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谏说,异曲同工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山东宁津一中     刘国伟 

《战国策》的突出特点是长于记言,无论个人陈说还是相互辩论,都能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苏秦说赵王、张仪说秦王等篇,都文笔生动,清新流丽,富于文采。而谏说之巧妙,当推《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触龙说赵太后》。新编高中《语文》(试验本)将这两篇并列,足见编者的良苦用心。我们不妨将其对照来读。

中国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封建时代,臣下进言谏说,稍有不慎就会招致祸殃。而邹忌和触龙却能以巧妙的方式达到进谏的目的,确实令人称道。

邹忌的谏说,妙在以闺房琐事论邦国大计。邹忌的进谏,矛头将直指轻信谗言的齐威王本人,还涉及到他的便嬖近臣,利害攸关。但邹忌别出心裁,对齐威王大讲其与城北徐公的一场容貌竞赛:妻夸他美,妾说他俊,连客人也肯定徐公不如他美。谁知徐公一来,真相大白,妻、妾、客为了个人的利益,都哄了他。可以想见,齐威王听到这里,定会为邹忌的受骗而大笑了。也正在此时,邹忌话入正题:受骗的不仅有我,还有大王哩。你身边的宫妇、朝臣、四境之内的文吏武将,不正如我的妻、妾、客一样,因为“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而整天哄骗你吗?“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全篇说辞,寓严肃的谏题于谈笑风生之间,从闺房私语中引出启示,从自身取譬,将心比心,运用类比,点出臣谄君弊的朝廷弊端,水到渠成,真是巧妙之极,怎能不令齐威王称“善”呢?无怪乎《古文观止》的编者赞叹:“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相比之下,触龙谏说的处境,似乎比邹忌更困难些,因为他面对的不是爱听趣事、无所戒备的齐威王,而是在盛气而待的赵太后,“唾其面”事小,谏说不成,则不能解赵国之危。触龙的谏说,妙就妙在“神不知鬼不觉”,步步诱导,不露痕迹。他先用“缓冲法”,从请安和问太后饮食行止入手,絮絮叨叨地讲述自己调养弱体、增进饮食的经验。这就使太后生出错觉,以为触龙是来探望、安慰她的,所以“太后之色少解”,戒备稍有解除,触龙谏说的第一道障碍,被巧妙地克服了。然后,触龙用“引诱法”,抓住赵太后爱子的心理,先从自己爱怜少子,想为他谋差事扯入,以引起太后的兴趣。赵太后正为大臣们不体谅她爱子之情而恼怒,眼前竟有个和她一样爱怜少子的老臣,真可谓同病相怜了。至此,太后由“色少解”转为“笑曰”,其兴致勃勃、忧虑顿消的轻快之情溢于言表。触龙不失时机,又用“旁敲侧击法”,由自己爱子,引出“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的话题,竭力夸赞太后爱燕后“为之计深远”的明智,正是要衬出她爱长安君的“计短”。但妙在他还是不直说出长安君,而荡开一笔,去剖析历史上诸侯子孙没有继世为侯的教训。这无异于为太后展开了一幅幅王侯子孙因为“计短”而失位的图画,怎能不令太后心动?至此,触龙才正面提到长安君,并指明太后的做法,看似“计长”实为“计短”。倘要真爱长安君,应“令有功于国”,否则将无以“自托于赵”。谏说至此,太后心悦诚服,一个“诺”字就宣告了触龙谏说的成功。值得回味的是,触龙的谏说,自始至终,未有一语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使太后情不自禁,说出“恣君之所使之”——赶快让长安君为质的话,谏说的巧妙令人叹服。浦起龙在《古文眉诠》中指出本文的特点是:“意越冷,越投机;语越宽,越省听。由其意冷无非苦心,宽语悉是苦心也。”《古文观止》的编者评论此文:“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可谓一语中的。

由此可见,邹忌和触龙都采取了委婉而讽的进谏方式,巧妙地达到了进谏的目的,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