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寓德其中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 

○陈秉章○ 

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它既要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又要有机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读写结合,寓德其中”的做法,把思想品德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溶思想性与工具性为一体。

一、读中探写,积极吸收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读是作者的写的逆向活动。指导学生读书要指导学生从打开字、词、句、篇等思想外壳入手,像剥笋一样,主动进取,由表及里逐步把学生引入书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的思路,读中明义、读中探写,积极吸收。 

读,就形式而言多种多样。但教学一篇课文,读的顺序一般可以这样安排:

1试读。这是初次接触课文,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和字典,扫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2通读。在扫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后,要求学生将课文连贯地、完整地从课题到结尾进行通读,注意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或写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讲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对文章有一个粗略的了解。3细读。对课文逐句、逐段认真仔细地读,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找出关键性句子、词语,通过分析研究、综合概括,弄清文章讲的是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精读。学生通过试读、通读、细读,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指导学生精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运用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这些,作者没有用文字写出来,需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联系起来思索、琢磨,精读深思。

指导学生试读、通读、细读、精读不能平均用力,随着年级的递升,要逐步提高速度,并把重心由前向后移动,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种子的力》是夏衍同志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我是这样安排学生读的顺序的:首先放手让学生试读、通读,从字面上了解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力。接着指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作者借种子的力鼓舞人民团结一致与日本帝国主义抗战到底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探索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段落层次的,作者的思想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种子的力》开头以“有这样一个故事”提出“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从而引出“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的答案。接着以“这儿又有一个故事”,用种子发芽,能把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这一事实,证明种子的力超越一切。再从人们常见的压在石块下的小草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的例子,告诉人们种子的力是一种普遍现象,而种子的力就是“生命力”。这样,文章层层展开,从种子的力谈到生命力,也就在引出“生命力”的字里行间透露了作者的思想。即:“只要生命存在”,就要“长期抗战”,“不达目的不止”。学生在反复精读深思过程中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作者的思路,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学到了写作知识。

二、把握重点,选好“突破口”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说来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都结合得较为完美。如何选好“突破口”透语言“外壳”把学生引进思想的“内宫”,是处理好读写关系、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从“突破口”领学生入境,教者首先要“入境”。要在反复钻研教材的过程中,咀嚼、消化、吸收,精细地体察作者的思想脉搏,揣摩作者情感的凝结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一般说来,有关“点”的交汇处宜乎选为教学的“突破口”,由此插入,披文入情。因文悟道,带动全篇的教学。

“突破口”的选择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分析综合而定。比如《珍贵的教科书》,课题中的“珍贵”一词,是作者情感的凝结点,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教科书是学习的必备之物,又是平常之物。“珍”在何处?“贵”在何方?这是今天的孩子们所难以理解的。从解决这一问题入手,指导学生循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把孩子带入炮火连天的战争情境,让他们设身处地推测想象当年的孩子们学习无书、抄书、盼书之苦。从具体的语言中体会毛主席的关怀,党中央节省文件纸张印书之“珍”,指导员用生命护书之“贵”。

选择“突破口”要紧紧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以《珍贵的教科书》来说,用“珍贵”作题眼是作者用先烈的满腔热血激荡孩子的心灵,激励他们奋发进取的用意所在。把握这一重点,指导孩子透过题眼,纵观全文,既能较为顺利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学到题文关系方面的初步知识;又能体察到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领会“珍贵”的深层含义是“一直激励我前进”的精神力量,从而受到珍惜幸福学习生活的教育与感染。

三、因文而异,找准结合点

语文教学不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文字训练,满天刮风,遍地落雨,只能是雨过地皮干。

必须因文而异,找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在明理陶情的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一点一得,潜移默化,受益终生。寻找结合点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略举三例:

1找准语言因素与作者情感的结合点。

《珍贵的教科书》中指导员最后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里的三个省略号饱含作者对先烈的崇敬,对后代的期望之情。教学时,既要弄清第一、二个省略号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又要弄清指导员为什么没有力气还要说下去的道理;还要指导学生通过省略停顿语气的练读,体会断中有续,语轻义重的思想感情。第三个省略号的学既要弄清表示指导员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又要指导学生循着作者情感的脉搏推测想象指导员可能有哪些话没说,让学生说出来;还要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懂得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省略妙用。而后,联系上下文读句子,体会前一、二个和第三个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找准训练形式与写作意图的结合点。

