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导学案 手机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提高阅读欣赏史传文学作品的能力。 

3、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归纳总结文中重要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掌握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把握史传文学作品在选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

三、学法引导 

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 

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四、学时安排:3课时

五、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常识填空: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主要作品是《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三千年的历史。分10表、8 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时代背景】

战国后期,七雄纷争,秦国最强,楚国,赵国比秦弱而强于他国。当时秦主要力量用于对付楚国,所以对赵国虽不时欺压蚕食,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进攻赵国。蔺相如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利用了这种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外交斗争,不畏强秦而胜利地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和主权。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缪贤舍人(   ) 西河渑池(   ) 秦王不怿(     )避匿(    )   汤镬(    )    肉袒(     )              诈 佯 (   )        皆靡(    )   甚倨  (     )  衣褐(    )(    )  睨柱   (     )

3、 阅读全文一两遍后,在书上作注翻译并评点;深入理解全文内容,回答问题。

(1)阅读1-13小节,整理出其中的文言知识点

(2)思考文中“相如奉璧使秦”的过程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叙述的?这样的布局对刻画人物有什么好处? 

答:文中写“相如奉璧使秦”,在献璧后作者集中描绘了蔺相如的三次有步骤行动:取璧、保璧、归璧。无不紧扣着和氏璧的命运。这样的布局如同把蔺相如置身于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能够让他机智果敢的性格得到充分的表现。

(3)阅读14-16小节,整理出其中的文言知识点

(4)本文中较详细地叙写了“渑池之会”的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本文中较详细地叙写了“渑池之会”的会前计议和会上“交锋”。这样,①详写会前计议,突出相如主行并从,廉颇送至境与诀,文武配合,表现了两人忠贞为国的计谋和胆略;②详写会上斗争,以秦王欲以势压人、倨傲无理、色厉内荏而不得不节节退让的表演,映衬了相如为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先礼后兵而步步进逼的智勇言行,形象地表现了蔺相如过人的机智勇敢性格,以及忠诚爱国的英雄精神。

(5)阅读17-21小节,整理出其中的文言知识点

(6)蔺相如是怎样处理他和廉颇的这一矛盾的?从中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这一矛盾,主要采取了忍让和回避的方法,以避免发生正面冲突而使矛盾激化。从中显示出蔺相如目光远大而不计较个人恩怨的思想品德,有着常人很难具备的“忍”的性格特征。

(7)廉蔺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

答:廉蔺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两人都懂得爱国,都能将爱国高于一切,即“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是个勇于改过、深明大义的率直武将形象,虽然他起被个人地位和名誉所蒙蔽,一旦明白过来,即能负荆请罪,表现了他的真诚率直性格。

(二)合作探究

1归纳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技法

⑴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⑵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课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廉、蔺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内部的矛盾。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最后在共同对敌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了解决,廉蔺的性格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刻画。 

⑶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课后练习) 

⑷以个性化的语言(人物对话)刻画人物 

在三个事情的描述中,大段对话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节干脆由对话来表达,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先说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陈词,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雄辩折人;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暗示对方;有时怒不可遏,咄咄逼人。总之,词锋犀利,刚柔兼施,而又轻重恰当,充分表现了他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智有勇,长于辞令的外交家。再说廉颇,在将相交欢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这一番话,表现了他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非常符合武将廉颇的性格特点,后来写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时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语言不多,坦诚直率,可敬可爱。 

(5)衬托  (6)前后照应 

(2).仿照下面“司马迁的人物评价”,分别给廉颇、蔺相如各写一段“人物评价”。

 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廉  颇:                                                                

          

  

 蔺相如:                                                                

(三)课堂检测

1、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完璧归赵:将璧完完整整地带回赵国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

怒发冲冠: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了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刎颈之交:即生死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A(例句与A项都是“只,仅仅”;B项是白白地;C项同一类的人,同一派别的人;D项徒步,步行)      

3.对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④都是“……的原因”;②⑤⑥都是“用来……的东西”)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之”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而”却,表示转折的连词; ④“而”表示并列的连词)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大王亦幸赦臣 ② 十恶不赦 

  B. ①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② 前倨后恭 

C. ①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② 口诛笔伐 

D. ① 且相如素贱人 ② 素不相识 

C(①杀,②责罚;A项应解释为“饶恕”;B项应为“傲慢”;D项应为“向来,本来”)

6 下面的句子为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     】 

  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求人可使报秦者 

  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大王见臣列观

B(A项为判断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省略句)

7.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 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B. ① 乃使其从者衣褐           ② 左右欲刃相如 

  C. ①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②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② 舍相如广成传

D(A项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C项意动用法;D项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动词)拓展练习:具体答案略

(四)拓展练习(199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日:“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徙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翻译:孙武是齐国人.以兵法进见吴国国王阖庐.阖庐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用来小试一下练练兵吗 回答说:"可以."阖庐又问:"可以用妇人来试试吗 "孙武回答:"可以."于是吴王允许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孙武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分任队长,命令所有的人都拿着戟.向她们下令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 "妇人回答说:"知道."孙武说:"向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就看背的方向."妇人说:"是."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于是又设立起军中的刑具,然后又三番五次地讲解纪律.于是才击鼓传令让她们向右看,宫女们放声大笑.孙武说:"纪律不明确,申述的命令不能让人熟记在心,这是将帅的罪过."于是又三番五次地宣讲纪律命令而后击鼓传令向右,宫女们仍旧大笑不止.孙武说:纪律不明确,申述的命令不能让人熟记在心,是将帅的罪过;既然已经明确了却不依照法令去做,这就是下级士官的罪过了."说着就预备将左右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从台上看到自己的两个爱妃将被斩首,大为惊骇,赶忙派遣使者传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您能用兵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妃子,吃东西都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斩杀她们."孙武说:"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把两个队长斩首示众.任用下一名为队长,于是又击鼓发令.宫女们左右前后跪起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于是孙武派遣使者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您可以下来校阅,只要是您想要用到她们的地方,即使要她们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吴王说:"你算了,回屋吧,我不想下去看."孙武说:"大王您仅仅是喜好兵法的言辞,并不能把它们用到实处."

    从此阖庐知道孙武能用兵,最后终于用他为将.后来吴国往西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实在是受到孙武兵法的赐予.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4分)

子(       )之十三篇          皆中规矩绳墨(      )     王徒(      )好其言           北威(       )齐、晋

2.下面两个“使”字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2分)

    于是孙子使(      )使(      )报王曰

3.把下列句子中省略的词境入括号内(2分)

可试(      )以妇人乎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卒以为将  译文:                      

5.本文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除“列传”外,《史记》记述人物的体裁还有         、         (写两种)(2分)

6.孙武拒绝吴王赦免宠姬的理由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3分)

 

郑方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