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虚就实——写作一妙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江苏省东海县中学   李文刚

邮编   222300

语言艺术是抽象的艺术,它所描绘的事物一般不能直接给人以立体感和形象感,往往需要读者进行二次创作,进行再想象、再体验,这就给读者在理解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如若所写的事物不为读者所熟知,又不能以读者所能感知的事物去描绘,那么,读者理解起来其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有,前人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这样的范例,这就是:避虚就实,转换角度,寓抽象于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

《明湖居听书》是《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片段,在这段中,作者对王小玉说书艺术的描写可谓是炉火纯青,作者先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渲染王小玉说书艺术的高超,书中描写的戏园盛况、济南白妞热、白妞出场、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都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可以说就是避虚就实的常见写法。等到王小玉出场,写王小玉唱书的一段,更是避虚就实的典范之作,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先是用攀登泰山——从傲来峰至南天门来写王小玉唱书时的“愈翻愈险,愈险愈奇”,接着,又用“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来写歌唱者歌声陡落时的千回百啭。歌唱是作用于听觉的现象,更确切一点说,是作用于“音乐的耳朵”的现象,通过文字来直接给予表现,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定要直接从音乐本身的各个要素去写,那最终难免流于纯粹的音乐评论;而这种音乐评论,如果不是有相当音乐素养的人来写,是很难写得准确、深刻、恰到好处的,而这样一来,读者如若不是深通音乐,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接受了。在《老残游记》之前,有过许多诗人和作家,对音乐有过出色的描写。譬如白居易的著名的《琵琶行》,就一连用了五六个譬喻来描写浔阳江头秋夜的一曲琵琶音乐。长诗连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幽咽泉流冰下滩”等一系列比喻,把琵琶的音调、感情的变化写得异常生动形象,使读者如同置身于浔阳江上,亲耳聆听琵琶女满含感情的演奏氛围中,和这位被贬为江州司马的诗人一同听过一样。但是,作者并没有从音乐本身来描写,而是用别的几种声音来比喻弹奏琵琶的,也就是以声音来写声音,而这些声音又是为广大读者所孰知的,也是很容易理解的,读了白居易的描写,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想象出琵琶女演奏时的情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只应天上有”的美妙音乐。《老残游记》没有模仿《琵琶行》的写法,而是另辟蹊径、寻求新颖的表现方法。它用“实”的事物来比喻描写声音,也就是说,把音乐物质化、造型化,把时间的、作用于听觉的现象通过空间的、作用于视觉的形象来表现。读者通过这视觉形象,能够在自己的想象中“听到”王小玉的高扬宛转的歌声,领略她歌唱艺术所创造的美妙的、令人陶醉的境界。

    人的抽象的思想感情,若要描写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虽有意识流等手法,但给读者在阅读上造成的困难也是可以想象的。因此,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就避开了这一虚的事物,而采用直观可感的视觉形象描写方法来写。“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纪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在这里,由譬喻所构成的视觉形象,加强、突出了时代气氛和作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并且使读者由此生发开去,联想、体会到许多没有直接诉之于文字的东西。读者从这里可以想象到一幅严酷的阶级斗争的图画:一面是反动统治者的残酷的血腥屠杀,对广大人民的沉重压迫;另一方面是许多革命青年的不屈不挠斗争和英勇壮烈的牺牲,是包括作家在内的活着的战士在如磐的黑夜中顽强地继续战斗,坚定不移地迈开迎接朝阳的脚步。在这个画面里浸透着鲁迅的无限悲愤——对牺牲的年青战友的极为深挚的悼念,对反动统治者的强有力的控诉。这里也宣示着伟大的鲁迅对革命的不可动摇的信念和继续战斗的决心。同时,又充分地传达出在反动统治下旧中国的时代气氛。

    朦胧的月光往往带给人无尽的遐思,古往今来,对月光的描绘不胜枚举,但往往不是借月抒情,就是一笔带过,很少有对月光集中描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空中孤月轮。”这些诗句不能说不感人,但我想,若是拿它们来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比,其描写月光的艺术怕难及朱先生的。这种很难描绘的景观,在朱自清笔下,却那般充满诗情画意。通篇,可以说,无处不在写月,却又很少正面写月。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静静”“泻”是作者直接描绘月光的,其意境之美令人神往。而通过对月下荷叶、荷花的描写,则突出描绘了一幅宁谧、朦胧、淡雅、柔美的仙界图,这里虽未出现月字,但这样一幅容易使人遐思的风景又焉能说不是月光的功劳呢?作者在这里正是采取了避虚就实的方法,把月光写活了、写神了。

生活是一只扑朔迷离的万花洞,有可见的,有不可见的,有具体的,有抽象的,有诉诸听觉的,有见之视觉的,那么,我们的笔法也应当是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当遇到不易描写的抽象的、不可见的事物时,我们就应当变通一下,试试“避虚就实”,也许就能“柳暗花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