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层次探索式创新教学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必须要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要进行教育改革,教学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是育人,人——学生处于教学系统的核心地位。 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对人脑的刺激的多少,对人脑的突触的多少,决定学生的记忆高低和接受程度。这些外界因素对学生脑的刺激,对于育好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如今,众多的教育专家面对现代教育趋向,提倡思维教学。对于语文课堂上如何运用思维教学,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谨提出下列教学模式——层次探索式创新语文教学。为更好地说明这种模式,我可以把它分成几个模块加以论述。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景模块,激发学生情意。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去启发诱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即要教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而言,有很多的先进教学方法,可以实现这一切实目标。其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正如赞可夫所说:“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认识学习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才能真正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 例如:进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该词的现代歌曲。学生本身对于歌唱有兴趣,经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演唱,他们就能够很快地记忆本词的内容,并快乐而积极主动去学习本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难理解的知识,即使教师下大功夫讲,学生也很难理解,如构设问题情景,则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教与学融为一体,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做。课堂教学内容有很多创设问题的素材,可将其设置成阅读提纲、思考题、练习题、课堂提问等,让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气氛中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领悟到创新方法,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语文知识能力,把学生置于教学系统的核心,成为真正的主体;与此同时,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二是引导学生探索与观察模块,引导学生观察(包括猜想)。 在教学系统中,教师居主导地位,作用就是要创造一切条件,千方百计的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单凭教师干干巴巴的进解和叙述,学生无兴趣,既感到枯燥无味,又觉得难以记记忆和理解,这得需要教师的引导。从情感和认识方面来讲,记忆和思维在左脑,最终通过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而回络到支脑。举一例子来说: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对事物的初次认识是抽象的(不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刺激,最后在后脑中成为图像。因教学模式只侧重于在左脑型教学(即死记硬背)忽视对右脑的开发,致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若要对学生左右脑共同开发,须得引导学生探索,并和观察统一起来,化抽象为具体。 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挖掘观察素材,针对素材的每个细节,引导学生探索、观察,在加深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加强学生的研究与思维过程模块 研究包括详细分析与综合,使结论从猜想到正确,就是说它是一种细致入微的思维过程(即抽象的问题变为具体的有实质意义的结论)。 思维具有独立性(即独立思考),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主体,思考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一个“思”字,抓住了学生为主体的要害。我们评价一节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常常要看学生能否全身心的投入了,是否真正独立的思考了,然后把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或自我总结,这就是研究,即思维加工。思维加工是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是体现学习行为的主要标志,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的教学,学生背诵完该词后,教师应适时提出问题——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呢?学生就会展开探讨与交流,并且他们会发表各自的想法。教师看到时机成熟,就要进行归纳,从而确定答案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就是思维加工后的成果了。 四是强化训练与潜移(即知识的拓展)模块。 训练就是新知识的潜移过程,体现了学生评估的主体地位。训练的基本形式是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认、动笔写、动手做,均贯穿“动脑思”。七个“动”实质上是指把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学生主体全身投入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撞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体信息(即新知识)的潜移变化律率,把信息固定在学生头脑中,完成左右脑的信息转化,即新知识的抽象记忆——具体固定。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增大训练量,和谐的变换训练方式,不断的丰富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训练中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全面发展。例如:讲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时,教师适当地把本文的以月思人的信息,发散到其它以月思人的古诗文上,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等。 这样的训练方式能激起学生的记忆思维,是多种信息交汇在一起,达到了单信息向多信息的贯穿交流,课堂上就弹奏起知识海洋的主旋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新知识的记忆。 五是重视反馈作用,矫正误差模块,促进语文素质教学的新发展。 沟通教与学,学与学的信息反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 反馈过程是检验学生效果的重要标志,也是完善教师教学的有力渠道。教师的主导传授与学生的主体接受是否相协调,学生主体是否能完全接受,通过反馈便可以检验。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即将完成教学时,可以设置多种类型的练习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弥补问题,达到巩固知识的成效。 可见,反馈是检验教与学的尺度。教师可通过反馈信息及矫正误差,完善教学方法,以便珍好的促进语文教学的新发展。 上述是我对“层次探索式创新语文教学”的一点浅陋见解。为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上推广该模式,我把其基本层次框架略述如下:1、激情导入模块;2、诊断测试模块;3、展示目标模块;4、教法实施(达标过程)模块;5、达标测试模块;6、反馈信息模块;7、矫正误差模块。当然,该框架可灵活运用(结合上述五点认识),在此,我不多谈。 “层次探索式创新语文教学”其本质就是思维教学,其核心是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学会自学语文知识的能力。 面对跨世纪的教育发展趋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要彻底转变观念,思想要现代化,变死教硬灌为激发兴趣,诱导性思维教学。把“人——学生“立于教学系统的核心地位,促进语文学科素质教育教学迈向新台阶。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田马初中 王志伟) 碧天云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