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重视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注重渗透情感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亲爱父母、尊师爱友、爱国爱民、明辨善与恶、美与丑。 关键词:渗透、审美观、熏陶感染、美德、世界观、情感氛围、情感体验、鉴赏。 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担负教育好学生的重任,语文因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而情感教育则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最佳方式。本人在将近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认为重视了情感教育,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获得健康的审美感受,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渗透亲情教育——亲爱父母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拔,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我就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分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 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写了母亲勤劳俭朴的美德和对“我”的种种关照,也写了“我”从小就帮着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写出了母亲宽厚待人,妯娌关系、亲戚、邻里关系处理得好,一家人和睦相处等种种事迹,这些无疑给我们以启迪,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我们今天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学却不理解父母,甚至举手之劳也要父母代劳,实在是不应该,教学中,我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时,充分点拔学生的亲情之弦,使其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并对比自己的生活,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形成对家庭关系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渗透尊师爱友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是反映学校生活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能激发其爱友之情,如蔡云芝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公正慈爱,可亲可敬,体现了长者的风范;藤野先生教学认真,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而有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是位师德高尚的长者;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的动人形象,他那炽热的爱国主议热情,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这类作品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理解,认识“老师”的崇高品质,并顺此延伸,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老师,在“老师”的崇高品质感染下,激起其尊师之情节严重,并付诸日常生活中,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道德品质。 同时,少年周恩来的胸怀大志,小弗朗士的天真活泼,少年闰土的机敏可爱......等等,这些少年形象动人可爱,在教学这类作品时,努力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奋发进取的动力,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的互助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注重渗透爱国爱民教育 如果说亲爱父母、尊师爱友仅仅关联学生接触到的周围的人的生活,那么,爱祖国、爱人民则是推己及人,广而化之。 “亲情”的升华,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富强和国家的兴盛,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祖国的骄傲。如我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紧紧抓住“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抒情线索,通过分析三个典型事例,认识志愿军战士崇高品质的本质体现,由此,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不但获得了美的情感体验,也对“爱国主义”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为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了思想基础。 其他如一身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等等,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典范教材。教学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染中产生对“英雄”的景仰与敬佩之情,在理解人物的性格,品格特征的过程中,激励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自豪感,从而树立“向英雄学习”,为国富民强而学习的崇高理想,并在学习中化为强烈的内在精神动力。 四、注重辨“丑”远“恶”的情感教育,从而提高鉴别美丑的能力。 “没有爱,就没有恨;没有恨,也就没有爱”,没有对“丑”、“恶”的批判与摒弃,也就不可能有对“美”的鉴赏与追求,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的同时,还必须教给学生辨别美丑的方法,通过对“丑”的批判,强化对“美”的追求。 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应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比较,点明其变化的准则是听说于勒有钱与否,当听说于勒发了大财时,就盼着于勒早点回来,把他的信当福音书;而当在船上遇见身无分文的穷水手于勒时竟然不认他,惊恐万状地躲开他,并责骂“我”给了他几个小费,所有这些,说明菲利普夫妇根本就没有兄弟情谊,由此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教学中,不但引导学生认识、批判菲利普夫妇的“唯利是图”的丑恶性格,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及其对人的“异化”,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他的如奥楚蔑洛夫的“变色龙”形象,孔乙己的迂腐形象,范进中举的疯疯癫癫形象,以及闰土变成“木偶人”形象等等,都应通过人物形象分析,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憎感情,认识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从而揭露其丑恶的社会现实,并以此为对比,加深对社会主义今天的了解,激发其爱国情感。 总之,应通过对比、点拔,使学生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在对比中明辨是非,提高鉴别美丑的能力,从而激发其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若飞若杨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