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类别及例诗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2015-01-10 手机版 | ||||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此段话把情和景截然分开说得不确,但就“言情难”而言,还是有道理的。送别诗要想“感动激发人意”,必须采用一些手法来“言情”。 写作特点: 托物寓情 形象生动: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情谊或情怀。情谊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要把无形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就需要施展多种艺术手段,包括托物寓情在内。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所含情感: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 情感类型: ①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②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例:《别董大》 ③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例:《芙蓉楼送辛渐》 ④综合型: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 【伤别】 赋得①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②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③,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④去,萋萋⑤满别情。 注释: ①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③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④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⑤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青门柳(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鉴赏: 青门柳,古长安东霸城门,俗称青门,青门外有桥名霸桥,汉人送行至此,折柳赠别。后因以“青门柳”为赠别送行的典故。 明袁宏道《送周尚宝左迁海澄典史》诗之二:“几度青门柳,荣枯送尔行。”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于易水⑴送人(唐)骆宾王 此地⑵别燕丹⑶,壮士⑷发冲冠⑸。昔时⑹人⑺已没⑻,今日水⑼犹⑽寒。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背景: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鉴赏: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恋别】 送元二①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②,客舍③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④无故人。 注释: ①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使:出使。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②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湿。 ③客舍:旅店。 ④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相关知识: 此诗《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惜别】 芙蓉楼①送辛渐②(唐)王昌龄 寒雨③连江④夜入吴⑤,平明⑥送客⑦楚山⑧孤⑨。洛阳⑩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⑪。 注释: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②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③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④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⑤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⑥平明:天亮的时候。 ⑦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⑧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⑨孤:独自,孤单一人。 ⑩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⑪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鉴赏: 诗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①, 问君何所之②?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③。但④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②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③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④但,只。 鉴赏: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谢别】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阔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别董大①二首 【其一】 【其二】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六翮飘飖⑤私自怜,一离京洛⑥十余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④。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①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②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③曛:日光昏暗。 ④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⑤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⑥京洛:长安和洛阳。 送杜少府①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②,风烟望五津③。与君离别意④,同是宦游人⑤。 海内存知己⑥,天涯若比邻⑦。无为在歧路⑧,儿女共沾巾⑨。 注释: ①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②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③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④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⑤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⑥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⑦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⑧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⑨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暗别】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相关知识: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鉴赏: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本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谊。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送灵澈返竹林寺,虽不长,却句句如画。虽然字面上找不出一个情字,但从画面中仍可感受到诗人的情意。首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的情谊。如“青山独归远”这句,“青山”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则显示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这首诗勾勒的是一种闲淡的意境。这种意境又是和诗人当时官场失意、萌生归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说是当时诗人心情的写照。由此可以说,该诗看似无情却胜有情。 常小雨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