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和发展传统语文教学的“四大法宝”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是众所周知的。我们教育界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教改!教改!”可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仍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猛烈的抨击,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忽视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缺乏对我们民族语言的规律的研究,是造成当下语文教学出于困境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有必要挖掘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并且运用到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当中。

第一、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背诵,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第一法宝。

传统语文教学在学生少年时代,趁他们记忆力特别强的时候,让他们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如能背下几百篇文章,几百首诗词,腹内就厚实了,知识丰富了,语感也养成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如再有名师的指点,“悟性”渐开,以前读背的东西,就能转化为很好的写作素材,心中也有了许多优秀的写作的范式,写作的能力一定会很强。古代凡是才华横溢之士,无不是满腹文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孙洙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是经过了千百年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茅以升说:“经常背诵古文,使我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谙练了语言的流畅和优美。”目前,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忽视背诵的倾向,有人说死记硬背不能提倡,就完全否定了背诵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背诵是在理解的基础是的有目的的记忆,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写作也大有裨益。所以,历代语文教育家都看重熟读与背诵,这是符合读写训练的认识规律的。

第二、传统语文教学提倡勤读,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第二个法宝。

     古人十分强调熟读文章,熟读是理解的关键,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白居易“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矣。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正是如此苦读,才成为文章大家,由此可见读书之重要。

传统语文教学还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要熟读而精思,读书时要专心致志。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

阅读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朱熹把它比喻为“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朱熹的见解是符合青少年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是符合教学的规律的。

古人还要求在阅读中做到博约结合。黄庭坚说:“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余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古人治学先要求有较广的知识面,有良好的治学基础,然后才学有专精,这样是符合唯物辩证的规律的。

我们知道阅读、背诵与写作有密切的关系,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第三、传统语文教学的第三法宝是强调文章要多做、多改。

     传统语文教学不仅提倡作文要“多做”而且强调文章要“多改”,多改也是训练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修改,或老师批改指点,可以使学生从文章的症结所在进一步体会和掌握文章的写作规律。我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历来重视文章的修改,认识到这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手段。宋何远《春渚纪闻》记载:“欧阳文忠公作文既毕,贴之墙壁,坐卧观之,改正尽善,方出示人。”到晚年他对自己的文章“尝日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当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传统语文教学对修改文章十分重视,古人修改学生的文章,一般运用三种方法:

一是文章写成之后马上修改。“如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之处,须调之使叶;如此仔细推敲,自然疵病稀少。倘若一时潦草,便尔苟安,微疵不去,终为美玉之玷矣。”

二是文章写成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改。唐彪说:“文章初脱稿时,弊病多不能自觉,过数月之后,始能改窜。其何故也?凡人作文,心思一时多不能遍到,过数月后,遗漏之义始能见及,故易改也。又当其时执著此意,即不能转改他意;异时心意虚平,无所执著,前日所作有未是处,俱能辨之,所以易改。”

三是对初学写作的学生作文不能通篇全改。清王日休说:“若该小儿文字,纵作得未是,亦得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不敢道也。直待作得十八分是了,方可改作十分。若只随他立意而改,亦是一法。”这个见解,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写作水平与作文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第四、传统语文教学的第四个法宝是提倡效仿。

古人认为:“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熟读了某人的文章,自然会受到熏陶影响,写出的文章多少有他人的影子。朱熹说:“读得韩文熟,便做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做出苏文的文字。”这是很有道理的。初学作文时,对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较生疏,从模仿开始,慢慢地就容易摸索到作文的路子。提倡初学者效仿,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捷径,也是一般的写作规律。古人一直认为,效仿名家名篇“师其神”而不“师其貌”,“师其意”而不“师其辞”是“最为文之真诀”。课本上的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是学生们模仿的典范之文章,让学生创造性地效仿范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策略。

 传统语文教学经过千百年的历练,其辉煌的教学成就是大家公认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学习它阅读与背诵入手,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入手,摸索和掌握语文的技能技巧,是符合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认识规律和训练规律的。

 

天涯孤客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