《大雪山》第六节具体写红军与恶劣环境搏斗的情景,意在赞颂红军的英勇顽强。前三句分别写风雪狂,冰雹猛,雨水急。第四句写红军的英勇行为。在试读、通读、轻声自由读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前三句单人轮读。宁静的教室一人读一句,风、雨、雪、雹交相袭来,更显得环境的恶劣。第四句全班齐读,增强气势,展现红军英姿,激发学生情绪。尤其是“一步一步向山顶前进”通过表情朗读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心中矗立起红军明知雪山险,偏要翻雪山,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美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这种教育与感染是一般说教所不能达到的。

3找准阅读吸收与说写表达的结合点。

《落花生》借物喻人,从花生的特点形象地讲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生通过读、思、议等活动入境悟道。结合阅读,我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教室门前的垂柳,留心特点。此刻,范文的启示与学生胸中的积蓄一拍即合,产生强烈的表达欲。学生借垂柳的特点喻人,写了美而不骄的谦逊;折而不屈的坚韧;水浸浪击处不择条件的成材;老树锯后冒新芽前赴后继的献身。文笔虽然稚嫩,但却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心,收到了既教文又育人,既练文又练思想的良好教育效果。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实录

(第二教时中的片断)

师:同学们默读第五节,想一想“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这里为什么用个“竟”字?

(学生查字典联系课文选择“竟”的字义)

生:这里用上“竟”突出了敌人搜索目标的手段更严酷了。

生:这里用上“竟”告诉人们邱少云他们潜伏的形势更危急了。

生:我觉得这里用上“竟”,还告诉人们一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师:这个“竟”字用得好,同学们理解得也很深刻。现在请同学们读课文,“竟”字要重读,注意一下燃烧弹引起的后果。

(学生齐读第五节)

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再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火情。

(学生时而看图,时而读书,时而沉思)

生:枯草着了火,风大火大,一片火海。

生:我觉得“风大火大”说成“风助火势”可能好一点。

师:很好!

生:我认为一片火海说不够恰当。

师:为什么?

生:因为火海指范围很大,而课文中的“我”就在邱少云附近,可以说“越烧越烈”。

师:你读书很认真,也很动脑筋。还有谁继续说。 

生:火苗子呼呼蔓延。邱少云帽子着火了,棉衣着火了,全身着火了,烈火把他吞没了。

师:同学们描述得很好,这个火太厉害了,课文称它为棗

生:(齐)一团烈火。

师:同学们闭目静思一下:“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从这个“包”字你能想象到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邱少云周围都是火,全身上下都是火,在一个火球当中,成了一个火人。

生:从这个“包”字,我好像看到邱少云被无数条火蛇紧紧地缠着。

生:从这个“包”字,我们可以想到邱少云头发烧焦了,眉毛烧焦了,无数火舌疯狂地舔着他的皮肉。他的血肉模糊了,成了一个火人。

师:同学们,“我”亲眼看到自己的战友被烧成这个样子心里会怎样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七节,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练习表情读,指名表情朗读第七节)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时“我”的心情怎样?

生: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生:我的心像刀绞一般。

师:(板书:绷)请同学们读第七节第一句。

(学生齐读“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师:“绷”应读bēng,不要读成bōng。请大家看课文,说一说我的心为什么“绷得紧紧的”?

生:(齐)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叫起来。

师:为什么这样担心呢?请同学们看前文(6节),找出有关句子、重点词语。

生:(边读书边圈画)齐读“这样一来……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重大损失……作战计划……全部落空。”

师:同学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邱少云的举动棗

师 生(齐):事关重大。

师:因此——

生(齐):“我的心绷得紧紧的。”

师: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心情读第七节。

(学生表情朗读第七节。)

师:同学们已初步体会了“我”的心情,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怎么忍受得了呢?”这是一句什么样的问话?

生(齐):反问句。

师:谁能将这个句子变换一种说法?

生:这是忍受不了的。

生:这忍受不了啊!

生:这是不能忍受的。

生:这实在忍受不了啊!

师:课文为什么用反问的句式?请同学们读句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学生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师:(板书:忍)请同学们读书,把这一节中的“忍”字圈出来。

(学生读书、圈画)

师:联系课文理解一下这两个“忍”字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这一句中的“忍”是“忍心”的意思。

生:“我忍不住不看”这句中的“忍”是“忍耐”的意思。

师:同学们讲得是对的。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忍心看?

