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八字”教学中的应用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广东省徐闻中学 吴卫东 课堂教学要“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这是湛江市教委为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提出的“八字”要求。“‘精讲’,讲的是教学的基本手段,贵在于‘精’,包含精确、精炼、精彩的意思。”“‘善导’,即想方设法对学生导思想,导方向,导质疑,导思维,导方法,导训练,导创造,导学风等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做人。”“‘激趣’,即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始终怀着浓郁的感情、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引思’,指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问题、重点和难点等,想方设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湛江教育》1998年第9期) 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并综合处理电子信息的一项技术。这些信息包括数值计算、文字、声音、图形、动画以及电视图像等,形式极为丰富。接收、存储、输出这些信息的媒体有话筒、摄像机、录音机、录像机、磁盘、光盘、音响、显示器等,统称为声像输入输出设备。多媒体计算机由主机、各类功能卡、声像输入输出设备及其它部件组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综合了电视和计算机两大技术的优点,它将来自不同电子媒体的多种信息有机的集成在一起,并把结果综合的表现出来。这就好像人能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系统对进入大脑的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一样。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时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是十分容易的事。科学地运用这种视听技术必将给实行“八字”要求的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增色效果。 一、 借助多媒体,激发情趣,增强学生求知欲。 课堂教学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兴趣是一条有效方法。而多媒体的运用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通过VCD的演示,让学生走进“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世界。在教学《假如我们不去打战》时,通过录音机播放《国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强烈的求知欲也被带动了起来。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通过电脑来创设情境,这对于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以及提高写作能力极有效果。训练心理描写,悲痛的可以播放悲伤的音乐,高兴的可以有欢快的乐曲,下雨天可以播放雨天的图像,春天可以播放桃红柳绿的画面……这种利用多媒体来创设适合于作文题意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感受,无疑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二、 利用多媒体,精讲重点,启发学生突破难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说明文,其中对“十幅浮雕”的介绍是课文说明的重点。在教学这一部分是,我使用Authorware编制多媒体程序,让“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等历史画卷,配合那呼喊声、枪声,通过演示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老师再来分析这一部分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便可事半功倍。 对于课文一些难点分析,有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效果也真不一样。《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介绍“万人大礼堂”顶部的灯饰时,谈到“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这句比喻句中,“天”是指什么?“水”又是指什么?我在两个班的教学中,一个班用计算机演示屋顶的画面,结果同学很容易便知:“水”是暗灯槽,“天”是天花板。而另一个班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讲清了这个问题。 可见,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便可精讲,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 采用多媒体,营造愉快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质量的要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善导”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理清说明顺序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将课文说明的内容,设计成一个“迷宫”游戏,每到一处,就会出现与课文中说明相应的对象、顺序和方法,学生只有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顺利“过关”,否则警报便会大作,被当作入侵者抓到“监狱”“苦读”(重读课文)。然后利用Microsoft Powerpoint来演示大会堂平面图,让学生按照作者参观的顺序依次填上:花岗石大台阶、12根大理石门柱、风门厅、衣帽厅、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底层大厅、办公楼、庭院等,并标出方向。多媒体的采用克服了常规教学中那呆板式的师问生答,引发了兴趣,迭生悬念,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又一村”活跃了课堂,催促学生积极探求,在计算机多媒体引导下,学生于心旷神怡中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 巧用多媒体,引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如何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乐思、会思,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核舟记》的教学中,在研讨“刻画最逼真的人物是谁?”这个问题时,学生一般会回答“苏东坡”。理由很简单——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大苏”即苏东坡。如果我们依照课文的说明把小小的核舟制成高分辨率的立体图像,再把描写苏轼和佛印和尚的文字挑选出来,表现在同一个显示器上,结果就会与先前的想法大相径庭——文中刻画苏东坡的仅二十余字,刻画佛印的则达四十余字。对苏东坡的刻画自然算得上形神兼备,文雅大方的风度历历在目;对佛印的刻画则更是入木三分,超凡脱俗的气质如在眼前。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将苏轼的《前赤壁赋》配上“大江东去”般雄壮的乐曲和“惊涛拍岸”的壮阔画面,然后将画面上的“一叶之扁舟”逐步拉远,使其在浩瀚的长江中“缈沧海之一粟”,就会发现赋中所表达的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与佛印那种洒脱超凡的气质竟是如此的和谐一致。至此,学生终于明白这样的描写不仅与主题没有矛盾,反而更加传神地表达了“大苏泛赤壁”的神韵。“使熟悉的陌生化”,这是戈登1937年对别出心裁的形成思路的程序的命名,愿意是:一个人对某些熟悉的事物正在形成除旧布新的尝试,这是对理解和反应的习惯方式的独创性改变。以上这段课堂教学正是引用这一思路,不仅使学生在习以为常的感觉中走出来,同时也诱发他们的求异思维,这种思维的训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的口头语言和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情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正是“八字”要求,也是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