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独立性何在?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语文的独立性何在? 作者: aimin - aimin (浏览次数: 43 次) 发表日期: 2001-11-29 00:52 前不久,甜美的、笑眯眯的、爱提尖锐问题的、深谙“苏格拉底谈话法”的ann提出了一个我们语文老师似乎没有深想的问题——语文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个话题的讨论有一段时间了,但我觉得似乎还没有完! 我把原来对话中那些与话题无关的内容滤去,整理发表于后,希望能引起关注! 作者: 安姐 - wangtr (浏览次数: 567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5 16:53 有一个问题 一个学生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是想去了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情况。但我觉得最后感觉它与地理学习没有区别了。语文性如何体现? 那么什么又是语文性? 大家如何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以前好象爱民兄也提过,但讨论的结果我有些忘了。 ---------------------------------------- 作者: 张玉新 - zhangyuxin (浏览次数: 553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5 17:09 关于你提出的问题,我也想过,知识还没有成熟的意见。只是觉得,如果学生真有提高,管他语文性还是地理性呢,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传统的评价标准已不能评价语文课,新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但从学生能力提高的角度看,是否应该注重对纯学科规范的疏离?语文学科毕竟不是结构化、对称性的学科。 ---------------------------------------- 作者: 木棉 - mumjl (浏览次数: 536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5 18:33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其一,从生活语文这个角度看,“去了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情况 ”仍然是一种具有语文性的学习。 其二,从阅读的角度看,如果“了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情况 ”是通过文献法达到,是一种很好的阅读延伸。 与地理学习有无区别,要看他的学习目的如何了。 ---------------------------------------------------------------------------- 作者: 晨星 - hcx (浏览次数: 535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5 18:35 也许我们可以不从表面看待语文性和地理性,深入一些,这样的学习到底对语文学习有无好处?这样的学习在语文课内还是在语文课外? 毕竟,从学生的头脑来看,它并不风语文和地理,需要的只是一种思维的方式、语言运用的技能以及对世界、对人生、对学术、对文学的基本看法。 因为我们还没有最简单的答案,模糊一些有何妨? 安姐以为如何??? ---------------------------------------- 作者: linzx - linzx (浏览次数: 520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5 20:13 一个学生想去了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情况 ,他去走了一趟,了解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写成了一篇报告(或报告文学)之类的文章,不就是语文学习吗? 同时,他去了趟长江流域,也了解了那里的乡土人情,景色风光,把这些记下来,再查些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语文学习不就在其中吗? 如果他不实地考察,只阅读文献,读有关地理书,有关历史书(长江流域水土的变迁历史),综合内容,写成论文,语文也就在其中了。学好语文,也就是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作者: 张玉新 - zhangyuxin (浏览次数: 511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5 22:55 安姐你好! 跟你不太熟悉,只是谈谈个人的拙见。中国近百年来由于西化的倾向,我们学得了“科学主义”,真实科学至上,唯科学是尊,殊不知,科学的悲哀就是科学自己被迷信化。农业文明、手工业文明的时代姑且不说,近代前工业文明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空前参与,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大工业生产成为可能,于是人们开始误以为科学万能,没有想到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们也在重复)。于是,教育也向工业看齐,教育内容也“科学化”。自然科学“科学化”无可厚非;人文科学的学科也“科学化”就让人感到十分尴尬。不如我们的语文学科,母语的东西自有其独特的生活氛围、社会环境。虽然也有自己的“知识”,但并不是按着自然科学那样的“序列性”、“结构化”的。从前我们所说的“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就是我们语文的“知识结构”,可是,它有序列性吗?有结构的特点吗?大家苦苦追求所谓序列,到头来,得出个“工具”的结论。语文教育不是少慢差费吗?现在效率提高了多少呢?所有这些,我以为,把语文学科等同于自然科学学科是“结构化”“对称性”的错误之一。 对不起,跑题了。不过,一提起语文的知识结构我就气不打一处来。 ---------------------------------------- 作者: aimin - aimin (浏览次数: 496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00:00 最近,我有一个表弟从国外回来,闲谈中谈及怎样学习外语。他的体会是:学外语关键是要与外国人多多接触——这不希奇——但是,接触和交流需要“内容”的支撑,即要有共同的话题,这样才能使对话持久、深入,才能迅速有效的掌握这一门外语的。靠我们国内外语教材那种“一本正经”学外语的模式怎么行?——这一点给我启发很大! 语言是什么?