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摘要:本文针对山区农村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的特点,提出加强朗读背诵是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在教学中倡导“以背导读”。

关键词:山区初中   语文教学   途径

         山区农村学生生理心智发育相对较迟,小学启蒙教学网点分散,师资条件不一,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学生语文基础差。突出表现为:字词语汇积累少,语感差,理解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在进入初中后,我们倡导“以背导读”,即加强朗读背诵在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这对于学生积累语汇、培养语感、促进研读、拓展思维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积累语汇。青少年时期是记忆最好的时期,初中学生正处于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的过渡阶段。这时让学生牢固地贮存许多语言材料,能终生不忘。唐彪说:“诵读在幼时,获益在中晚也”。古代许多语言教育家搞集中识字积句,如教《千字文》、《增广贤文》都不以讲解为先,而以朗读背诵为重。现代教育家朱自清先生也同样重视朗读,写了《论朗读》、《论诵读》。要让农村孩子尽快增加词汇,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语言的潜能,多读多背词语警句,诗词文赋。因此,笔者认为利用早读课和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在授课中也参插“读读背背”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汇。朗诵背读的内容大致以下一些:一是教材中的“练习”安排了朗读背诵的内容;二是增加一些章节、文章及课文中的新旧诗词;三是课外补充适量的朗读背诵内容,如现代名家名篇、古代启蒙读本《增广贤文》、《千家诗》等。为了搞好学生朗读背诵,教师要作好正音、断句等指导,做好诵背示范;同时教给一定方法,将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相结合。背文言诗文采取先逐句背诵,然后按意义连贯,用每句句首字领记。如“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将绿浇,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茅”、“花”、“一”、“两”四个句首即是领记“字”。经过持之以恒练习,学生无论文言警句还是现代语汇明显增多,变得满腹经纶了。学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感也同时得到增强。

       培养语感,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高度的悟性。要培养语感须从低层次入手,要经过漫长的语言实践;由不懂、半懂到全懂,由朦朦胧胧到若有所思到心领神会。农村学生初入初中,很多同学读起现代文章都总是断断续续,断句不清,加之胆小心慌,难以卒读。一段读完,不知所云。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朗读背诵锻炼开始。笔者在教学中安排了课前5分钟朗读,学生经老师指导,提前作好准备,同学们慢慢便敢站在讲台前声音洪亮地朗读背诵了。读文娴熟了,慢慢地就能自觉地读出节奏、语调、语气、情味。诗文能背,熟记在心,那么便可心有余于体会诗意,品味词情,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渐渐地使学生的语感增强了,从较浅显的描景绘物到含蓄的用语双关,从通俗的现代白话文到深奥的文言古籍,都读来顺口,意会言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飞跃。他们逐渐能准确领悟语言的含义,品味内在情味,再造语言形象,朗读流利舒畅。这就是通过反复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所达到的培养学生语感的效果。

       促进研读。一方面通过朗读背诵增强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他们阅读课文能更得心应手,理解深刻,达到“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另一方面是指在教读某篇文章时,教师指导学生先对精彩、关键语句段落进行背诵,同时了解一点创作意图,背景资料,结合起来学生便能自己顺利地研读好文章。既整体感知又能揣摩词句,感悟主题,品味佳境。此所谓以读促思,因思而悟道。现行课本中文后“练习”里设计了很多“品味”、“揣摩”、“理解”、“体会”、“讨论”之类的练习题,只有反复朗读背诵,在领悟课文基础上才能完成好。如:宗璞《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紫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学生若能背诵这段文字,便为其启开想象的空间提供了前提,也就自然而然地不难理解到此处是将花喻为“瀑”,形象的表现花之繁茂,隐含生命的绵延长远之意;与作者共同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这个主题。又如教读《安塞腰鼓》这课,若能先反复朗读,读好文中铿锵的文句、激昂的排比、急猛的节奏,那么黄土高原上“茂腾腾的后生”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激荡情怀和磅礴力量便能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也就不难理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力量的一种流露和表现。

       拓展思维。朗读背诵还能拓展思维的广度,诱导学生充分发挥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等心理功能,达到对语言对象的深刻的理解与感受,把握诗心、文眼。反复诵吟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会觉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实是诗人的神来之笔。我们在熟练背诵后,想象空间活跃有余,形象感受到茅檐主人净洁爱美,门前两山一水也有情谊: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门前青山也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通过朗读背诵大量的诗文佳句,大脑里便逐渐贮满了很多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触发出种种思维形象,所以说拓展了思维。这也有助于“写”。名作家之所以文思泉涌,下笔随游与其背诵积累分不开。不读不背者,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一定思虑堵塞,文辞艰涩,语不成文。 

陈厚炳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