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意义及教学方式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2015-03-19 手机版 | ||||
论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意义及教学方式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要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所谓“经典”是指能够影响大众的,经得起历史文化沉淀的,可直入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它是有巨大的文化和人文价值的。它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字和思想的符号和根本。它似吹进人们心田的徐徐清风,似山间的潺潺山泉,似茫茫夜空上那颗最亮的北斗星,那样令人欣喜。经典文章和古诗词是有所不同的。从纵向看,经典文章可以是当代文学大师的鼎力新作,也可是千年之前,就已问世的惊天巨著;从横向望,经典文章不仅仅是诗,是词,也可以是散文。是小说,以及一切可以令我们振聋发聩的文字。“经典阅读”教学与“古诗词阅读”教学更有所区别,炯然不同。在新的时代,以课本为主要内容的阅读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精神的圣地如此狭小,已至于再也装不下那养育心智的广柔大地,展开想象与联想的高远苍穹。“经典”阅读教学即立足于经典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经典” 阅读教学是一个具有“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特点的新课程体系。“经典” 阅读教学提倡诵读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佳作,这些最适宜的养份直接吸进学生的生命深处,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经典”阅读教学首先应排除与当代生活过于对立的篇目,它是开放的,也是多元的,它不仅包括古香古色的唐诗、宋词、元曲、传统京剧唱词、成语典故、千古名联、灯谜、童谣、四大名著、《论语》、《孔子》、《孟子》、《老子》、《周易》、《增广贤文》、《孙子兵法》、《朱子家训》等,还包括近代与现代的《繁星春水》、《鲁滨孙飘流记》、《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等。 其次,“经典”阅读内容犹如一条深水静流的大河,穿过漫漫岁月的同时,不断吸纳着鲜活的时代溪流,让学生们高扬时代的风帆,引领着中华民族幼苗的思想向前,同时净化着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感悟着人生。如最近被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浅移默化地都会了少年儿童生存不仅需要勤劳、善良,还需要勇气、力量和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再次,“经典”阅读教学犹如文化领域的格桑花,绽放着思想与精神美丽高贵的灵魂,因为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们可回顾千年,感悟于圣贤。岳飞写的那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满江红》不断拨动学生们的心弦,时刻提醒学生们要象先人一样勇敢,一样视祖国为自己的母亲,时刻保护它,爱护它。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闪烁着光芒,放弃镭的专利更让人们知道了什么叫人格高贵,心底无私,大爱无疆。通过“经典”诵读,我们的少年像革命先辈一样拥有了一颗自强中华的决心。少年周恩来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肺腑之言;毛泽东豪迈地宣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些话语使我们的少年更加坚定祖国独立,会从心中升起一股股强烈的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警醒了神州大地上的少年,使他们增强了爱国责任,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誓在神州大地上绽放起生命的光华……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忠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需要物质文明,更需要精神文明,需要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我们的少年可在“经典”阅读中贪婪地汲取精神与道德的双重力量。 总之,通过“经典”诵读,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使我们的少年能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正确认识自己,并得以创造性的发展,而且无论何时,他们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方向,不会精神虚无,不会被异化,不会甘愿为人奴隶。他们心中永远会装着祖国和人民,始终具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 那么,“经典”阅读教学如何把学生引进语文的殿堂呢? 一、教材中“经典”课文的阅读教学 由于“经典”课文选入教科书中的内容大部分课文都只是原著中的一个节选部分,作者也有较强的知名度,他所创作的名作也极有可能包括其它著作。“经典”课文的故事,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也大致都有原型或真实的存在。所以,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应进行拓展式教学。 (一)向文本拓展阅读教学 向文本拓展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作者、主人公、体裁或单元训练点等引进相关的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阅读,从而达到扩大阅读量,拓宽阅读面的目的。 (二)向生活拓展“经典”教学 节假日,寒暑假让学生去大自然,生活中去寻找美,感受美。可去寻找有关美的图片,照反映美的照片,有条件的学生还可去旅游,亲身经历一番。 二、课外“经典”阅读指导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只有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得到“经典”的浸润,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和思维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培养,以及完成人格的完善教育。 (一)、为学生创造“经典”阅读人文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经典”阅读的人文环境。“经典”阅读教学的人文环境包括二个部分,首先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经典阅读的指导和检测,其次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1、重视对学生经典阅读的指导和检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或指导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要求。不过,学习计划很容易制订,但是惰性没有克服,订再多的计划都没有用。那么,怎样克服自身的惰性呢?唯有“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让我们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发挥“经典”的神奇力量吧!首先,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先完成浅显的任务,先布置每周摘抄佳句评比,以成就感激发学生自读“经典”文章的兴趣;其次,我们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并根据文章内容与自身特长选择如下阅读方法:朗读、默读、复述、精读、略读、浏览中的任一种或几种;再次,教师应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自读自悟、总结讨论等方式,巩固和实践课内知识,提高课外阅读水平,发展学生阅读能力。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经典”阅读教学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以促进完成一定的阅读的“量”。 2、为学生创造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长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如果少小时不抓紧时间学习,什么时候才能挤出时间来换取更大的收获呢?少小时的时间就这么多,而且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得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阅读的条件。 在校园中每一处都可展示经典,这一处有唐诗,那一处有宋词;前方有成语典故,后面藏千古名联,有时还窜出个个灯谜。这可让校园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生命中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诵读成了随时皆可行的事情。 (二)落实“海量诵读新经典” 只有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落实“海量诵读新经典”,可以有效地保证阅读的质与量。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读遍天下书,希望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也能养心养气。我们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鼓励,激发其阅读兴趣,总会有所收获的。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 读经典名著,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张楠楠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