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离开了“内容”,你是很难真正意义上学习和掌握语言的。 再看看我们祖先上学读书,现在看来,他们也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多的“学科”,就是“三、百、千”,许多自然的社会的知识,融合在读书识字之中。学生们就是通过语言和内容结合的学习中,开阔眼界,学会语言的。时代发展了,这种教学的模式自然不适应了。分科、语文独立是趋势,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现在争议很大的“双语教学”,我又有了新的认识:用外语教,实质就是:提供并扩展外语学习的“内容”。我甚至可以预言——“双语教学”在学校真正落实之时,就是“外语课”消亡之时! 回到安姐提出的问题,我想是不是有答案了? ---------------------------------------- 作者: 安姐 - wangtr (浏览次数: 483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08:27 “也许我们可以不从表面看待语文性和地理性,深入一些,这样的学习到底对语文学习有无好处?这样的学习在语文课内还是在语文课外? ” 有课内也有课外,反正已经很难区分了,怎么办? “毕竟,从学生的头脑来看,它并不风语文和地理” 我很同意这个说法,可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要分学科呢? 我们如果太强调学科的综合性,那么分科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 作者: 安姐 - wangtr (浏览次数: 479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08:42 感谢你的解释,我明白了一点。 可是有一点我还是不明白,既然语文不能和自然科学一样,不具备他们所特有的“结构性”和“序列性”,那么它自己的知识究竟是什么呢? ---------------------------------------- 作者: rabbit_1979 - rabbit_1979 (浏览次数: 473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09:09 我觉得语文和地理是互通的,呵呵,不是在刻意的求同,这两者之间本来就存同。 ---------------------------------------- 作者: pink - pinkfloyd (浏览次数: 466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09:41 分学科、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三者不对立。现在教学当中讲的综合,是不是想在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有所革新呢?在语文课上要学习语言文字,欣赏文学艺术,锻炼思维能力等等,也就是要完成一些语文科特有的教学目的。而其中的语言文字就是要应用的,谁让人是语言的动物呢?人要表达他的思想,与他人交流,就得用语言文字。不管是地理考察报告,其他学科的东西,一样得用文字表达呀。既然说到用语言文字表达,就有高低好坏之分了,罗素和伯格曼因其哲学著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例子呀,如果有自然科学家写的专业著作能达到文学艺术的水平那不是最高境界吗?其实法布尔的《昆虫记》好象一直被当作文学作品。 想听听各位老师的高见。 ---------------------------------------- 作者: 潇湘夜雨 - zhcyz (浏览次数: 466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09:43 这个学生为了进行语文拓展阅读,而去了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情况,那就不是学习语文了。即使写一篇调查报告,也还是以地理学习研究为主,语文能力当然成了副产品。从大语文的角度看,也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语文。正如我们进商场买东西和售货员讨价还价也是口语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学校教育阶段,我认为学生学语文主要是学习书本上的语言。通过各种活动学习语文只不过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谁不会说话?但要说得好、能吸引人就不容易了。谁不会写点白话文?但要写得精彩就不容易了。 学生到社会中学习语文时间有限,且生活中的语文一般是俗语文。学生在学校里学习语文的时间最多,且书本上的语文是雅语文。学习母语应该学习雅的,俗的不学也会。 以上一孔之见而已。 ---------------------------------------- 作者: 张玉新 - zhangyuxin (浏览次数: 453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16:12 安姐: 我觉得,如果有语文基础知识,够格的恐怕只有3500-4000常用字或次常用字和普通话的读音。其他的都算不上。比如语法、修辞等。我们现在的教材还试图寻找一条“序列”,所以走进了死胡同。我以为,语文应该提倡“语文基础”而不是“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应该是字的层面(3500以上的常用字),典型语言文字材料积累层面(古诗文、时文等文学作品),对典型的语言文字材料的感悟层面(结合个体人生经验对典型语言文字材料的领悟)。或者简单一点,就是积累——感悟这条线。不过语文的感悟以积累为前提,感悟不是一次到位的,要随着个体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并且是反刍式的感悟。 ---------------------------------------- 作者: 安姐 - wangtr (浏览次数: 400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19:23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 -------------------------------------------------------------------------- 作者: 瓜山书生 - yang1965 (浏览次数: 360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6 20:51 瓜子在上地理课时就经常号称自己是语文教师(当然有点Y),何也?瓜子以为学生学习(不论哪一科)就三个目的:一曰兴趣,二曰阅读,三曰动手。试问,要上好地理课,不把语文的阅读功夫“嫁接”过来用一用,不是太可惜了吗?所以瓜子最喜欢有人乱叫瓜子“Y语文”老师了,瓜子是不在乎瓜子地理是否变味的问题,瓜子反而希望瓜子的地理与语文嫁接得越深刻越好,最好是嫁接得文采飞扬才够味,当然文质彬彬也不错。 