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规范(陈祥书)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215101苏州市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祥书 2010年全国高考,有6套试卷考查了小说阅读。细细品味6套试卷,无论是命题思路,还是命题题型,都渐趋相同。因此,研究其答题思路,掌握其答题规范,就一定会有利于准确答题,提高得分。 一、人物形象类。 没有人物,就没有小说。因为人物是小说的心脏,是小说的灵魂。通常,总要求简要分析人物形象,或者概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而要想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4点入手:1、注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2、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3、结合人物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重视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比如,2010年江苏卷第13题: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打开网站,其答案是:(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显然,分析领队形象,主要是抓住了领队的行动。 就答题规范而言,第一步,人物怎么样;第二步,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品质。或者说,第一步,概括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第二步,用人物怎么样来加以证明。请读下例,2010年辽宁卷第2题: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网上搜索,提供的答案为: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细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对照答题规范,答得不够理想。因为它只有性格或品质,没有举例与证明。也就是说,它只有几根筋骨,没有丰满的血肉。如果要答得规范,那必须有如下具体印证:不招呼用车、讨价还价、不卖冷饮和自制橘子水,体现了主人公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的特点;对小伙子问话的想法与应答,表现了主人公敏感、细腻、谨慎和多虑的性格;因天热不忍心再还价、想买两瓶冷饮、给小伙子橘子水喝,展现了主人公心地较为善良、通情达理的特征。 二、故事情节类: 情节组成小说,故事塑造人物。所以,情节是小说的框架,故事是人物的躯体。一般说来,考查故事情节,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求运用简明语言概括故事情节,二是要求采用归纳方法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概括故事情节,可从寻找小说的线索入手,也可从分析小说的场面切入,还可从理清小说的结构着笔。而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可从设置悬念、引起兴趣上去考虑,也可从埋下伏笔、作出铺垫上去思考;还可从刻画性格、深化主题上去思索。例如,2010年广东卷第16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不妨,先来看看答案: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很显然,随着时间推移,展现了四个层次;按照空间转换,展示了四幅画面。简言之,答题以时空为线索,以片断为情节。 从答题规范来说,概括故事情节题,可从以下两点入手:1、交代时间或地点,或时间和地点。2、明确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简言之,时地人事,按时列点。分析故事情节作用题,也可从以下两点切入:1、使用术语,点出独特作用。2、结合小说,进行具体分析。分析故事情节作用,可使用如下一些术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一线贯穿,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等。举例来说,2010年陕西卷第3题: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查阅试卷,其答案为:①补充叙述事情,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细读答案,前两点确实使用术语,点出作用,并结合小说,具体分析。而第三点虽结合小说,具体分析,但却没有使用术语,总说作用。如果要补上术语,总说作用,可添上“引起读者兴趣或激发读者兴趣”。 三、环境描写类: 环境是小说的重要因素,是人物的活动舞台。环境描写的考查,一般要求归纳环境描写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归纳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从以下3点入手:1、细读题目,弄清描写的对象;2、运用术语,概括景物的特点;3、仔细体会,阐述特点的好处。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4点切入:1、对交代活动背景的作用;2、对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 3、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4、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譬如,2010年江苏卷第11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翻开试卷,其划线句为:“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从画线对象来看,是峡谷险峻气势。就表现特色而言,可以概括为立点壁顶、变换视角和多方描写。由描写好处来谈,使人如临其境。 说到答题规范,在环境描写的特点上,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概括特点;第二步,具体分析特点;第三步,指出特点的好处。在环境描写的作用上,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点出作用;第二步,详细阐释作用;第三步,归结作用的好处。比方说,2010年安徽卷第12题: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打开试题,其划线句为: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点击网页,其答案如下:特点上,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上,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就特点而言,只有前两步,没有第三步。