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5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3、概括有三种方法: ①提取要点,即判定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即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抽象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经过提炼把几个要点综合起来。 4、概括的具体要求有三点: ①角度一致,即概括的角度要与概括的要求一致,同一问题的概括前后角度要一致。 ②涵盖内容全面。剔除非本质属性的信息,筛选出本质属性的信息。 ③限制概念准确,即概念准确,修饰限制成分恰当,语言表述精炼。 现代文阅读全程训练专题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相关概念 ①“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全文或局部主要内容。是对所述人物、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包括归纳全文的大意、层意、段意、指定的有关内容等。考查的内容有: A某个论点的依据; B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 C 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D 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 ②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文章局部的。高考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在这两方面都有涉及。“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情感和写作意图。 ③题型; A科技文:采用的是普通单选式。形式为: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对原文有关内容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出题者会将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义的地方,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考生不细心推敲,很难发现。因此,在阅读时,对有关的词句应特别敏感,可以用笔勾出,在做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看看是否能够对上。 B文学作品 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意思。这些段落,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或者在意思上与作者的观点、全文的核心内容有密切联系;要求对该篇文章中心的归纳。 此类试题的考查角度与范围大体有:概括文章情节内容及要素;筛选并提取文章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概括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分析理解文章、文段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事迹、性格特征、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把握叙事内容,提炼文章线索,概括表达方式;理解、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情感态度。解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总结规律,在整体把握文意、初步理清思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阅读记叙文,要从记叙的要素入手,分析了解中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作者的行文思路就逐渐清晰了,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也就明确了。 (2)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 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首先,应明确归纳的思维步骤。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四步:一是通读原文,知其大意;二是审清题干,明确要求;三是找出对应,分析要点;四是组织语言,加以概括。 其次,掌握归纳的技巧。掌握了归纳内容要点的步骤还不足以应对较为复杂的试题,考生还要学会如何归纳。根据试题的要求和难度的不同,常用的归纳方法有以下五种: ○1.提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在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主干句,而需要通过阅读文章,让考生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答案。这种方法,就叫“提取法”。这是归纳技巧中比较难且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例如:2005年高考上海卷第8题: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原因是(1)_________(2)__________ 与此题相关的内容在原文第5自然段:文化,自始至终萦绕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维也纳,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圣地。它有着博采众长的愿望和接受外来影响的特殊敏感,它是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收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正如茨威格所说:“这座城市的每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在他看来,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对于一个犹太人来说,更是如此,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昔日的文化辉煌已不复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现,这个他心目中的文化圣地,从此就陷入了野蛮之中。 完成上面这个题目,既没有现成的句子可摘录,又无法找到局部概括的几个句子进行组合,也不存在取谁舍谁的问题;只有通过对材料的反复阅读,从整体上感受和把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抽象,运用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求解答案。就上段来说,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段说的是茨威格将维也纳视为“令人神往的圣地”的原因。其次要分析和提炼文段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而言,一要明确“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收到自己身边,使他们彼此逐渐融洽”“这座城市的每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为一个超民族主义者,一个世界主义者,一个世界的公民”,谈到了“生存空间”的问题;二要明确“对于犹太人来说,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之中,没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经在情感上属于这里”“维也纳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等,则谈及“文化环境”问题。在此基础上修饰语言,注意两个要点的句式大体齐整,即可拟出答案:“(1)宽松的生存空间,主要表现在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感情的隔阂,能够和谐共处。(2)宽松的文化环境,博采众长,综合了西方一切文化。” ○2.合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事实上语段也的确说了不止一个意思,依据要求,所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抽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合取法”。示例略,下同。 ○3.舍取法。 一是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如果主次不分,全盘托出,那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二是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回答某一方面的内容,如果不加辨别,把所有内容都概括进去,也是不合要求的。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作出舍和取的决定。我们把这种方法叫“舍取法”。 罗小平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