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最佳切入点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邹立群 笔者听过为数众多的语文公开课或竞赛课,主讲者往往苦心竭思地设计一些颇为精彩的开场白切入新课,然后就进入了与这些开场白完全脱节的“正音释词”、“课文分析”等老而俗的套子,虽然那些精彩的开场白也常常起到了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是,上述教学程式之下的结果往往是不仅使他们精心的准备几成无用之功,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忽略了一个让人容易忽视的信息──标题!这的确是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失误。我们知道,作者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常常为标题的选用费尽周折,伤透脑筋,古语亦云:“题好一半文。”标题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从读者(接受主体)的角度看,我以为,标题是人们阅读文本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人们阅读文本获取的第一信息,是人们阅读文本最初的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否则,为什么人们在多年以后对文本的内容甚至细节大多淡忘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文本的标题呢?因此,我认为,在我们语文教学实践中,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新课,不仅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对学生正确的语文思维的形成大有裨益。 一、以标题作为切入点的理论依据: (一)、以标题作为切入点,符合心理学原理: 注意,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对象,它作为人类重要的心理活动之一,是指“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① 。指向是说明反映的对象和范围,集中是指反映的清晰性和深刻性,它们是注意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后者是指心理活动的焦点。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及有意后的注意。在人类的注意这个心理活动过程中,首先表现为一种本能的无意注意,它是一种事先无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初级的、被动的注意。 在语文的学习实践中,由于无意注意的存在,学生往往对强度大的刺激物和对比差异大的对象更容易引起注意,而标题和文本的正文排版,一般对标题用突出的、显眼的、比正文更大的字号,这就使得学生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刺激背景下,把视点和思维指向集中于文本的标题。但是,学生在对标题引起无意注意后,由于这种注意的无目的性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特点,使得学生很容易就放弃了这种注意,然而,标题之中往往寓含了作者传递的重要信息,如对中心事件或主旨的概括,对作品人物和对象的标的,对行文线索的显示,对作者情感的涵蕴,对文本体裁的表明等。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对标题的无意注意转瞬即逝的当下,利用学生对标题的无意注意,结合标题的类型,通过合理的课堂组织活动,联系学生对课文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挖掘标题寓含的主要信息,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从而充分到用学生进入新课之时第一次无意注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二)、以标题作为切入点,符合“三论”原理: “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它们是二战前后出现的一系列崭新的科学技术和有关理论中对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重要学说,由于它们虽在各自领域里自成体系纵深发展,却又相互渗透关系密切,所以人们通常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合称“三论”。它们在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科学方面深受重视,如今甚至以不可阻挡的态势介入人文社科领域,成为人们从事社科活动的重要的方法论。 系统论认为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或自然、或人工(我们的课堂教学就隶属于万千系统中的一个人工系统)。系统论把系统内各要素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它要求对系统进行系统分析、设计、模拟,作出合理决策,以便最优化或次优化地实现预期的目标,因而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今天的社会和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社会”或“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一次已经充斥于我们的耳朵、眼睛,诸如“市场信息”、“商品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军事信息”等。但真正了解什么是信息的人并不多,况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引起人们极大纷争的概念,对它的定义多达40余种,结合我们语文教学的实际活动,我觉得哈特莱在信息科学萌芽之初的定义很适合我们语文教学,他在《信息传输》一文中认为,消息是代码、符号,是信息和载体,消息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的,如各种语言、文学、图象等等,而信息指包含在各种具体消息中的信息量。 控制是指施控者对受控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者根据施控者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借助一定的调控手段,让教师(施控者)通过发出一定的控制指令,把信源发出的信息传输给受控者(学生),并在这个过程中尽最大可能使学生所得到的信息与信源发出的信息保持一致。 结合“三论”有关原理,笔者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定义为:“教师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传输信源的信息和引导学生发现信源的信息而进行活动的一种人工的教学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整体性: 这是系统概念中最重要的特点。