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提升语文能力之路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近年来,为了应付日益难以捉摸的中考、高考语文,语文教师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安排学生去做五花八门的训练题,美其名曰“模拟题”“全真模拟题”。教研室出的题非做不可,名校强联题目,当然要做。资料大堆大堆地卖。教师花大量精力研究题型,提前下水做答案,怎么教学生应付考试,安排学生做。然后批改、讲评。不知使了多少冤枉力。教师疲惫不堪,学生怨声载道。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考技巧懂得一些,但是语文功力太弱。走进升学考场,内容与平时练的变了,题目要求更是灵活多样。学生考得叫苦连天,有的哭天抹泪。做了那么多试卷,一点也没有用上。白苦了,真的误入歧途。劳民伤财不说,还误人子弟,真实罪孽深重。于是,人们提出新的想法:提高学生时语文能力,是否可以探索出一条明确的路子呢?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要正本清源,就是要把语文数学的位置摆正。以语文课本作为提高语文能力的源头,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名骗的诵读、赏析中提高语文能力,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老传统。古今中外具有高超语文能力的名人,有谁不是通过这条路子走出来的?曹雪芹、鲁迅、郭沫若,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等不是从题海中渡出来的,而是博览群书,从书山中走出来的。大量读书,大量体验生活,有了人生感悟,比耕不辍才成为语文高手。如果不大量阅读,道路写作,做一辈子的试卷也还是孤陋寡闻的无知之徒。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应试能力当然也是极差的。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也是从“口不绝与六艺之文,笔不停与百家之篇”《进学解》中的来的。诵读、赏析、感悟、大量协作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之路。

众所周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汉语的特点,诵读各篇得以扩大词量,融会文章,精通文法,领悟文理,贯通文气,锤炼文采。

如此而日积月累,并学而时习之,则阅读、写作、论辩等必能得心应手,进而形成能力。是势所必然。反之,若舍名篇而置之高搁,而热衷于形形色色、零零碎碎的语文材料的辨析、演绎,甚至猜度,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其次是功夫在课外。这一点,已是同行中的普遍共识。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积蓄来看,课内的学习是有限的,不足的。这就有赖于课外去充实和加课。尚且不说古人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故其文疏荡,

颇有奇气“(《上疏密韩太尉书》),那当然是高层次的课文工夫。面对当今学校现实,并不是不可以借助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恰恰相反,是我们在考试指挥棒下进行自我封闭,把学生禁锢在课内,禁锢在一味的模拟训练之类的事倍功半的忙碌之中,与社会上语文广阔领域隔离,因而不能有更丰富的营养,造成学生营养不良,发育不全,能力低下。

我们大家都回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生课堂上学习很认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老师要求记的记了,要求背的背了,要求抄的抄了,作业写得工整,可谓是课内的乖学生。但是从来不会读课外读物,长篇没读过几部,杂志没读过几本,甚至连报纸都不会看几份,这样的学生一定是语文的低能儿,考场上十有八九是败将。反之,有的同学课堂上很不听讲,作业也不认真,死记硬背的东西他几乎不完成,不讨老师喜欢。但是爱看课外书,拿着书就读,提起笔来就写,他的语文能力并不低,考场上也能发挥出较高水平。有的老师对此想不通,怎么课也不听,反而考出好的语文成绩?其实道理很简单,功在课外。所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是一条通向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多读,多感悟,多写,多练口语交际,是必由之路,是基本功。如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何愁语文学不好。中学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生支离破碎的知识,不是带领学生去做那些应接不暇的语文试卷,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好的读书习惯,只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不懂的字词他会去查工具书,文意他会自己去感悟,总比你老师念给他、抄给他强的多。老师念、学生记、教师抄,学生也抄,能记住多少?能记多长时间?不怪考试考不出来,但是自己查的就牢靠得多,自己领悟的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根据上下文语境,答案就出来了,无需死记硬背。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总体上讲,根本之路,课内学习方法,课外寻食,补充营养,加强锻炼,强身健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遇到问题,能开动脑筋,随机应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刘小丽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