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读”的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蔡砚萍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阅读知识,更能培养阅读能力。而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多讲少读”或“只讲不读”的现状,这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变这一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起着积极作用的,那么怎样加强“读”的训练呢?下面简单介绍三点: 

  一、循序渐进,分步骤读课文。 

  一般阅读课文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来读。例如第四册中课文 

《丑小鸭》。第一步,整体阅读。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利用看拼音,查字典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读后检查较难读的“剩”“瘦”、“欺负”等词,发现错误,立刻纠正。第二步,感知性读。默读课文,粗知大意。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的?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步,理解性读。引导学生逐段逐句精读课文,理解思想内容。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时,老师问:它们是怎样欺负丑小鸭的?把文中有关的词划下来。学生找出“咬”、“啄”、“讨厌”三个词,先指导读词,理会词义,再指导读句,读出重点词的重音。第四步欣赏性读。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如《丑小鸭》的第三自然段,在读词读句的基础上,把丑小鸭感到孤单的语气读出来。 

  二、结合实际,多方式读课文。 

  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学时应该按教学要求变化的方式。如:学生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轻声自由读,使之全体参与。检查初读情况可指名读,其他学生听后评议。碰到难读的词、句、段,教师请优等生可先范读然后领读。要达到粗知文章大意、理清层次的目的,可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或听读课文。在学习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引读某些关键的词句,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思索,诵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口而诵,心而维,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表达形式的目的。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左友仁老师在教学《伟大的友谊》的二自然段时,是这样引读的: 

  生:(   读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师:(引读)因此…… 

  生:(接读)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 

  师:(引读)因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所以…… 

  生:(接读)长期流亡在外。 

  师:(引读)因为长期流亡在外,所以…… 

  生:(接读)生活很穷苦。 

  师:(引读)因为生活很穷苦,所以…… 

  生:(接读)他常常跑当辅……到外借钱买邮票。 

  从这个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左老师在引读过程中,添了“因此”“因为”、“所以”这些关联词。把句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出来,达到“以引代讲”“寓讲于读”的效果。 

  另外,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还可以多采用齐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分小组读、分角色读等等,以期达到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最后,要求背诵的文章可先指导学生快速朗读,继而熟读成诵。 

  三、课外延伸,培养阅读能力。 

  就教材讲,阅读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的。只有便教材在课堂外得到延伸,让无限量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再如《丑小鸭》一文来说,课文学完后,再让学生戴上头饰,四人一小组,表演课本剧,使他们沉浸在童话的情景之中,表演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不由自主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发动学生借阅《安徒生童话选》,抽个时间,让大家把读到的故事讲一讲,表演一番,对教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高阅读能力是极为有益的。 

  总之,让阅读教学返朴归真,使课堂上重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的景象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课。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