生:烧在战友身上,疼在自己心里,他受不了。

生:烈火太无情了,死命地烧着这样好的战士,叫人实在看不下去了。

生:他们是战友,看着战友被活活烧死,怎么忍心呢?

师:讲得很好,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我不敢朝他那儿看……活活烧死”)

师:我们读着课文,想到当时的情景,心也像刀绞一样,可邱少云是怎样的呢?

(学生齐读第八节)

师:邱少云像千斤巨石,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为什么能这样?

生(齐):为了……为了……为了……

师:这三个“为了”与课文中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找出第六节中有关句子)

师:男女同学分别读这两部分。

女(齐):(第六节中)“这样一来……全部落空。”

男(齐):(第八节中)“为了……为了……为了……一动也不动”

师:这就是邱少云为什么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棗

生(齐):力量所在。

师:邱少云像“千斤巨石”(板书)“趴”在火堆里,这个“趴”字该怎样读?

(学生自由练读)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趴在什么地方?怎样趴的?趴了多长时间?

(学生轻声读书)

师:同学们平日里被火柴梗烫一下,我们也禁不住叫起来。邱少云“趴”在火堆里半个多钟头,要忍受多大的痛苦,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是多么伟大的战士啊!让我们以无限崇敬的心情来朗读这一节吧!

(师生表情朗读“为了……为了……为了……没发出一声呻吟”。)(大家热泪盈眶)

师:邱少云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你能拟一个题目写出你这时心中最想说的一段话吗?题目里最好有一个“火”字。

生:“烈火中永生”,“烈火见真金”,“真金不怕火”,“烈火见英雄”……

(片断练习)

师:写好的同学请交流一下。

生:我写的题目是《烈火见真金》。“人们常说:‘烈火见真金’。邱少云叔叔比金子贵千万倍。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趴在火堆里半个多钟头,纹丝不动。这种皮肉之苦谁能忍受得了?邱少云叔叔却咬紧牙关,握紧拳头,怒视着前方。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烧吧,烧吧!志愿军战士是钢铁铸成的,火烧得烂我的皮肉,烧不毁我的意志。”

生:我写的题目是《烈火中永生》。“我读着邱少云烈火烧身的课文,激动得热泪盈眶。”

“无情的火啊,你太不公平了!你可知道正在受折磨的不是凶残的敌人,而是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平日,一滴开水溅到手上我也会蹦跳惊叫。邱少云叔叔烈火烧身却没有跳,也没有叫,趴在火堆里,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也没发出一声呻吟。”

“邱少云叔叔在烈火中永生。”

师:写得很有感情,请同学们回去将短文修改一下写在片断练习本上。

(下课)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教学评析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文睿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揭示了写作和阅读不同的心理过程。《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个教学片断正体现了这个教学原理。教者按照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思想性辩证统一的原则,以训练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巧妙地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深刻理解课文,并注意读写结合,不失时机地进行表达训练。

一、读思结合,披文入情。教者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先扣住课文中的一个“竟”字,让学生查字典,读课文,点明敌人更为残酷的“火力警戒”手段和邱少云潜伏部队可能遇到的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接着利用插图,启发想象,扣住一个“包”字引导学生体验“一团烈火”“整个儿包住”给邱少云所带来的巨大痛苦,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形是多么危急。然后跳过一个自然段,紧紧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这两个关键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指导学生朗读、思考、议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我”的心为什么绷得紧紧的?一方面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烧而心如刀绞,另一方面又担心这个事关重大的潜伏任务、作战计划能不能完成。一个“字的琢磨,让学生理解“我”极为痛苦矛盾的心情,理解邱少云忍受着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从而让学生懂得邱少云为什么能任凭烈火烧身,一动也不动的精神力量,在学生的心目中建造起一座“伟大战士”的不朽丰碑。教者抓住了课文的关键,沟通了课文前后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阅读和思维,显示出了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二、以读带写,情动辞发。在教者的点拨、诱导下,学生不仅读通、读懂了课文,而且深深地被邱少云烈士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时教时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感情上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情动辞发,练习表达,要学生自拟题目,写出内心最想说的一段话。这样以读带写,读写结合,不仅是阅读教学的延伸,作为巩固和运用读写知识的积极手段,也不失为结合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一个极好课例。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