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能力培养的误区及解决办法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任雪明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已成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方面仍有误区,这就是: 1、题海战术目前,有不少学校和教师把题海战术作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武器。殊不知,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它牺牲的却是学生的宝贵时间。 在浩瀚的题海中,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消耗殆尽,学生的思维特性被无情扼杀,学生的身心健康遭到严重的催残。 2、“偏、怪、难” “偏、怪、难”在学科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讲课、作业、考试三个方面。有些人误认为让学生多接触这类题型,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时时感受到知识学习中的新、奇、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事实上,让学生过多、过早地接触这类题型,非但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的茫无头绪,缺乏规律性,从而产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同时还会错误地引导学生舍弃知识的重点和核心部分而拼命去钻牛角尖。 3、一步到位 不少教师认为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一次性地交给学生,便于集中记忆,还可减少教学环节。于是课堂上便出现了要点甲乙丙丁,说明一二三四,注意事项A BC D等内容。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使学生接受生硬的套套,不可能真正领会知识的内涵。 4、灌输解题技巧 解题技巧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但有些教师,常常使用“灌输法”教给学生解题技巧。这样做表面上似乎使学生掌握了多种解题方法,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但究其本质是“填鸭式”教育的变种,如果学生碰到题型稍有变化,便会无所适从。 以上几个教学误区,最大的错误在于没有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只停留在“教”和“授”一厢情愿的层次上。因此,在设计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时,应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需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以自信在思维训练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及时肯定合理、正确的一面,并有针对性的引导;对错误的思维途径,则应认真地帮助分析原因,在批判错误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学生便会在不断收获中尝到乐趣,从而产生一种自信心理。 2、给学生以时间 学生是知识的受体、载体。从教师教,到学生学,最终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要经历一个过程。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去消化,否则便会是囫囵吞枣。 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时间,同时指导学生如何安排、利用好时间,主动去思考分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给学生以阶梯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必然经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合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认知途径,逐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性,这样才有利于知识能力的发展。 4、给学生以钥匙 教师应对一些典型的题型作全面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教师思维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对老师的思维真正搞清了,那么学生也就真正掌握了学会知识提高能力的金钥匙。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