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云南省曲靖一中   任玲(655000)

    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最直接交流的教师。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

语文教师的基本工诸如书写、朗读、表达等固然很重要,但在所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而且对学生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语文教师的“思想”,因此,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有思想”,应该是以广泛的终身的阅读为基础的,这是对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最重要的要求。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在“是否喜欢语文”和“是否喜欢语文课”这两个问题的问卷答案中,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结果:有些学生本身并不喜欢语文,但却喜欢上某老师的语文课,他们认为老师知识面广,能让自己在课堂上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会思考。而有些学生,喜欢语文,却因为老师只会照本宣科、课堂枯燥乏味、没有足够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而不喜欢语文课。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肯定会因为老师的缘故而大为不同。从这个意义上看,有学生说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救活一门功课,一个不好的教师会杀死一门功课,并不是没有道理。

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缺少成为终身习惯的持续不断的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学识,就只会在课文之中转圈子,渐渐干涸枯竭。课堂里语言质量的低劣,反映出来的不单纯是一个语言表达的问题,而是一个应当引起足够重视的 “思想” 缺失的问题。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家,就无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从大量找题做题、成天埋头批阅之中解脱出来,把精力转移到阅读上,把阅读各种相关书籍作为真正该备的一课,这是求得语文课堂教学活跃生动的最重要的潜在能量。

“有思想”,应该突出地表现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自己独到的创见。在教学中,面对一个文本,是用心去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还是人云亦云,只会照搬教参,做一个输送标准答案的中间者,是判别语文教师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在一次听课中,有一位老师讲《荷塘月色》的时候,说了下面一段话:

清华园的荷塘我也去过,其实并不是很美。如果作者是为美景而写文章,他完全可以选比这强百倍的风景名胜作对象。但他笔下的荷塘又真的是这么美!其实在我看来,这美景与真景是有距离的。这宁谧、静美、淡雅、和谐的月中荷塘,是作者在烦心的现实中因郁闷无法排遣而构想出来的心灵栖息之所,只有在这里,才可以让作者内心得以平静,在自然而和谐的月色中品尝暂时摆脱现实的淡淡的喜悦。

这是一段任何教参上找不到的朴素真切的话!之后,老师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曾经为自己构想的心灵园地。再读文章时,学生已与作者有了一种心有灵犀的共鸣了。这样的教学,无疑比教师照搬一大堆背景介绍强得多,学生自然而然地在真切的体悟中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品。

“有思想”,更表现为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考。语文学科是联系生活最为紧密的学科,也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直接交锋并时时撞击出火花的学科,语文教师对现实的关注、了解程度,对现实所持的观点、态度,明显地影响着学生。是把眼光盯住课本和试卷不放,还是能对现实有足够关注;看问题是偏激偏执,浮泛肤浅,还是客观辩证、洞若观火;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还是见解独到,睿智精辟,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成长的质量,决定着能否使他们自觉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表达自我的创见,去磨砺自己的思想。

总之,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重要目标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一个“思想者”的身份,以自身丰富的内涵与睿智的思考给学生以终身的影响。

附:作者简介

任玲,女,生于1966年10月,云南省曲靖一中高中语文教师。1999年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10月于东北师大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曾获得市“优秀教师”、“优秀青年班主任”、市教委“教学教研优秀人才”等称号,在省市课堂教学竞赛和优质课评选中屡次获奖,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教材教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数篇。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