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劳动的特征及评价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光明网 2001-08-16 邢俊峰 张义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劳动对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劳动最显明最本质的特征是“教书育人”,这是由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职责决定的。教师作为生产劳动者,劳动对象是学生,同时又是劳动产品,教师的劳动手段和生产工具主要是自身的品德、知识、能力以及一定的教学设备和教具。教师要对劳动对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塑造心灵。教师劳动有哪些一般特征呢? 复杂性。首先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复杂的。教师面对的是有感情有理智,具有个性差异,基础不同的青少年,需要教师按照统一标准,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劳动的内容是复杂的。培养目标具有全面性,既教书又育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智能,既教会求知,更要教会做人、交往、健体,涉及心理、智力、体力,兼顾德智体美劳等不同层面。第三教师劳动过程是复杂的。教师劳动过程是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展科学知识技能的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无私性。教师作为特殊行业最显著之点在于教师劳动是无私的。教育教学目标无限高,对劳动对象的塑造追求完美,渐近理想,越高越好,乐于学生超过自己;教育教学内容无保留。对学生知识技能传授毫无保留,决不留一手,乐于挤干自己;对劳动对象无索取。 形象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总是一个活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到学生的认识过程中,所以有“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的名言。 创造性。教师劳动尽管有统一的教育方针、教学大纲,但由于教师劳动一般实施是个体的、独立的,所以教育教学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式和方法可以套用。一方面教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及教材的理解,针对教育对象的普遍规律和不同特点,选择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简言之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另方面教育对象具有流动性,是千差万别的,教育条件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创造性劳动。 由于教师劳动的上述特点,导致了教师劳动评价的特殊性。 ——计量标准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产品——学生,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既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既有比照统计可观性,更有无法预见的隐蔽性。 ——教师劳动成果显现的迟效性。教师劳动成果——学生,其价值显现不是及时的,往往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教师劳动成果成因的群体性。这种成果体现学生各阶段各学科众多教师的辛劳,皆有社会家长诸方面的影响,还有学生本人先天素质后天努力的因素。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全社会应重视教师劳动及其评价的探讨,尤其应对应试教育形成的评价体系进行反思,构建并完善科学的社会主义教育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科学评价的导向作用。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