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营造书香盈盈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高雅健康的文学熏陶中成长 ----长沙市第21中学关于校园书香节中专家讲座的报告(人教版高三)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手机版


 冯力文

我们学校一直把营造书香盈盈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高雅健康的文学熏陶中成长作为工作的重心。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明白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校园特点,反映校园风格,体现师生要求的文化氛围。是一个学校精神、传统、作风以及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健康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还能使师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等精神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学校党委把每年的五月确立为校园书香月。从制度上保障校园文化能健康发展。并且确定由党委杜书记亲自抓校园文化建设。

古语云“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自古以来文学人才辈出,文学大师云集。2005年以来我们学校坚持办好校园书香节,其中有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邀请省内文学专家来校讲座。

我们在六年里主办了五届校园书香节,举行了五次文学大师报告会。邀请了长沙市文联主席何立伟、中南大学文学副院长阎真、省作家协会荣誉主席张扬、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江学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来学校讲座。下面我们依次全面报告举办文学大师报告会的做法。

报告会之前,我们都会利用板报或录象对所邀作家和作品做全面的宣传,让学生对作家有尽量多的了解。

一、何立伟,用小说的形式写诗

                           ----- “走进作品,走近作家”的讲座

1、2005年我们学校校园书香节以 “走进作品,走近作家”拉开序幕,校党委杜书记全面部署安排。2005年5月19日学校文学社承办了这次文学讲座活动。本次讲座由市著名作家何立伟老师主讲。到会师生近300名。来自全市各个中学。何立伟老师现在长沙市文联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在此之前,曾经从事诗歌创作,所以后来的小说中诗意比较浓厚。他的短篇小说主要有《石匠留下的歌》、《小城无故事》、《小站》、《白色鸟》、《花非花》等等。其中,《白色鸟》一篇曾经荣获1984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白色鸟》一篇曾经荣获1984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入选入人教版初中教材。听了何老师的报告,同学们都觉得小说题目起做“白色鸟”,意味也就深长,除此以外,“白色鸟”这一意象和人联系起来,似还有些哀愁的意味,这也是何立伟小说中一贯的情绪。这篇小说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很美,很奇。何立伟小说语言的特色是“写直觉,没有经过理智筛滤的,或者超越理智的直觉,故多奇句。” 

这篇小说的诗意很浓厚,体现在重感觉、重意境这方面。曾有人说何立伟的小说“不重故事,追求的是一种诗的境界,一种淡雅的、有些朦胧的可以意会的气氛。”“与其说他用写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他用小说的形式写诗”。通过报告会,同学能够理解这一点。

     报告会还有一个重要程序就是互动。何老师热情洋溢地回答文学青年的提出问题,同学也陶醉于高雅的文学中。这样的报告会让学生受到了文学的洗礼。

         二、张扬,与真理科学的第二次握手

                               ----“文学与科学”大型报告会

  2、由学校党委领导,学校文学社承办,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张扬先生主讲的“文学与科学”大型报告会于2006年5月19日下午3点30分在学校科学馆附一楼准时召开。

首先,文学社负责人对张扬这位特殊的文学大师和他的惊世奇作了专题介绍。从我们组织播放的光盘和主持人的介绍中,同学们了解了张扬大师传奇的身世。

张扬老师,1944年5月生于河南长葛,在湖南长沙长大。1961年10月发表处女作。1963年2月,写下短篇小说《浪花》,以后历次重写,1970年稿更名为《归来》,并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全国。在流传过程中,读者改名为《第二次握手》。张扬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荣誉主席。

     小说《第二次握手》曾经“影响一代中国人”,她犹如“划过黑夜的一道闪电”,使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人民,“在冷漠的寒夜里得到了瞬刻的温暖”。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张扬凭借着自己的刚强、坚毅的品格及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精神,冒着生命危险写下了一部传奇小说。

    《第二次握手》是一部描述知识分子曲折的事业与爱情的小说,它塑造了苏冠兰、丁洁琼、叶玉函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也歌颂了周恩来总理对国外归来的老一代科学家的关心、关怀之情。描写之细腻,刻画的深刻不得不令人为之震撼。当时党的总书记胡耀邦称之“一部难得的好书”。可惜这位青年作家,被四人帮迫害入狱,期间的磨难与斗争,痛苦与反思,让作者与《第二次握手》中的主人公有了同样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这本书无疑是作者的血泪之作。因此,这本好书“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她犹如“划过黑夜的一道闪电”,使那个特殊年代里的人们“在冷漠的寒夜里得到了瞬刻的温暖。”

恩格斯曾今说过:“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权力能够强制那处于健康而清醒的状态中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当然,我们知道,从古至今,有思想以至独立思想的人并不少,也都处于健康而清醒的状态中,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大胆地发表和传达出来。但是,张扬老师确实做到了,以他锲而不舍的意志,以他义无反顾的胆识。他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文化巨人。

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理解张扬教授,其实他的胆识,他的思想也得益于导师的引导,张扬老师之所以从来就具有求知的欲望,成为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的大学者,是因为他始终牢记着达尔文的一句名言:“广泛的求知欲,往往可以使人成为系统的博物学家”。几十年来,张扬教授就像许多科学家那样,执著地追求科学,追求真理。