如果要补上第三步,可加上好处“展现了有生机、有活力的共同特征”。从作用来说,能具体分析,阐释作用;但没有运用术语,总说作用。如果要运用术语,总说作用,可概括为“衬托人物心理”。 四、主题思想类: 可以说,任何小说都有主题,任何人物刻画都为表现中心。所以,小说阅读总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题,或从中心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思路上,可从题目意蕴入手,也可从精巧构思入门,还可从时代背景与典型环境进入,更可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切入。比方说,2010年陕西卷第4题: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答案示例有三,请看其示例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②讽刺了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应该说,思路合理,切入准确。只是第②小点宜于归纳为“运用讽刺”,第③小点最好概括为“揭出道理”。 答题时,要力求规范。回答主题类的,可分为两步:第一步,依据文本,按照基本格式,阐述主题思想。其基本格式为:通过……表现或歌颂或批判了………第二步,结合作品,从文中寻找依据,进行具体证明。叙述观点类的,也可分为两步:先说出观点,然后概括文中事实进行佐证。比如说,2010年广东卷第18题: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了便于印证,请读如下答案: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因为第二段中,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应当说,符合格式,答得规范;因为不光有主题阐述,而且有具体分析。 五、表达技巧类。 优秀小说总讲究表达技巧,没有技巧就不能成为优秀小说。通常要求分析具体句段的表现特色,或者指出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此类答题,可从以下四点考虑:1、表达方式上,可从人称的选择、顺序的安排和描写的特点上考虑。2、表现手法上,可从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上思考。3、结构安排上,可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和曲折有致上思索。4、语言表达上,可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上思量。例如说,2010年江苏卷第12题: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牛恐惧得不肯挪步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主要有两点作用:(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显然,第(1)点是从表达方式上考虑的,从描写的角度思索的;第(2)点是从表现手法上思考的,从衬托的角度思量的。 答题规范上,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点明技巧,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第二步,举例证明,结合文中实例进行证明;第三步,指出效果,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举个例子说,2010年山东卷第19题: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细看试题,其划线句为: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细读试卷,其答案如下:口语化,善用短句,对比。应举例分析。推敲答案,只点明了技巧,不太符合规范。指出“应举例分析”,但却没有举例,也没有分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更没有指出艺术效果。如果按答题规范,可作出如下回答:1、口语化。比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带有北京方言和京味儿,表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2、善用短句。例如,土混混出身,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表现了个性,刻画了性格。3、对比。譬如:“紧一把”与“松一步”对比,“天堂”与“地狱”对比,表现了他善于调动别人,摆弄他人。 六、探究拓展类: 探究拓展题注重开放性,其内容涉及广泛;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1、探究谋篇布局。2、探究人物形象。3、探究文化底蕴。但不论是哪一类,答题都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弄清探究对象。2、了解创作意图。3、结合人物形象。4、联系艺术技巧。5、理解主题思想。譬如讲,2010年安徽卷第14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答案示例有三,请看其中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很明显,选择的是对前者的探究,切入口是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要想答题规范,不外乎三步:第一步,要表明态度,提出观点;第二步,要结合文本,分析论证。第三步,归纳总结,拓展升华。请看下例,2010年山东卷的第22题: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何妨,先来读读答案:祥子。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揣摩答案,既点明了观点,又进行了论证。可以说,思路正确,符合规范。但是,理由只讲了一点,说得不够充分;只有前两步,没有第三步。还有,“侧面详写”的说法不尽妥当,有违常情。因为常说正面详写,而不说侧面详写;常说侧面烘托,不说正面烘托。如果要说得充分一些,可有三点理由:1、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与侧面着力刻画的形象。2、从正面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刻画祥子。3、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4、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如果要补上第三步,可作如下补充:通过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和鲜明对比,祥子自然就成了主要人物。 思路是思维的方向,是答题的路灯。方向明确,才能答得正确;路灯明亮,才能答得透亮。规范是思维的准则,是答题的原则。心有准则,才能思考完整;胸有原则,才能回答完美。因此,要想回答完整,就必须讲究回答的思路;要想答题完美,就必须讲求答题的规范。 原载《中学课程辅导•高二语文》(2012、1—2) 陈祥书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