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微课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丹徒区荣炳中心小学     张迎霞

一.激情导入,了解诗人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诗词的无穷魅力。

2、读读下面的诗句,知道这些诗句都是谁写的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苏轼简介:对,就是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4、写作背景:1069年,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因上书反对,被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他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也写下了许多与西湖有关的诗。今天我们所学的就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一首诗,出示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解诗题

诗题中的“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七月下旬,那时候已经是暑气逼人的三伏天了。

诗题中的“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诗题中的“醉书”是指苏轼喝醉酒时所写。

诗题连起来说就是六月二十七日这天,诗人在望湖楼上趁着醉意写下的一首诗,那么苏轼写下的是一首怎样的诗呢?

三、明诗意

1、出示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请大家细细的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每一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3、 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写出了乌云来势汹汹。

 4、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比喻雨点,有声有色。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5、第三句“卷地风来忽吹散”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6、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四、悟诗情

1、雨后的西湖,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雨后的西湖,天空更加湛蓝,水面更加明亮,雨后的西湖,天蓝蓝,水蓝蓝,天映水,水映天,水天一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雨后美景!这样的景色,真让人喜悦!真让人舒畅!真让人兴奋!此时此刻,苏轼完全被大自然的这一精彩的瞬间迷住了,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所以诗题中的“酔书”的“醉”字不仅有酒微醉的意思,更有陶醉的意思在里面,真所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整首诗的诗意我们已经明白了,那么苏轼的笔下的夏日西湖雨到底是一场怎样的雨呢?是的,这是一场又大又急又猛的雨,这是一场又调皮,又可爱的雨,这还是一场来去匆匆,传瞬即逝的雨,难怪苏轼15年后,他五十多岁再次来到杭州西湖的时候,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由此可以看出,苏轼对这场西湖夏雨十分喜爱,念念不忘。

五、课后作业

在科学家眼里,雨就是从空中落下的水,让地球万物有了生命;在画家眼里,雨是最神奇的刷子,轻轻拭去尘埃,让景物如此美丽;在诗人眼里,雨却是一种心情的流淌。同学们,语文学习要注重生活的体验,寄情山水,吟诗作文,苏轼在写这场雨时,注重了顺序、用上了精准的动词、还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你生活中是否也留心观察过雨呢?请仿造本诗的写作上的一些方法, 写一个雨的片段,试着把它写顺,写活。

张小花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