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8讲:论据 (九年级)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2014-10-26 手机版


 

【考点概说】

论点必须用论据来证明。论据有点面之分,正反之分,事实和道理之分,它们之间的运用特点和意义是各不相同的,但都要为论点服务,都必须典型真实可信。缺少论据,就无法证明论点,文章也就没有说服力了。

【考点解读】

   1.认识论据的特点。

   论据的特点可体现在“三性”上,一是真实性。就是在议论中所用的人和事、景和物以及经典名言等,都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虚假,因为只有这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才有论证力度,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就以约翰 古登贝尔和罗兰 布歇内尔为论据,这两个人是真实的,他们所做的事也是真实的,因而读后令人信服,如果换一个假设的人,那就难以达到如此效果。二是典型性。就是所用的论据一定要有代表性,要具有以少胜多,以一驭十的特点,要能代表某个方面的主流,体现出时代精神。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在论述中国的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时,就举了王阳明的例子,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以他为代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如果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那就显然没有这样强大的力度。三是广泛性。就是可以用来作为论据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古今中外,耳闻目睹,天文地理、鸡毛蒜皮等,都可以作为论据拿来为我所用,就我们的各种教科书中,也是不胜枚举的,运用时当然要有所选择。论据的这些特点,也就构成了它的运用规律,认识了这些特点和有关规律,可以对我们的阅读应试,尤其是回答论据方面的试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理清论据的种类

论据的特点又决定了论据的种类,它是多种多样的。从论据内容来看,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前者主要是指典型事例、史实、典故和统计数据等,如《不求甚解》一文,反面的例子是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正面的经验以诸葛亮为例;《怀疑与学问》中“腐草为萤”,那是典故,《说“勤"》中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时间,作了1 500种以上的笔记,那是统计数字,这些都是事实论据。后者如名人名言,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例如《不求甚解》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言,《发问的精神》中的“万有引力”,那是科学原理;习作《8与1》中,“8+l>8”和“8—1>8”是两个公式。

从论据详略看,可分为“点"上论据和“面"上论据,前者文字较详,叙述具体细致,甚至还有一定的情节过程,这种论据,在一篇议论中一般只有一两个,属于重点论据;后者文字较简,点到为止,甚至只有个人事物的名称,文字所占篇幅很少,但对象往往不止一个,显示出各方面的代表。例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约翰 古登贝尔和罗兰 布歇内尔是“点”上的论据,叙述得十分详尽,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例子则写得很简,当然是“面”上的论据。

从论据角度看,可分为正反论据、古今论据、中外论据等,也就是说,所用的论据尽可能不是一个方面的、一个朝代的、一个国家的、一个地方的,这样可以避免论据角度的狭窄而削弱论证力度。例如《不求甚解》一文中,诸葛亮等人的例子是正面的,普列汉诺夫是反面的;诸葛亮是古代的,普列汉诺夫是近代的;诸葛亮是中国的,普列汉诺夫又是外国的。

理清了论据的这些种类,不仅有利于我们对论据知识的全面了解,甚至对于我们应试这方面的知识也会有很大帮助。

3.分析论据的意义。

论据在文中的作用,是其他议论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不同的论据又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事实论据是议论文中论据的主体,‘‘事实胜于雄辩",没有事实,仅有空洞的说教,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例如,在《俭以养德》中,如果没有鲁迅这一典型实例,其说服力会明显削弱。道理论据可以增强论证力度,增加说理的权威性,例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中,如果没有那么多名人名言的引用,其论证力度是可想而知的。论据有点有面,可以使论证有度有广度,重点突出;论据有古代有现代,可以延长时间跨度,由来已久;论据有中国有外国,可以扩展空间跨度,横向外涉。这些论据的不同作用,是由论据的不同种类所决定的,只要从大的方面掌握了这些作用规律,就可以上升为一种应试阅读能力。

【真题再现】

一、2013东莞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石雅彬

    ①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排名第一。那么,幸福感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呢?

    ②尼采说过:“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一个处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可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③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幸福指数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呢?把握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④第一,心理参照系。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理参照系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参照系处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其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本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如果志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幸福感。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信心时,那就要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行为模式了。

    ⑦有研究者发现,在赛场上,冠军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高,因为他们总想保持第一,希望再创佳绩;亚军满怀遗憾,容易陷入“如果发挥再好一点”的侥幸和假想中;而第三名感觉最满意,因为他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又不用苛求自己非得争第一,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最强。

    ⑧不少人一味追求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跻身精英阶层……可永远想当第一,也就可能永远面临失败的危险;永远想着超越,就永远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太过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本文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11.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12.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4分)

二、2013福州

一切皆有可能

顾成娟

    ①水能流向天空吗?答曰:绝对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

    ②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个放牛娃。

    ③一个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复读都没有学校肯要的落榜生,他会成为著名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吗?一般人看来也不大可能,但是,如今大红大紫的孟非正是当年的那个落榜生。

    ④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丘吉尔说:“一个人活得愈长,他就愈能认识到一切取决于机会,任何人哪怕只回顾一下十年前的经历,他就会看到,某些看似毫不重要的细节实际上都左右了他 的全部命运和前程。”世界充满偶然性,也充满奇迹,奇迹正是偶然性的表现。

    ⑤一粒沙子偶然进入蚌中,想不到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一粒种子偶然遗落在石缝间,想不到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一滴水偶然被阳光蒸发,想不到成为自由飘动的云。一切皆有可能,世间充满偶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偶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偶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偶然。偶然充满魅力,偶然创造神奇!

    ⑥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⑦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的种子,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不会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没有“踏破铁鞋”的痛苦,哪能体验到“全不费工夫”的快乐?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⑧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参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

12.文章开头从水能流向天空的现象说起,有哪些作用?请写出两点。(4分)

(1)  

(2)  

13.本文②③两段,列举了  和孟非从高 考落榜生成为著名的记者、节目主持人两个事例,证明了  这一中心论点。(4分)

14.本文⑥⑦两段,先否定了等待天上掉馅饼的错误思想,接着,进一步指出“  ”,使议论有了层次上的深入。(3分)

 

袁长俊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