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第七单元课文分析(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语文版八下第七单元安排了《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篇篇都是千古美文,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不敢轻易怠慢。翻开书,一口气把这四篇文章读完,一个词,酣畅淋漓,一句话,前有大师,后无来者。文言文教学要想做到扎实而灵动,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文言功底,底蕴深厚。我自知自己的浅薄,所以教之前就得琢磨来,琢磨去,以减轻自己的一点负罪感。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障碍,也就是扎扎实实做到“言”字,《桃花源记》中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岳阳楼记》中的一词多义,《醉翁亭记》中的虚词用法。重点实词,重点语句的翻译,落实到位,一方面要应付考试,另一方面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

    其次,这几篇美文非读不可,非背诵不可。以诵美文,品美辞,知人论世,悟哲理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每篇课文都先听音朗读,然后配乐朗读,《岳阳楼记》选择了音乐《渔舟唱晚》,《醉翁亭记》选择音乐《云水禅心》,声情并茂,余音袅袅,入得美景,陶然之忘机。

   《桃花源记》以对陶渊明的介绍导入,顺势介绍时代背景,东晋孝武帝21年间,共爆发大小战争60场,战争频繁,社会黑暗,人们生活民不聊生,这样频繁的战争的后果是什么?【屏显: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前面我们学到的哪篇文章也是写的晋朝?《祖逖北伐》。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而腐朽的时代。我们文中的渔人也来自那样的乱世,我们今天就化身为渔人,去感受一下世外桃源的神奇与美丽。

    沉入文本进行发现,研讨。渔人怎么发现桃源的?令渔人感到异的还有哪些?美的自然风光、人们幸福安宁的生活、淳朴的民风。让学生落实到语言上,重点放在了“并”字,如果换成皆、咸可否?从甲骨文造字来说,这个字还可以看出桃花源里的每个人都很快乐,不仅仅只是老人和孩子。为什么桃花源人叹惋?叹惋什么?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从文中找出依据。课文结尾做好标记,却又全部消失。最后说高士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但刘子骥又“未果”而“病终”。还有前文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相隔了几百年,衣服不可能和外面的人穿着一样。这些都可以看出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不复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你愿不愿意在桃花源居住,为什么?桃花源人的生活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使是这样原始的生活,对于桃花源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奢侈,由此可见当时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努力向上的活着。拓展延伸:读《桃花源诗》,用诗的语言给桃花源作宣传.

   《岳阳楼记》以江南三大名楼的介绍导入,以美贯穿全文。诵美文---赏美景-----品美辞----最美是情怀组织教学。

    赏美景中,沉入文本,说说你认为洞庭湖和岳阳楼最美的景观是什么,并说说打动你心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幅美景是如何写出来了。感受作者写景的层次感;选择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洞庭湖、秋景与春景的什么特点;运用了动静相结合、对比、反衬等多种手法、既写了景物还写到了人的活动等等】一说这些,真的就觉得不亏是大师,留下这些精品,妙不可言,美哉!最后作者说到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人是什么人?古仁人的标准是什么?藤子京属不属于古仁人?找到依据。也出示了对藤子京的介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做这样的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我们来看,“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含义是很丰富的,是范仲淹的自勉,是对滕子京的勉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共勉,当然也是对我们所有的人共勉。你能列举出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也有这样的远大的抱负呢?

   《醉翁亭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了岳阳楼;庆历五年秋,欧阳修谪守滁州城,开发了醉翁亭。滕子京为岳阳留下了《岳阳楼记》,欧阳修为滁州写作了《醉翁亭记》;两个人都受到当地人民世代的爱戴,两篇文章都堪称流传千古的美文;不同的是,滕子京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重修岳阳楼竣工之后,扶着栏杆恸哭数十声,心境惨淡;而欧阳修却在人民丰衣足食的时候,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游山玩水,乐在其中。今天,我们来学习《醉翁亭记》,欣赏滁州城的美景,领会欧阳修的情怀。

    课堂以“乐”组织教学,以当看到——————时,太守乐了。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游宴之乐、太守之乐。沉入文字,让学生改写成文字,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太守为何醉?太守在乎山水,其实在乎的是一方百姓。乐其山水,其实质是与民同乐。还有谁与欧阳修有着这样旷达的胸襟?苏轼。介绍苏轼与欧阳修之间的小故事,感受两人思想上的相通之处。

    拓展运用:将《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做一个比较,从这些古仁人身上你学到些什么?或许我们做不到范仲淹的以天下为己任,心怀天下,但我们可以学习欧阳修,苏轼身上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

    对对联:上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下联:

    最后说下,关于学生课前提的的几个问题:

    1、《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为何要选择是桃花,而不是象征自己隐逸生活的菊花,或者是其他花?

    江南人爱桃花,处处桃花是典型的江南春光。桃花极易常见,这也代表了当时百姓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愿望。只是希望没有战争,和乐安居的生活。

    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桃花灿若云霞,美丽,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寄托,淡然文章也提到落英缤纷,也暗含陶渊明的失落,悲叹之感。

    2、《岳阳楼记》是否偏题?

    作者不记岳阳楼,而转入对洞庭湖的描写,可见范的写作技巧高潮,避实就虚,扬长避短,因为前文已经说过“前人之述备矣”有前人的记载,再记显得多余。而这篇文章不在记岳阳楼上,而在最后其议论抒情上。叙事、写景是为了后面的说理,对自己的自勉,对藤子京的勉励。不属于古代散文中的以写景记事为主的记体散文,而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

    3、《醉翁亭记》中,为什么最后才说出太守是欧阳修呢?

    这个问题也可以延伸一下,“醉翁、太守、欧阳修” 三个不同的称谓来称呼自己呢?文章一开头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是谁?没有说,埋下伏笔。而在太守宴上,强调是太守,是官,更加突出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最后一句画龙点睛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酒不醉人人自醉,醉能与民同乐,醒了还能保持清醒,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人很多,能够当好官的人也不少,但两者具之,恐怕只有欧阳修一人了。我们可以读出那种自由、陶醉、惬意、悠闲自在、自得其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阅读、写作、思考,这是学习语文应该具备的;和学生一起阅读、写作、思考,是语文老师必须的。感谢师傅的点拨,前行的路上总会有明亮的方向指引。 

伏亚芳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