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的艺术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教师讲解,学生静听。”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高度概括,其弊端自不待说。  

  

  我们知道,学语言要培养“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听,排位第一,却最不受重视。这决非危言耸听。下面着重跟大家谈谈“怎样听”的问题。  

  

  “听”的学习,其实也有一个态度问题。如果,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同步,甚至老黄牛师的讲解落后在你对这一内容的理解(题前思维),进而时时有“是的”的领悟,有“为什么”的质疑,乃至有“不一定”的求异,这才是积极的听。可我们的同学不少是充当了“录音机”的角色,那是消极的听,低级的听。至于“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人也不是个别的,“心不在焉”的更多,这是被动听课所造成的。  

  

  下面这些方法可能会使你的听课积极起来。  

  

  一、印证性听。诸如老师对旧课内容复习性的重提,同学对这类内容的复习性答问,以及新课中预习过的字、词的形、音、义,作家生平,文体常识之类纯知识性的内容,无论是老师的介绍还是同学的答问,你的听只求印证你的记忆是否被遗忘或被混杂,一般不用太多的思考,只是为了达到巩固的目的,但并不被动。  

  

  二、求解性听。即带着问题来听。在课前预习或课内研读中,常会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如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般学生在预习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问题。如:“记念”与“纪念”,“正告”与“告诉”,“我也早觉得有”与“我正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等等。这类词句很难理解。事先,你会有一点思考,也许根本没有注意。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你对全文的理解,因此须及时地打通这样一个个思路障碍,才能读懂全文。唯一的办法便是跟着老师和同学的讲解、讨论来“听”。这是最常规的听。  

  

  三、求异性听。这是一种拓展自己思路的听,常表现为独抒己见。正如老师解数学题,有时你会突发异想,这样可解证,那样是否也可以呢?也如鲁迅这篇文章,“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还有随后的“伟绩”、“武功”等)老师说是刘和珍她们斗争的伟大,可不可以是讽刺杀人者的“伟大”呢?等等。即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时,不妨临时遁入“旁门左道”,奇想一下。这种发散性思维也可在“听”中训练。  

  

  四、论辩性听。在课堂讨论或同学发言时,要仔细听对方发言,但目的不在理解,而在发现对方发言中的失误或逻辑上的混乱处,伺机质疑发难,辨明正误,驳倒对方,确证自己的观点。听时既应听准对方观点,还应记住论据,乃至用词造句的达意。  

  

  五、归纳性听。即读书法中的“钩玄提要”。老师讲读课文,不会像他备课笔记中写的那么清楚。因此,你应及时归纳出要点来,在书上或本子上作些归纳整理,也就是说,既应“听”出要点来,又须听出个整体轮廓来。  

  

  六、选择性听。有的教师好讲,如连续听下去,怕难坚持。你尽可在重点、难点处听听他的高论。其他时候,你可作归纳笔记,或入“旁门左道”冥思。当然,以印证性听为宜,而不允许“浮想联翩”,更不可想其他事情。  

  

七、边听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既指“看”书,也指“听”书(古人称听讲经书为“听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学习的要点、心得、存疑的问题记一下很有必要。  

 

邱琳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