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班级 小组 姓名 编号: 学习目标 1、诵读:读出文章韵味,达到熟读成诵。 2、品味:感受文中描写月色语句的精妙。 3、感悟: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诵读、品味 学习难点 揣摩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 诵读、品味、合作探讨。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 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苏轼21岁中进士,满怀报国热情,但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至此42岁的他被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写本文时,他在黄州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虽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以“闲人”自居,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是真正得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 1、我知道苏轼的作品有《 》、《 》、《 》、《 》、《 》等。 2、我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写出易读错的字并注音) (1) (2) (3) 3、我能对照注释,解释全文。(写出重点字词并解释) (1) (2) (3) (4) 4、细读第一段,这段话叙述作者寻伴夜游的事。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5、品读第二段 作者用“ ”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 ”写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本段未用一个“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 、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月下景物很多,作者却只写“ 、 ”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 6、月下赏景,作者感叹 ? ?但 耳。多项选择 对此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闲人”, 这里指苏轼有职无权,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E、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交流•协作 对学:自主学习1---4 群学:自主学习5--6 三、展示•激励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能主动质疑或解疑 四、深化•引领 读了苏轼的这篇“微博”,你一定很想发表评论。 五、巩固•拓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2)念无与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水中藻荇交横 (5)盖竹柏影也 2、根据提示诵读课文,让经典常驻心间。 记 承天寺 夜 游 苏 轼 起因 人物 景 感 ( )( )( ) ( ) 课后反思: 刘知瑞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