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陈祥书) 教师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4-12-01 手机版 | ||||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成都草堂,坐落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帮助,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为“成都草堂”。对此,杜甫曾吟诗描绘: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成都草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杜甫遗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来到正门,门前有浣花溪:波光连连,环流而过。抬眼向前,正门正中,有“草堂”匾额;大门两侧,有副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步入正门,放眼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自然天成,清幽雅致。跨过石桥,迎面是大廨:通堂敞厅,高朗明亮,气势不凡。大门两侧,有一对联,言简意赅:吏情更觉沧州远,诗卷长留天地间。东西两壁,悬有对联,意深语工: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大厅正中,为杜甫铜像:身材精瘦,身骨单薄;低首捋须,沉思苦吟。驻足凝视,仿佛时光倒流到当时,诗人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发问苍天,慨叹时世: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透过塑像,浮现眼前的,是诗人一生的不幸经历:颠沛流离,饱经忧患。揣摩神态,历历在目的,是诗人1450多首传世诗作:反映现实,忧国忧民。思君忧国与匡世济民的诗歌情怀深沉博大,使他成为最伟大的诗人;集于大成与处于顶峰的诗歌成就彪炳天地,使他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大廨,是诗人之廨,是诗圣之廨。 穿过大廨,是诗史堂:纪念祠宇,草堂主厅。堂前楹柱,有副长联: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大厅正中,是杜甫半身铜像:眉宇微蹙,目光深沉,嘴角冷峻。塑像两侧楹柱,是朱德所写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大厅东壁,有陈毅所题对联: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大厅西壁,有郭沫若狂草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大堂东侧,立着注重现实的杜甫泥像;大堂西侧,摆着追求浪漫的李白泥像。出诗史堂,向前是柴门。柴门楹柱,挂有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再往北,是工部祠。正中为杜甫泥像,陪祀的是陆游和黄庭坚。走出工部祠,浮想联翩: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的转折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其诗真实再现了唐王朝的社会动荡,记录了动乱中的百姓疾苦;生动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展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的画卷。读其诗歌,就如同读一部唐朝的盛衰史;看其诗篇,就好像看一部动乱的历史剧。故而,其诗既是诗史,能以诗证史;又是史诗,能以诗补史。诗史堂,是诗史之堂,是史诗之堂。 工部祠东侧,有座碑亭:茅草作顶,石碑树内。石碑上,镌刻着“少陵草堂”。由碑亭向北,走过小木桥,就可看到一座川西民居:茅草覆顶,黄泥涂壁。环顾四周,田园如画: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推开柴门,走进观赏: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绵竹上青霄。菜畦青青,药圃郁郁;棋盘留石上,钓丝倚篱边。芭蕉环绕,灌木葱郁;水井有一眼,石凳配石桌。走近茅屋,细细观看:正中为堂屋,左右为卧室,东头为厨房。房内有桌椅,有石磨,还有水缸。站立屋前,抬眼楠木: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想必诗人常在树阴下慢步沉思,吟诗诵句。据介绍,诗人居住草堂将近四年,在此创作了240多首诗歌。其中,具有田园风味的,最能代表的有《堂成》《江村》《客至》《春夜喜雨》;仍然忧国忧民的,最为著名的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蜀相》《登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特别让人敬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草堂,是诗歌之堂,是歌诗之堂。 走出柴门,踏上花径:红墙夹道,修竹掩映。走到尽头,可观草堂影壁:碎瓷镶嵌,古雅别致。向前不远,是大雅堂。堂前正中空地,立有杜甫铜像:双眉紧皱,低头俯视。堂内,正中有展示杜甫业绩的磨漆壁画,四周有十二位诗人的塑像:有屈原和陶潜,有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与李商隐,还有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与辛弃疾。走出大雅堂,细细回味:成都草堂,是诗圣圣坛,是诗史圣堂,是诗坛圣地。(215101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 陈祥书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