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料议论文审题误差种种及矫正对策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安徽省潜山中学  伍秀来

供料议论文是各种类型的作文测试和作文训练中的重要题型。由于材料本身的多义性和层次性,加上审题教学中对“多向”、“求异”思维认识的片面性,导致了供料议论文审题的极大的随意性,出现种种误差。为提高供料议论文审题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探讨矫正的对策,本文特举例归类分析如下。

误差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材料]1: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节选自丰子恺《随感》)

观点:⑴羊群走路靠头羊——谈领导作风

⑵莫做温驯的绵羊——论个性

⑶牧羊有方——谈方法的重要

这些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观点。应该承认,上述观点是多角度分析的产物,它们分别从头羊、群羊、牧羊人的角度立意,表现出思维的活跃性。但遗憾的是它们都只抓住了一点,没有顾及材料的整体,得到的是从局部引发的片面认识,不能涵盖整则材料。因为这些观点只涉及到原材料中“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的说法或观察结果。那位先生说:“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是为了证明丰子恺画两根绳子违背了生活真实;丰子恺的观察结果“前头牵了一只羊,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是为了说明那位先生说对了,自己果然画错了。之所以画错,是因为缺少阅历,没有认真观察生活。可见,原材料的主体内容是谈画画,通过只要画一根绳子却画了两根绳子的错误,说明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强调了艺术家观察生活的重要性。

这就告诉我们:面对任何材料,我们首先必须从整体上全面地审视其中的全部信息,理清其层次及相互关系,再去多向引发。如果断章取义地摘取与主旨无关或关系甚少的只言片语引发观点,就必然偏题。

误差二:只见现象,不见实质

[材料]2: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大雁在天上飞翔,准备开弓把它射下来,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不同意,争着说:“家鹅煮着好吃,鸿雁还是烤着好吃。”两人争论不休,一直吵到社伯跟前,请他分辨是非。社伯请他们把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两人都同意了。随后再去找雁,那只雁早就高飞到天边去了。(《兄弟争雁》)

这则材料说的是兄弟俩想吃雁肉却未吃到的故事,意在批评那些只说空话,不尚实干的人。告诫我们确定了目标后要及时付诸行动,否则,任何美好的愿望都会成为泡影。

然而,却有这样的观点:

⑴放下你的弓箭

⑵各执一端与二一添作五

⑶要把握时机

这三种观点都只看见现象,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第一种观点离题最远,只看到要射杀大雁便联想到今天的鸟类保护,完全脱离原材料的寓意。第二种观点只就哥俩及社伯谈吃法中引发,说哥俩各执一端不对,社伯采取折中的办法回避了是非,也不足取。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因为这则材料的实质是谈哥俩想吃雁肉却未吃到的原因,并非只谈到吃法问题的争议。第三种观点隔靴搔痒,没有进一步从本质上揭示原因——只尚空谈,没有实干。

由此可见,对那些寓含着深刻哲理的含蓄性材料,我们决不可只从表面引发,而应该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其所蕴涵的本质中引发,才不会偏离原材料。

误差三: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材料]3:近几年,上海青少年科技创造发明一直走在各省市前列,但也发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某中学生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性数学竞赛,当飞机抵达外国机场后,竟连自己的行李也不拿,眼看着带队的老数学家费力地为他提行李。还有的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飞机实验方案,他认为自己的方案能获一等奖,结果只获二等奖。当专家宣读获奖名单时,他竟拒不起立领奖,造成很坏影响。

因为这则材料涉及到中学生的成才,所以不少同学泛泛而谈要“德才兼备”。这似乎扣住了问题的实质,而且是一种两点论的辩证分析。其实不然。德才兼备当然是成才的目标,但问题是材料所指中学生均为学业上的佼佼者,不可谓无才,也就是说“才”已“备”,只是“德”不够。因此,我们要抓住重点,不只停留在对德才关系的静止的机械的分析上。可从成才者角度确立“有才还须有德”的观点;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失误”,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确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的观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的前提下,还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误差四:刻意求异,忽视集中。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认识过程特别关注客观事物的差异性与特殊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以及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其实质在与创新。求异思维在质与量、深度与广度上,要求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的辩证统一。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发散性思维以集中性思维为中心扩及其几个方面,通过不断的思维反馈,集中到问题的最佳方案上来。由此可见求异发散不是无度的,它必须受集中思维质的规定。

对“滥竽充数”这个典故,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求异。原意是讽刺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冒充内行,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的可耻下场。《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正是用此寓意。若深究南郭先生何以能“充”下去,则可追究到齐宣王政策的失误;再考察南郭先生最终逃之夭夭的原因,就会赞扬齐泯王的政策对头;还可退一步分析,南郭先生先充后逃,知道世易时移,而不是继续硬充,倒有点自知之明。这些不从原来的定论的角度生发,而是改变思维方向的求异,都是从材料固有的质的规定下,在量上的发散,最终从多角度达到对这则典故的全面、深刻而新颖的认识。

然而,有的同学却有这样的观点:

(1) 知耻发愤,终有所为

(2) 能充则充,不能则逃

——谈南郭先生的机智

第一种观点是从《南郭先生外传》中引发的,说的是南郭先生逃出以后,知耻发愤,终于练就一手吹竽的绝技,再不是滥竽充数了。很显然,这种观点的引发已超出了“滥竽充数”典故固有的内涵,因为这则典故的情节止于南郭之“逃”,至于“逃”以后的内容,其本身也是一种想象延伸,从这延伸的内容中引发出的观点自然偏离原材料质的规定。第二种观点盛赞南郭先生聪明机智,有清醒的头脑,能充则充,该逃则逃,这种连“充”也要肯定的求异违背了典故的精神实质。所以,就材料所作的求异思维必须掌握好“度”。这个“度”就是材料本质的规定性,既不画蛇添足,又要是非分明。

误差五:错会逆向,全盘否定。

所谓逆向思维法,就是为了实现创造过程中的某项目标,利用事物之间的可逆性,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前提,通过逆向思考来实现发明或发现的方法。然而,这也恰好切合了中学生的逆向心理。所谓逆向心理是指一种认识、情感和意志行为倾向,这种倾向是对各种刺激产生与众不同、与常态相反的心理反应。于是,有些学生便错误地把这种变态心理与逆向思维等同起来。表现在审题中,便是一切从逆反心理出发,根本无视事物是否具有可逆性,只要从前或人家肯定的,他就一概否定;只要从前或人家否定的,他就一概肯定。似乎是所有的琵琶都要反弹,所有的文章都要翻案。于是便频频出现否定“愚公移山”、“大公无私”;肯定“南辕北辙”、“拔苗助长”之类悖论。

这就要求我们, 在运用逆向思维去重新审视某一固有命题时,必须坚持辩证否定观。否定不仅是发展的环节,而且是联系的环节;不仅是对旧事物的克服、排斥、抛弃,而且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否定中包含着对旧事物中合理成分的肯定。就否定而言,只有吸取旧事物的积极内容,旧事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被否定掉;就肯定而言,新事物只有把旧事物的合理成分批判地继承下来,才能形成自己的历史。

综观上述五种误差,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其实质一致,都是形而上学地对待材料。因此,要避免因审题的“毫厘之差”而导致作文全程的“千里之谬”,最有效的对策便是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指导审题,把辩证分析方法具体用于供料议论文写作的审题过程。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