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书声最动听——谈有效背诵的方法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李文娟 语文是一门资源很丰富的学科,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各有千秋,美不胜收。学语文只有背诵相当数量的篇目,才能形成文化底蕴,才有所依附和对照,才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记住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那么在学习他的《赤壁赋》时就可以长驱直入。如果所看所听皆成过眼云烟,那么心灵的沙漠就不能让文学之舟且载且行了。此外,为了达到背的目的,文章当然要被反复地吟诵,在这个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的效果。阅读者自然会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作者的文笔风格,乃至立意的词汇、语法、修辞、意境等等。这些都整体性的被学习主体所接受、被学生内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背诵呢?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好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师中最常见且行之有效的背诵方法主要有: (一)清理层次法 一个句群,总是按照一定顺序组织起来的。抓住了这个序,也就把握住了背诵的关键。叙述性文字,一般以时空为序,《归去来兮辞》第2段写“归园”,共24句,4句一个内容,行文按时空顺序:归途(舟遥遥)——抵家(“乃瞻衡宇”)——入室(“三径就荒”)——自酌(“引壶觞”)——涉园(“园日涉”)——盘桓(“云无心”)。把握住时空这一顺序,有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背诵。议论性文字,一般以逻辑关系为序。《劝学》第3段写学习方法,写法上三层并列对比论析:注重积累(“积土成山……故不积……”)——坚持不懈(“骐骥一跃……锲而舍之……”)——专心致志(“蚓……蟹……”)。把握住其内容和特点,同样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背诵。 (二)字词提示法 熟记关键字词无疑可以提高背诵效率。这种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文章,培养他们进行反复诵读的意志品质,并且增强前后勾连的意识。具体做法是:一般先选择出若干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经过熟读逐步减少提示词,直至完全取消提示,也就是让学生逐步“扔掉拐扙”独立行走。《寡人之于国也》第5段写“王道”初级阶段发展农、渔、牧生产的三项措施。关键词是“谷”、“鱼鳖”、“材木”。想一想,什么样的条件下谷、鱼鳖、材木不可胜食、不可胜用,这种情况又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同时注意到排比、蝉联句式,这段文字便很容易背诵出来。《诗经•无衣》采用重章叠唱手法,文章处于同一位置的词分别是“袍”、“泽”、“裳”(衣服类名词),“戈矛”、“矛戟”、“甲兵”(兵器类名词),“同仇”、“偕作”、“偕行”(动作性短语)。熟记这些词语,在背诵第一章基础上背诵二三两章就容易了。 (三)把握句式法 古典诗文中常见特殊的句式,如对仗句、排比句、比喻句、互文句等。挑明句式的特殊性,往往能起到帮助记忆的作用。《登高》8句皆对。《滕王阁序》第3段“披绣闼,俯雕甍”以下写登阁所见远景,依次是:山原、川泽、闾阎、舸舰、云、彩、落霞、秋水、渔舟、雁阵。10句分写10种景象,皆用“四六”句式,熟记两两对应的5组意象,有利于记住原文。《阿房宫赋》末段由5句组成,除两个独词句(呜呼、嗟乎)外,另外3句是:一个判断句(也……非也)、一个假设句(使……则)、一个蝉联句(后人哀之)。把握上列特点,有利于学生牢固地记住此段文字。 (四)听写法 这是一种老方法了,但我认为今天依然还有使用它的必要。听写可以强化学生“身、手、脑”协同到位,强化学生“亲自动手”熟悉字词句篇。我的听写方法主要有:①生字生词的听写;②句子的听写;③对段落先听后写,也就是先听教师或其他同学读一段诗文,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写。这种方法既锻炼听,又锻炼记忆,还能锻炼动手写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背诵提供了一种检测手段。 (五)留空背诵法 所谓留空背诵,即是或教师领诵、或部分学生领诵、或教师发问以造成背诵的气氛和推进背诵的进程。如背诵《过秦论》中从地位、兵器、军力、谋略几方面比较陈涉义军与九国之师部分,师领诵:“陈涉之位——”学生背诵:“非尊于齐、楚、燕、韩、赵、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师领诵:“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学生背诵:“非及向时之士也。”又如背诵《爱莲说》,教师可这样发问:“‘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那么作者周敦颐喜爱什么花呢?”学生答(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六)抄读背诵法 这是眼、口、手、脑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对于文章的字、词、句、段,做到眼看口念手写脑思,抄抄读读、读读写写,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短小精悍的片断和古诗、名句,通过抄写加强记忆,还可掌握一些难字的笔画与结构,便于准确地默写。如背诵律诗《锦瑟》、绝句《越中览古》等,就可以运用此方法。 (七)倒译文句法 提示译文,既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达到促成记忆的目的。《离骚》末节译文: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可以挫败?据译文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成诵:“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其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六国论》开头几句译文: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打仗不得法,弊端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就使国力削弱,(这是)灭亡的原因啊。根据译文,学生很容易背诵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使用这种方法,应注意避免译文过长,否则,不容易产生一一对应的效果。 当然,背诵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扮演角色法、板书介入法、再现画面法、比较异同法等等。在实际的背诵中,常常是几种方法配合使用,对于方法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另外,要围绕读背开展多样化的课内外诵读活动,如组织课外阅读小组活动,看谁读得多背得多;也可以搞一些演讲比赛,背书有奖赛;还可以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诗文创作展等活动,在活动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手段,图、文、声、色并茂,使诵读的形式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