它一方面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的课堂各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的构成;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对信源作整体的把握。“同以往见林先见树的分析方法相比,它是见树先见林”。 ② 而标题往往是对本文内容的高度提炼,可以说,学生对标题信息的理解和占有,无疑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2、择优性: 研究一个系统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我们更合理地解决它们的最优化的问题。在我们的课文文本中,由于其标题蕴含的信息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暗含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最后目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标题为突破口,就不能不选择最优化的系统方案,以便作出决策,这反过来又促进我们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材,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向科学化发展,向更强的可操作性迈进。 3、实践性: “三论”方法是目前最能体现认识与实践统一的哲学方法论。它既反映了较高的人类认识的抽象水准,又总是与具体的手段和步骤来保证它得以实现。尤其是控制论,其实践性更为是明显,早在50年代,苏联的索波列夫就深刻地指出过:“控制原理和实质在于,巨大质量的运动和行动,巨大能量的传送和转变,可通过带有信息不大的质量和不大的能量来指挥和控制。” ③ 联系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知识信息的传递、语文思维和能力的形成能够通过教师作出信息不大的启发和诱导工作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还学生主体地位,摈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代之以让学生独立思索发现的各种启发诱导式教学方式。而以标题作为切入点,正好顺从了“三论”的实践性特性,符合“三论“基本原理。 综上所述,由于标题寓含了极为重要教学和知识信息,以标题作为切入点,符合“三论”的“整体性”、“择优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二、明确标题类型,选准突破口 课堂教学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程序的关键环节,鉴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驳杂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重难点选准突破口,利用课文标题传递的信息迅速切入课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找准最佳切入点和切入方式首先应明确课文标题的类型。根据我的研究,我把标题分为以一几类: 1、中心型标题: 这一类标题往往概括全文的中心事件和中心思想。如《食物从何来》、《竞选州长》,《回忆我的母亲》等。 2、对象型标题: 这一类标题往往起到明确全文的中心人物或刻画、介绍的主要对象,如《孔乙己》、《海燕》、《小麻雀》、《陈涉世家》、《屈原》等。 3、线索性标题: 这一类标题显示了作者行文思路或文章结构脉络,如《记一辆纺车》、《项链》、《百合花》等。 4、情感性标题 这一类标题往往涵蕴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如《变色龙》、 《科学探险的壮举》、《“友邦惊诧”论》等。 5、体裁性标题 这一类标题常常表明课文的体裁类别。如《论雷峰塔的倒掉》、《陋室铭》、《岳阳楼记》、《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呐喊>自序》等。 6、杂合性标题 这一类标题往往包含上述的二个或二个以上方面的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象、事件、感情色彩)、《曹刿论战》(对象、中心事件)、《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对象、感情色彩)等。 正是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的纷繁复杂,我们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将一篇课文大卸八块,这样做,不仅使教学重难点不能明确和突出,而且使课文在人为的斧铖之下失却整体的美感和魅力,同时,也因老师讲述过多使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有的老师凭着三寸笔、三寸舌在三尺讲台上扮着主演的角色的舞台,导致口头与扳书的结合肆意地剥夺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深度的抑制状态,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空间,缺乏主体的参与和投入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教学程式下,我们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正确的语文思维的教育目标只能让我们深感捉襟见肘,深感力不从心。然而,如果我们以标题切入语文教学,围绕文章的标题,结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答疑,则可起到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三、《曹刿论战》课堂自录(上) 时间:1998年4月 地点:十堰市第六中学 班级:初三(3)班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大文豪托尔斯泰有一部名著,它就是《战争与和平》,“战争”与“和平”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人们都反对战争,尤其是反对侵略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曹刿论战》所记的就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反侵略战争。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学习《曹刿论战》。(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标题是“曹刿论战”,这个标题是否原作标题?请同学们阅读注释①回答这个问题。 生(1):不是,题目是后加的。 师:很好,这个后加(重读)标题是否合适,为什么?请同学们用3分钟读完全文后从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两个方面考虑。 (生读书思考,师巡视。片刻,生举手。) 生(2):这个标题很恰当,它不仅明确地指出了本文的中心人物, 也准确地概括了全文的中心事件。 师:非常正确!有哪位同学根据他的回答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这个问题? 