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下笔如神”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每到作文时,很多学生都会抱怨“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都是因为他们平时的积累不够,而该积累什么,如何把积累的东西娴熟地运用到作文中去,这也是学生头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下笔如神”。 1.教师适当“引” 课堂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总结,我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或热点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在教学中把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同时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给予关注,积累他们对生活的认知与感想,为积累素材提供一个切入点。粤教版必修一、二的课文大多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中有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走进亲情、友情等单元,这对丰富学生情感,挖掘他们内心情感经历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如老舍的《我的母亲》这一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平实,把母亲对老舍的疼爱与教育生动刻画出来,其中一些细节描写让人潸然泪下。我鼓励学生在感动中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找出最让人感动的细节来与大家分享。有一位学生谈到父母时已经泪流满面,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一年见不到几次面,家里还有年迈的奶奶,他说照顾奶奶就是帮爸妈最大的忙,而每次父母打电话过来,母亲的那一声声叮咛与嘱咐都会温暖他的心房。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真情流露,我也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学生课后写一篇与亲情有关的文章,让他们真正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最后在评改作文时我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因为他们都发自内心,有真情实感,也能抓住细节,这就是课堂教学教师适当“引”的直接效果了。在粤教版必修五《段太尉逸事状》中,描写到郭晞在浦州担任尚书时,手下士兵恃势为非作歹,无法无天时,我就提到了“我爸是李刚”事件,由此引出了当今社会部分官二代、富二代目中无人、不可一世的社会现象,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很多人在课后也查阅了资料,在周记中写下一些评论。再如在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时,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把当今中国人喜欢过洋节而淡忘中国传统节日这一观念拿到课堂中,让学生讨论并要求他们以周记形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确实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入生活与社会热点,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关注社会热点、积累素材的切入点。 2.课外时间学生协作“印” 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热点,但如果要积累更多的素材并为己所用,那还需要学生课后的积极主动和教师适当的指导。我们动员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浏览时事新闻与热点话题,每两周印发一期社会热点素材。班里每六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有人负责网上找资料,有人负责编辑,还可以通过讨论,多角度地评论热点。学生准备好之后可以在班里传阅,也可以由老师印发给学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关注时事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又能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为作文注入鲜活的材料。在学生的努力下,我们一起关注了日本大地震后国人的“抢盐风波”、风靡网络的“郭美美”事件、温州高铁追尾事故等等,而这其中最牵动人心的是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学生除了同步关注小悦悦的安危外,还刊载了一些评论。如《拒绝冷漠》一文写到:“佛山两岁女孩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她才来到两年的人间。两辆车毫无人性地从幼小的身体上碾过,十八个路人匆匆从血肉模糊的肉体旁经过,却没能留住一个人的脚步,没人伸出援助之手。我们的社会如此冷漠如此麻木,冷漠麻木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人们的良知呢?人们的同情心呢?人们的道德底线呢?人们的是非标准呢?在这个被金钱占据,被利益熏心,被权势玩弄,是非黑白统统都颠倒的时代,还能指望什么呢?但无论怎样,我都要大喊拒绝冷漠。”铿锵有力的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也让学生们深思,于是他们有了“拒绝冷漠,还我温暖”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也能很好地融入作文创作中,这应该是我们教书人最大的欣慰。学生在关注时事新闻过程中,能融入自己的思考,通过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他们也能在作文中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写出贴近生活实际、有见解、有思考的文章。 3.课前五分钟学生“讲”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个性和风度。”学生在选择演讲题材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围绕时事热点来展开,因为只有贴近实际生活的话题才会引起更多同学的兴趣和共鸣。例如,针对2011年11月国务院提出的“校车优先”制度,学生就能结合最近频频报导的校车事故来评论,提出了校车优先也就是孩子优先的理念,因为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孩子的安全有保障了,我们的教育才有真正的意义。更有学生由此联想开来:正因为孩子优先,所以社会上有更多的公益基金在资助我们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正因为如此,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拓展,而他们的作文也就变得更有深度了。学生在演讲中不仅表达了个人想法,也让更多同学参与思考,可以说是思想的碰撞,而当这些故事、思想融会贯穿时,相信他们也可以自如地挥洒于作文中了。 我相信,只要教师能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一起关注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让学生从有兴趣关注到敢于发表个性评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那么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干巴巴的弊病,也能为学生的写作注入新意,让他们立于时代的潮头! 。 郑泽纯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