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阅读效率的几点做法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提高语文阅读效率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在进行着,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创新着,课堂的变化,教法的变化,学法的变化……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师生投入阅读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没有多大提高。费了老大的劲,要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时,不少学生还是连最起码的内容、主旨都不能准确地把握,更不用说评价和赏析了。在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的得分率普遍偏低也说明了阅读教学处在高耗低效的困境中。 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语文阅读教学,怎样才能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会高耗低效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在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我们还存在一些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正是这些问题像荆棘一样阻绊着阅读教学前行的脚步。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摸索的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一:缺乏目标意识,教学中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目标,当然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布鲁姆说过:“如果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明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就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目标意识,教学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在几年的教学、听课中,我们发现凡是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授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不明确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偏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走上歧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语文文教学的目标有明确规定。但有些教师却抛开了《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视而不见,见而不思,这样就对语文教学的目标知之甚少。目标不明确,必然会使阅读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结果,教师费了力,学生费了劲,《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却不能落到实处。到头来,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标准。2、面面俱到,不得要领。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出于一种良好的愿望:希望通过一篇课文让学生掌握许多的知识。于是在一篇课文的授课中,字词、段落、内容、结构、主旨、特色、修辞等语文知识都融于其中,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讲得累,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什么也没掌握好。 解决方法一: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全面落实到教学中去。作为初中教师,最好的办法是把钻研《课程标准》同通读初中全程教材 结合起来,了解课本对《课程标准》是怎样阐释的,哪篇课文适合落实哪个目标,找出训练的重点。这样,由于钻研《课程标准》与通读教材同时进行,《课程标准》成为理解教材的参照物,避免了教学目标对《课程标准》的偏离。而且,由于教师事前对教学目标及其在教材中的体现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既能站在目标的高度上对教学做宏观把握,又能有每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微观经营。由此,就能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发挥 教师的指导作用。 存在问题二:教学思想局限,忽视阅读主体的存在。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轻视阅读主体是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另一个原因所在。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对一篇课文,从分析写作思路、推敲词句的意蕴到休味谋篇布局,都细细咀嚼,然后再“喂给”学生。这样,教师用自己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理解,剥夺了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与评价的权利。有的教师虽然在授课时也进行提问,但提问的目的不是诱导启发学生自己去理解课文,而是用一个个问题牵着学生的思路进入教师预先对课文理解的轨道。这实际上仍未摆脱教师代读的“窠臼”。轻视阅读主体,由教师越俎代庖,这不仅是一个教学方法问题,而且反映现教师能否正确认识与尊重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问题。真正确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个性化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解决方法二:要解决轻视阅读主体的问题,关键在思想上,而不是在口头上,真正承认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揣摩、自己去感悟。教师应牢记: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懂;凡是需要帮助才能读懂的,就辅导他们去读懂;只有学生实在读不懂的,才由教师去引导点拨。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对学法、对学生的研究上,应放在激发阅读动机,开启阅读思路、指导阅读方法上。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存在问题三:只只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阅读过程,既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还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参与者阅读过程的心理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阅读本身所涉及的心理成分,如感知、记忆、联想、想象等;另一类是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所涉及的心理成分,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前者是认知过程,属智力因素的范畴;后者为情感过程,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非智力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水平,影响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可是在现实阅读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忽视了阅读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要翻一翻语文教学计划,就会发现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内容,至于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中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阅读训练,忽视非智力因素,更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由于忽视了非智力因素,无形中给阅读教学构筑了障碍。对一篇有血有肉的课文,学生缺乏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活动就会受到削弱和阻碍。我们所期望的学生阅读能力 ,也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解决方法三: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走出忽视非智力因素的误区,在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上下一番功夫。首先,要确定非智力因素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把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智力因素的培养,看作阅读教学缺一不可的两条腿,统一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把接着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让非智力因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激发、维持和加强学生阅读活动的作用。其次,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语文 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知、情、意、理的统一体,包含着不少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信息。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把这方面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通过课文中有关的人、事、理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意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再次,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行的,要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上多下功夫。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研究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形成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批注、课余谈心、 课外语文活动指导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升华为志趣。当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碰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热情的鼓励帮助,从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总之,要把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贯穿到课内外阅读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应该说,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涉及到的方面还很多。在这里,我们只是谈下自己在几年来的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和心得,以期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共同来关注、研究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切实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张信玲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