生(3):本文叙述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 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胜强齐的全过程。 师:一篇文章的标题之中,往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词,这就是“题眼”,请问本文标题的题眼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我们能否根据这个字确认课文的文体? 生(4):课文标题的题眼是“论”字,即“论述”之意。 但我们不能由这个“论”字就认为它是一篇议论文,事实上,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师:回答得很好!有哪位同学能够结合叙事文体的特征说说本文是一篇记叙文的理由? 生(5):从记叙的要素看,有时间:十年春;有地点:长勺;有人物:曹刿、庄公;有事件:长勺之战全过程。同时,它有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师:非常精彩!请同学们为他的回答鼓掌!(掌声) 师:有哪位同学根据他对本文故事情节的概括为依据划出本文的层次结构,并用四个字分别概括本文叙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生(6):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入见庄公”,为开端; 第一自然段剩余部分,写曹刿、庄公“战前问答”,为发展;第二自然段写“齐师败馈”,为高潮;第三自然段写曹刿“战后论战”,为结局。 师:回答得同样精彩!请同学们也为他鼓掌!(掌声) 师:描写战争,可以写战前的准备、战斗的惨烈、英雄的壮举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详写了哪些部分,略写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结合阅读提示联系课文和我们前面所讲内容回答。 生(7):本文以对话的形式详写了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即“战前回答”和“战后论战”二个部分,而战争进程只用几句话轻轻带过。 师:作者在内容着笔上作如上安排和中心有何联系。 (师巡视,生思考,很快有生举手) 生(8) :本文写作目的或者说中心在于通过曹刿对战争原理的论述表现他的爱国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师:好!请同学们根据他的回答,在课文里找出曹刿爱国思想具体体现和反映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的文句?请同学们把这一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作为我们的课后思考题,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这二个问题。 (师出示小黑板) (问题1:在课文中找出曹刿爱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反映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的文句,并作简要分析评价。) (问题2:本文标题是“曹刿论战”,曹刿无疑是本文中心人物,但文中庄公也是一个重要的形象,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庄公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的形象,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就一无是处,我们应如何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形象?) (师巡视至下课) 附一:板书设计 附二:教学后记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按常规教学的方式释词解句,一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据此,笔者设计了以标题切入课文,围绕标题设计相关题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学习这篇课文。从二节课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对“战争”这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为内容的《曹刿论战》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听起来不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而且在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明确了课文的体裁、中心,并通过对曹刿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同时,通过对庄公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课后,我面对同学们踊跃的发言、精辟的阐述,感到了一种尝试成功后的糊涂和困惑,更令我感到惊喜不已的是本课荣获十堰市茅箭区“金烛杯”教学大赛一等奖!为什么用标题切入新课会取得这样意料不到的效果成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而且,在以后教学中多次尝试了这种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更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深层的思索,开始为我的尝试寻找理论上的根据和支撑,这可以说是写作本文的最重要的原因吧!我自认为本文的论述难堪鞭辟入里的条分缕析,但我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也许会对同仁们有些许的启发。恳请赐教! 参考文献 (1)、陈盛杰《心理学》第114页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版。 (2)、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40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 (3)、索波列夫《控制论的若干基本特征》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第64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年5月版。 此外,还参阅了: (4)、王颖《大系统思维论》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1月版, (5)、杨小薇《现代教育理论》(因残页,出版社和版本欠奉) (原载于《十堰教育》2000年第二期)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路马家河路3号 电话:0719-8780582 电子信箱:zouliq@sina.com 制作:邹立群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