之上,趣味盎然。 4、真实性 解说时一定要符合事实,解说数字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不是为了博学生一笑。千万不能夸张。教师在解说数字时的教学语言当属主动说明,也应遵循说明文真实性的要求。 另外,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两个注意点。文中涉及作者思想感情、创作意图的数字才有必要重点讲解;讲解中必须牢牢把握授之以法这一教育的永恒的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否则教师就成了一出不甚精彩的独角戏的演员,而不是一个善于指导演员的好导演。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