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极端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读报得知,著名作家、前文化部长王蒙对目前语文教学颇为不满,曾批评“语文教学和文学的解读,存在一个悖论,你把孩子教傻了”。王蒙此说尽管有偏颇之处,但发人深省。应该承认,长期以来,因为应试的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走进了误区,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把孩子教傻”的现象。 面对老作家的批评,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无动于衷。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多年来扎根课堂,既一直执教高中语文课,又听了大量的其它同行的语文课,这些课程,既有小学的,也有初中、高中的,涵盖了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在我看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叫“肢解语文的语文课”,本来是非常优美的文章,不让学生去反复阅读,整体感受,细心体会,反而被硬性“肢解”成几大段落,每个段落都要归纳出“中心思想”,还要设计出若干个题目,用一个个“标准答案”来禁锢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是很多的,无需举例;一个极端叫“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主要表现就是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或者科学知识课,如在小说、诗歌等文体的课堂教学中,弃置文本而放谈思想内容,重“道”而轻“文”;在说明文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懂文章所介绍的科普知识上等等。有个例子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教师执教课文《詹天佑》时,整个教学流程就是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一是詹天佑设计的“之”字形铁路是否科学?你有什么办法让火车爬上山坡?二是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找几口直井才能既增加工作面又缩短工期?课堂上学生热烈讨论,最终搞懂了这两个问题,但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这么两个工程问题,是语文课必须做的吗?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准确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并熟练地运用。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的两个极端,都与语文教学的这个根本目的相背离,不把学生教“傻”才怪呢!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切记:教语文得守住语文的根本!不然,王蒙“我要是参加高考,都能交白卷”的尴尬还会依然持续下去。 胡长青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