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和山海经》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手机版 | ||||
主备:韩西利 审核:韩西利 审批: 班级: 使用者: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了解文学常识。 2、感知文意,准确把握阿长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3、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读课文,标注生字生词,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一个人。 2、再读课文,用双色笔圈点批注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揣摩文章的写法。 3、朗读课文,请家长作评价: 4、在把课文读三遍的基础上,认真完成下面的预习作业,做好课堂研讨的 预习自测 1、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填空。 本文作者是 ,原名 ,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他的作品可以分 、 、 、 四类。本文选自 。 2、给加点字的读音。 骇( ) 掳( ) 震悚( ) 惶急( ) 疮疤( )( ) 诘问( ) 渴慕( ) 霹雳( )( ) 疏懒( ) 惧惮( ) 孤孀( ) 3、细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回答“阿长是一个 的人”。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示例: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总之:阿长是 4、再读课文,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 。 明确:(写作手法) 5、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师提示: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6、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用“ 写得好,它写出了 ”的句式进行品析并说话。 A 、 B、 C、 7试归纳你从本文学到了方法: 家长签字: 知识归纳: 巩固练习 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uāng( )疤 震悚( ) jié( )问 惶急( )惧dàn( ) 惊骇( ) 孤shuāng( ) 粗拙( ) zhòu骂( )掳走( ) 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A.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 C.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4.本文对长妈妈的刻画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 ①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 ②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5.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 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6、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 学后记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包括《风筝》、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2.《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作《旧事重提》,编辑出版时改用现名。《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有三,即《 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 阿长与〈山海经〉》则记儿时的保姆。 3.《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4.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艾子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