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浅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摘要】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要真正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中来,笔者认为无非是做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 要善于煽情,倾注真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 要善于思考,积极发掘课程中的“美”和“趣”;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教法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教师的善教,学生就会乐于学习的,“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从而实现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教师善教  学生乐学   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所以有的教育家把教师比做可使乐曲具有旋律的调,比做可以打开许多门的钥匙,比做可以让旅行者踏上愉快旅途的图例。语文学科是最基础的学科,它是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它部分是科学,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知识,部分是技能;部分是政治,部分是业务。”(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第329页)可见语文教师不再是语文知识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要真正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中来,笔者认为无非是做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首先、教师善教,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现代社会新知识导出不穷,而在传统视觉里,社会又赋予教师以知识的至高权威的角色,这样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会有很高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包揽了太多的“必须”,逼迫教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可是这样行得通吗?当然不能!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困难不是教师个人所能解决的,有许多新兴的领域是教师未必熟悉的,有不少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难以回答的,有不少现代化工具是教师还不会使用的。所以要允许教师自身的无力与无奈,承认自己某方面的无知,相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只是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为此,教师也要不断地学习,甚至要主动地向学生学习。所以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教师才更有可能更简洁迅速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不能中一桶水的拥有者,更不能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和自来水,而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发掘泉水的人,让学生这眼泉水喷涌而出,永不停息。

其次、教师善教,要善于煽情,倾注真情唤醒学生的激情。教师的情绪感染力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绪可以“传染”给别人,使之产生同样的情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特别强调教师积极饱满情绪的重要性,他甚至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激情带进教室,要把微笑引入课堂,与学生一起欣赏、探索、感悟,用满意的情绪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去对待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对学习充满渴望、始终保持参与学习的热情。

第三、教师善教,要善于思考,积极发掘课程中的“美”和“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可恰当使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让•皮亚杰就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首美妙的音乐、一张精美的图片、一段扣人心弦的视频等等,往往就是语文课开课的磁石。只要老师精心设计,恰当运用,就一定事半功倍。如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入新课时,运用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一下了抓住了学生的心,都想走进课文、走近主人公,去倾听贝多芬的故事。又如教学《孙权劝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播放视频“《三国演义》片头曲”,让学生说说由此想到了哪个英雄人物,说到“刘备、曹操”的,就可由“生子当如孙仲谋”导入,说到“关羽”的,由关羽丢失荆州、败走麦城引到吕蒙而导入等,课堂气氛热烈,老师要灵活调控,并适时引导学生课外“读《三国》、讲《三国》”。

第四、教师善教,要善于创新,不断创新教法提高教学效率。教无定法,教必有法,我们要多开动脑筋,多了解学生,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古人说过:“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才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尽心上》)如开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学习情境,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用心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引发想象,引导参与,把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体验参与掌握知识的美好情感。根据需要,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等,如我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一个是游戏竞赛情境,利用CAI课件呈现二十余张水果图片,每张图片链接着一个题目,让孩子们自选答题或相互抽答或竞抢答题,学生参与热情极高,课堂效率较好,学生迅速掌握了关于朗读、词句、常识等方面基础知识;另一个是表演情境,先用CAI课件播放情境动画,让学生观察模仿,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领会,相互扮演角色模拟表演,学生很快地体味了课文人物语言情味,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表情。

我相信,有了教师的善教,学生很快就会乐于学习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学,首先会热爱语文这门学科,愉悦于语文的自身魅力、叹服于教师的艺术魅力,会觉得学习语文也“其乐融融”。学生乐学,其次在学习方法习惯上表现为会学、善学。乐意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学生乐学,还表现为具有顽强的意志,能克服生理上乃至心理上的重重障碍,“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李本文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