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诗人毛泽东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2014-11-25 手机版 | ||||
作为诗人,毛泽东是政治家诗人;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 关于律诗的创作,毛泽东曾经有过这么两个小故事,1959年9月7日,毛泽东在写给自己的秘书胡乔木的信里这样写到:“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6年之后的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又在写给陈毅的信里写到:“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为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你的大作大气磅礴,只是在字面上,形式上感觉于律诗稍有未合,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我看你于此道同我一样还未入门,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些,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 毛泽东认为自己擅长写词,这也是大多数研究学者认同的一个观点,毛泽东的创作,词比诗好,但毛泽东的律诗,是否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还未入门呢?并且写过的七律,他自己没有一首满意?这是一种自谦还是对自己的要求太过苛刻呢?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了,因此回忆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毛泽东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就以非常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并不是一个自愿主动的选择,而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左倾教条主义使毛泽东创建的红军和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到1934年10月,国民党军队推进老中央根据地的腹地,8万红军被迫撤离,开始长征。 朱向前(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在评价时说:“我觉得这是他一生的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就是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长征也没什么了不起,当然实际上是非常了不起,这是人类的一个壮举,虽然发生在二十世纪,恐怕是在西方也会被评为1000年来影响人类的十件大事。会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都列进去,说明它实际上是人类挑战危险的一个标高。” 长征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的确是数不胜数,环境恶劣,敌情险恶,饥饿困顿,弹尽粮绝,等等等等,可毛泽东用只等闲三个字,彰显出他一贯的浪漫豪情来,把一路的千山万水都看作旅游一样平常。仅以中央红军为例,他们的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毛泽东选取了其中两个经典战例进行描摹。 1958年毛泽东在给自己另外一首长征时期的作品《忆秦娥娄山关》作注时曾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翻越岷山,毛泽东心情豁然开朗,以非常乐观和豪迈的笔调写下了长征的最后两句。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著作中认为,长征结束时,毛泽东甚至把层峦叠嶂的山峰看作是中国革命的象征,世界和平就在山的另一边。毛泽东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他的性格具有一种弹性,压力越大,压迫越深反抗越烈,所以说他越有激情,越能迸发出一种生命能量,长征时期的艰难环境,反而促使了毛泽东的诗情澎湃,宛如潮涌,短短一年时间的长征,毛泽东创作了八首诗词,数量至多,令人称奇。 1964年10月2日,为庆祝建国15周年,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文艺庆祝晚会,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均观看了演出,其中反映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万水千山》这场歌舞,是《东方红》的一出重头戏,而《七律·长征》也成为主题合唱曲。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毛泽东在香山的住处看有关南京解放的报纸,此前的3月5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中央的办公地点,由西柏坡迁往北平,那时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已经结束,蒋介石的主力已被歼灭,国民党忙碌于部署江防,希望能借长江天险,阻止共产党军队的南进。 因为南京特殊的历史地位,使得这次渡江战役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1947年4月1日开始,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进行了20天的和平谈判,4月20日,随着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第二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以沿江湖区渔民的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宣传口号的激励下发起了总攻,迅速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4日凌晨便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 听到南京被解放军占领的消息,在浙江奉化县溪口镇老家的蒋介石,决定把家人送往台湾,黯然神伤地对儿子蒋经国说,把船准备好,我们要走了,根据蒋经国的回忆,其精神之抑郁和内心之沉痛,不可言状。 之后,蒋介石带着全家祭拜祖坟,在母亲的陵墓前,他跪在地上,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蒋经国夫妇也领着孩子们在石板边上跪下叩拜,在当天的日记里,蒋经国这样记录那天的情形,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且溪口为祖宗墓庐所在,今一旦抛别,其沉痛之心情,更非笔墨所能形容千万一,谁为为之,孰令致之,一息尚存,势必重回故土。 解放军打过长江半年多之后,毛泽东第一次走出中国访问苏联,在莫斯科的冰天雪地里,毛泽东与随行的汪东兴回忆起渡江战役前的决策,依然充满感慨。 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的民族就将被断送。 解放军以优势兵力迅速攻占了南京、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等广大地区,在渡江战役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国民政府通过守住长江防线,划江而治的愿望落空了,此后为解放军进军福建及华南,西南地区创造了有力条件,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进程,即便如此,毛泽东依然强调,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据凤凰网)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