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内容提要: 面对课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此,有几点见解:1、要有其“形” 2、要有其“神” 3、含“金”量要高 4、教师的“导” 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积累丰富的知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 自主合作 探索 引导 发展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联结着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指导,指导他们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而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不考虑教育的特点,将课上成了评析课、表演课、讨论课……,课堂教学搞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令人耳目一新,一个阶段下来,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对一些问题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拓展了,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了。应该说,这些是可喜的。然而,从一些检测中不难发现,学生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明白,甚至课文朗读也结结巴巴,丢三落四,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色彩。所以,这样的课听起来固然很精彩,但长期下去,学生的基础不扎实,基本功不强,对文章的感悟和分析能力不够。 另外,为教而学,为考而学,学依赖教,离开了教就不想学甚至不会学。久而久之,“学”就失掉了独立自主性。因此,也就出现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不少学生怕记怕读,甚至怕去积累一些必要的知识。他们只对“有意思”、“投口味”的文章感兴趣,而对一些不合口味的优秀作品不感兴趣。这样,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怎么会提高呢?而且,对学生来说,当学习来自外在的要求、强制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压力,学生的体验是痛苦的、苦涩的,苦学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如果学习是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它就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学生的体验就是幸福的,其乐融融的。乐学才是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行为。有学者明确指出:“当今中国内地,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儿童正普遍处于一种‘受逼’学习的状态……‘学习’便成了儿童的日常生活的一个代名词,‘受逼’也就几乎成了儿童的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或者成了儿童生存状态的一种普遍特征……儿童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那就是他必须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①因而,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为此,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要有其“形”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对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信心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塑造在教学实际中成为一种点缀。新课程要求: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不仅是学习的“认知体”,更是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体”。作为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面对课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往往是前后左右三五个学生围在一起,讨论甚为激烈。而且,针对教改,追求创新教育,在课堂上适当穿插音乐、图像、辩论、表演等,出现师生互动,生生皆动,一改传统教学中严肃的面孔,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培养,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要有其“神” 光有其“形”,还要有其“神”,要“形”“神”皆备。怎样才能具备“神”呢?应根据各门自身的特点。例如,语文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语文教师,应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走进课文,去吮吸书中的丰富营养,与书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一起起伏变化,同悲喜、共患难,从而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人们常提到“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言的学习靠的主要是形象思维,没有反复的朗读品味是领悟不出其中的思想感情的,更不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让他们自主阅读,教师只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而不可包办代替,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演,自己写,全节课都在“动”。学生活动方式多样,听、说、演、写全面铺开,课堂活泼,有趣,充满活力。当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疑问、有所收获时,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和进一步提升,让学生通过集体交流,自己总结得失,自己归纳经验,获得信息与技能,学生才能获得熏陶感染,才有其独特体验,才会提高其素养,较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三、含“金”量要高 创新,是一个人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易受到压制的机能。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质疑精神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因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是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情境,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不少教师特别重视课堂提问,并以提问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学生参与面的一个尺度,然而,不少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虽多,可不少是无病呻吟,为提问而提问,起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有的问题偏离了教学目标,甚至有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没有反应,无从下手,只得自问自答,含“金”量不高。因而,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之后,教师应采用“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把握问题的深度及其针对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去讨论、去交流、去归纳,从而实现其自我思考、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及时地加以沟通与联系,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并且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活泼、主动的状态,充分发挥其自主合作的能力,并且在开动脑筋思考的时候,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重组,自己生发出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探索下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教师的“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而作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的一种体现。为此,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生发出来的问题,因为课堂上的大胆质疑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其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课堂上学生所提问题不但是他们学习中的疑问,而且许多问题有共性,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有差异,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也有所不同,课堂上质疑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所存在的所有疑问,且没有提出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清楚甚至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在此过程中,有的教师以为学生提的问题多就是主动学习了,当学生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时则以为已经掌握了知识。殊不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的程度与他们的知识积累,与他们个性的差异有很大关系,因而离开了教师的引导,他们是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向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而且,教师正确因势利导,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又有利于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提高其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与生命去拥抱。”②因此,教学应当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①吴康宁.谁是“迫害者”¬——儿童“受逼”学习的成因追询.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4) ②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 刘芬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