地理想和语文攀亲,嘿嘿,难道说历史就不想和语文“有一手”了?瓜子要问各位看官,面对《史记》,你们说说,司马迁同志是历史教师还是语文教师呢?嘿嘿,嘿嘿------ 既然地理历史(还有好多好多学科)都想“巴接”语文MM,语MM就大方一点,和地GG史DD出去走一走约约会也妙得紧啊! 读它万卷书行它万里路肯定是五湖四海的学人的共同理想,又何必区分哪里是语文哪里是地理呢? 至于“一个学生进行语文拓展阅读 ,是想去了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情况 ”这个问题,安居士,你以为你的学生轻轻松松就进入地理性了吗?我看未必,要知道地理也是很专业的哟,长江流域的河水补给方式有哪五种?长江流域的降水特征如何?长江流域的植被现状及演变趋势?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与水土流失之关系?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地理教师引路,我想学生也未必轻易地由语文走进地理,从而出现让安居士担心的语文界线与地理界线之争了。 不过安居士有心让安家弟子“知行合一”地学好语文,瓜子倒可以作一免费地理向导,不知安君意下如何? ---------------------------------------- 作者: 汪汪 - wangjiamin (浏览次数: 315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7 13:44 ANN的这个问题也是我这两年来最为困惑的,语文学习到底学什么?它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是什么? 如果以上述看观的发言,语文已是大语文了,但不管怎样,它还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我们看的很多国外的案例,非LANGUAGE ARTS的案例,而是SOCIAL STUDYS的案例,即ANN指出来的的那个案例 放在国外是属于社会综合科的内容 如今大家都有共识,语文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扩展,要积累要感悟。 如此说来,语文课也不必设置了 语文都已经融合在其他学科了,学科内容多设置感悟的内容,我们语文也可退场了。 语文:叶圣陶先生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而是要扩展至文化的内容。提到文化,也就无所不包了。 但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之一学会表达,非要有些语言运用的基础的 君不见 普通中学的学生,经过适当的引导,也可以能说会道(指内容扩展后的学习),但是在书面表达上明显与重点中学的学生略逊一些。 有了内容以后,如何提高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任务之一吧,这也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的所在吧 叶圣陶先生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可能说了语文的定义吧 ---------------------------------------- 作者: yudian1231 - yudian1231 (浏览次数: 295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7 15:44 安姐: 关于你所说的语文阅读和地理学习没有什么区别的看法,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语文阅读和地理学习 没有区别”的这样一种认识,我想你更多的是从你自己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出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我认为语文阅读最为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去体验一些东西,而这种体验可以通过很多种形式。至于你所说的“语文性”,我想听一听你的意见! ---------------------------------------- 作者: 安姐 - wangtr (浏览次数: 281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7 17:39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任务之一吧,这也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的所在吧” 谁还有补充? ---------------------------------------- 作者: Being - being (浏览次数: 255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7 20:11 第一、语文与地理学科在培养目标上有什么异同? ------学科的培养目标 第二、语文与地理学科在学习的内容载体上有什么异同? ------活动素材的特征 第三、语文与地理学科在学生发展的本质上有什么异同? ------总的培养目标统合 ---------------------------------------- 作者: - (浏览次数: 233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7 23:08 瓜子三答B客问 第一、语文与地理学科在培养目标上有什么异同? 异:你走阳关路---研究语言与文化,我过独木桥---研究人地关系。 同:一名成功的教师(或语文或地理)总得教会学生对本学科有兴趣才好;总得教会学生在没有教师时会自己阅读(无论语文无论地理);总得教会学生动手写出点什么或做出点什么。 第二、语文与地理学科在学习的内容载体上有什么异同? 异:语MM最爱看文字,文字承载思想。地GG最爱看图,地图承载地之理。 同:语、地二君都爱看山,只不过这同中又有异。语看山之意象,诗人就是这样诞生的;地看山里的矿藏,地质学家就是这样生下来的。 第三、语文与地理学科在学生发展的本质上有什么异同? 异:那就要看学生是哪块料了?材料不同发展自然不同,学生专心语文发展固然很好,专心地理发展也是有前途的。 同:都是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 作者: 细沙 - dany__2008 (浏览次数: 190 次) 发表日期: 2001-11-18 11:18 语文,地理,还有其它课程毕竟不是等同的,设想一下,如果这几门课程放在一起,你怎么 学?但这又是有其相连性 的,不能也没法完全分开,所谓语文,是不是也有其增长见识的一面呢?这样利用语文广博的信息去寻找,去学习关于长江的知识又有何不可?又怎会和地理混淆?别想太多。 ----------------------------------------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