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兴趣的培养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作者:文术国,四川省苍溪县岳东镇初级中学校,县级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邮编:628000 联系电话:13541977608.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潜心去认识它,兴致勃勃地去研究它,孜孜以求地去实践它。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好比饮食,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弄坏肠胃。”可见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却一直是困扰作文教学的重要问题,结合近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从兴趣形成的两个方面即主体(人的意识)和客体(事物或活动)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的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的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事物和研究某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这说明了兴趣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具有缺一不可的两个组成因素,即主体(人的意识)和客体(事物和活动);兴趣形成的条件是主体对客体的趋向和选择。 组成兴趣的两个因素各有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客体是引发兴趣的源泉,即兴趣源;主体意识作为产生兴趣的力量所在,即兴趣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有这种情形:当主体对客体不排斥、不趋向、不选择,即客体对主体无吸引力时,接触效应为零,这时主体意识表现为无情;当主体排斥客体,客体脱离了主体时会产生负效应,这时主体意识表现为厌恶;当主体被客体吸引,对客体有趋向和选择时会产生正效应,这时主体意识才表现为兴趣。由此看来,仅仅有了主体和客体这两个因素,还不一定产生兴趣,只有当主体和客体接触产生正效应时,客体才成为兴趣源,主体才产生兴趣力。可见,兴趣是由客体引发,为主体所驱使的一种认识意识,一种行为力量,一种效应显著的内在力量。 作文兴趣是以创造意识为主(语言创造、立意创造、认识创造、结构创造),兼有认识(主体对客体和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运用语言和写作方法技能)的综合兴趣。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到实践到创造的升华过程。这个过程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客体的刺激,使之产生兴趣源,又要强化主体的意识,使之产生兴趣力。 一、重视客体刺激,诱导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客体即事物或活动,是生活中客观的存在。只有通过对客体的刺激,才能成为兴趣源,这个兴趣源也就是作文的题材。然而,平时每逢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叫苦连天,都说作文无啥可写。但事实上,真的无啥可写吗?非也。只是因为这些事物或活动(客体)成不了学生的兴趣源,进不了学生的大脑仓库,当然学生就难以成文了。由此可见,在作文指导时,应重视“客体”刺激,使之成为作文的兴趣源,从而诱导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那么教学中应开拓哪些兴趣源呢? 1.学生自己或身边的故事 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会有话可说,也容易说得真实、生动。这样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懒于作文,或背作文、怕作文的学生产生顿悟:作文并不难,就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作文的欲望。如新生入学,为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从性格、为人、爱好等各方面说说自己。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学生各自介绍,最后引导学生拟标题,形成作文。 2.学生情感世界的波澜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逐步趋向成熟,他们模仿力强,对外界的感受敏锐,外界的一切(如时髦、明星等)都能撞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世界里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沮丧,有成长的烦恼,有遇挫折的彷徨••••••这一切他们都需要倾诉,需要表达。这无疑就成为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在平时练笔中,指导学生捕捉这些情感,激发学生心中表达的欲望。前一阶段,班级个别学生穿起了一种口袋特多,裤筒奇大的裤子。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时髦”“这是潮流”。于是,让学生围绕“奇装异服是时尚吗?”这个问题开展一次辩论赛。赛后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理由或活动的过程整理成文,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作文训练。 3.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科技等领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成为热点话题,这些话题往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产生探求的欲望。平时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瞬息万变的社会,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的热情。 4.文学作品中的“空白” 优秀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和深沉,善“藏”而又易于启发性,它的形象体系中都留有许多“空白点”,以供读者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依靠联想和想象去填充它。教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当赫尔墨斯问道他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时,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那么这时赫尔墨斯的心情、表情、语言、行为等怎样呢?课文中并没有交代,这就成了“空白点”。这些“空白点”最易成为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二、强化主体意识,巩固发展兴趣 在作文兴趣形成的过程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到客体的刺激,即兴趣源的开拓,却忽视了对主体意识的强化,即忽视了兴趣力的主动作用。这样的后果,要么兴趣激发不起来,要么兴趣暂时激发后不能持久而夭折。因此,要巩固和发展兴趣,还需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强化主体的意识。 1.创设作文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景,展开文思,进行写作。这样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构思时有切实的依据,不至于野马脱缰而失去控制。从规定情景出发,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断,再现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教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后,学生都为这个优美宁静、安乐祥和的桃源世界所深深地陶醉。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景名胜,让学生想象,以《巧遇桃源人》为题作文,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写出优秀的文章。 2.指导写作技能,加强积累 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丰富的积累,即使有写作的强烈要求,也不能生动地叙事,准确地状物,恰当地抒情,辩证地说理。久而久之,学生被诱发的写作兴趣将逐渐衰弱,最后消失。因此,加强写作知识技能的指导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一要积累生活,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坚持写随笔,把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融入大脑的仓库。这样使写作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二要积累词汇。建立词汇积累本,分阶段有重点地摘记,如初一年级,摘抄名言、格言、歇后语、人物描写的佳句精段等;初二年级,摘抄成语典故,景物描写的佳句精段等;初三年级,摘抄典型的论据,精妙的说理片段等。并且定期进行评比展览,这样学生厚积而薄发,作文兴趣依旧盎然。 3.及时反馈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主张,对学生作出的每一个反应,教学程序要使他们知道对与不对。教学实践证明,及时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对以后的学习有催化和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部分学生作文交上两三天后就向老师打听自己的作文情况,老师如果及时的反馈信息并进行鼓励,他定会很高兴,会积蓄力量期待下次作文。反之,他会因冷遇而消沉。因此,作文上交后应在短期内批改,并把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被激发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发展。 4.挖掘“闪光点“ 布鲁纳说过:“如果儿童感到他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么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就会增加”。学生的点滴进步,作文中的精妙词语、新颖的句子、有特色的段落,这些“闪光点”都应挖掘出来,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如创立班刊,让学生自己设计封面,刊名,精选优秀习作,进行交流,并把一些有特色的习作推荐发表;同时对学生习作中的精词、妙语、佳段打印成册,编成集子;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激励,让他们品尝到写作成功的喜悦,以发展学生写作的兴趣。 另外,经常性地开展班级作文竞赛,办好墙报、手抄报,要求自行写稿、设计;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都能巩固和发展学生作文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客体的刺激,强化主体意识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从而把老师“要我写”变成学生的“我要写”,变被动为主动。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将会指日可待了。 文术国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