活动开始时,我们播放了一段2003年张教授接受《鲁豫有约》访问时的节目,让同学们对这位曾经以一本手抄本小说影响一代人的作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随后张扬教授进入了会场,虽然已经是年过花甲,但看上去依旧是精神抖擞、笑容可掬的样子,让人觉得很亲切。在报告会前段,张扬热情洋溢地报告了他的传奇小说《第二次握手》的创作经历,也用自己的经历向与会青年讲述了做人的道理,使同学们受益非浅。

张教授着重讲述了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是一种坚定的力量,让他走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可以说,被三次修改过的《第二次握手》既给他带来了当年的苦难,也为他带来了最有价值的人生历练和今日的成就,越发成熟的思想也促使他在2003年10月开始了小说的第四次重写,在会上张教授也自信的说:“我相信改编后的作品,必将又一次影响这一代人。不仅在中国,更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是什么让张教授如此自信和坚强,我想必定是他的爱国情,是他不懈的努力,也是他对文学和科学的执着与热爱。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后,同学们还与张教授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大家提出了许多比较深刻且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张教授都很热情地为同学们解答,同时表达了对我们这一代人期望,他说“要多懂科学。科学是一种享受,科学是一种修养,科学是一种武器。”整个活动历时三个多小时,同学都被张教授的精神所鼓舞,而且今天恰巧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张教授62岁的生日,最后,大家齐唱生日快乐歌,整个活动在祝福声中划下了完美的句点。通过张扬的“文学与科学”会,文学青年不仅受到高雅文学的熏陶 ,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做人难,爱科学、爱真理更难,一个人如果要走出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就必须具有百折不饶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

三、阎真,优秀的作家既是艺术家又是思想家

                        ----“小说的语言艺术”文学报告会

3、2007年4月20日下午4点,由学校文学社组织了一场文学报告会。主讲是中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阎真教授。讲授的内容是“小说的语言艺术”。

    阎真现任中难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他凭借《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和《因为女人》三部力作,蜚声文坛,成为湘派小说的领军人物。从2000年进入中南大学至今,阎真教授和中南共同走过了十年的历程。

《沧浪之水》发表后,很多单位向阎真伸出了橄榄枝,但是怀着对中南大学的深情,他选择留在中南了。学校还特批费用帮助阎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里面装修一新。文学院上课的教室特别紧张,他干脆就把这搞成教室,从此,阎真工作室就成了很多研究生上课的地方,们学生特别感谢阎教授腾出自己的工作室给学生上课用。

尽管成名已久,阎真却总没有离开三尺讲桌。人如其名的授课方式,阎真用一个“真”字,带领学生们走进精彩的教学课堂。“我在课堂上从来不用电脑,因为我感觉对着电脑念PPT会扼杀学生积极性。”阎真说自己上课基本上不带课件和书本,很多情况下都是即兴演讲。“这样产生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他还经常自己掏钱购买诸多相关小说名著分发给学生阅读,体会,品味,并自撰理论教材,结合各家观点,向学生展现全面的、客观的、多彩的学术舞台。“感觉他就像我们的大朋友一样亲切,给我们学问上的指导。”学生江益为至今仍保存着阎真教授送他的签名小说。

报告开始,师生200多人坐在科学馆报告厅,静静的等候着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阎真教授的讲课。阎真戴一副银边眼镜,身材瘦削,脸上带着平静的微笑,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更是一位知名的作家、学者。他曾写作《沧浪之水》获得了2001年《当代》文学一等奖,2004年第三届毛泽东文学奖。

他主讲的是小说的语言艺术。他主要从“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文学语言要颠覆传统”“潜台词”“比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文学语言的艺术性。

阎教授以他平实质朴的语言,淡定从容的风度开始侃侃而谈。从《红楼梦》到《骆驼祥子》,从《孔乙己》到《曾在天涯》,阎教授信手拈来,教我们如何从人物的语言来评品他们的个性和心理,如何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如何发掘语言中的“潜台词”。

阎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通过对大量具体作品的分析,让现场老师、同学们更深刻直接地体会到文学艺术之美。

阎教授指出文学语言的艺术性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利用对话来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这点上,阎教授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例子,《红楼梦》中有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人物间更掺杂着许多微妙复杂的关系,这些都通过不同人物间的对话显露无遗。阎教授具体以王熙凤在几次出场中的语言为例,剥析了王熙凤的性格及在贾府的地位,生动地说明了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阎教授还指出文学语言的艺术性第二方面表现在文学的语言系统化地颠覆传统的规范语言,把常规的表达转化成具有表现性的表达,也就是文字有张力。

同时,阎教授指出在打破语言规范化的有效方法是应用方言。老舍的《骆驼祥子》中北京方言的大量使用,当代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中陕西方言的应用便是成功的例子。

另外,文学语言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巧妙的潜台词运用上。阎教授以钱钟书的《围城》中描写方渐鸿向他人讨打麻将的欠款一段为例子,有力地说明潜台词的运用得当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性。

最后,阎教授指出,文学语言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巧妙地运用比喻。同样以《围城》为例子,小说中中国留学生形容鲍小姐穿着暴露时用“局部的真理”这个比喻,将女人着装的裸露与真理的赤裸裸这一特性联系起来,生动表现语言的张力。

在互动环节中,许多同学围绕文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提出疑问,阎教授强调“文学只是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启发人们的思考,一部作品的灵魂在于思想。只是要用于艺术感的文字将其表现出来,使之成为文学,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应既是艺术家,又是思想者”。

     通过阎教授的报告,我们不仅深刻地了解小说语言的特点,更为重要地理解了作家的重大作用是对人民负责。一个真正优秀的作家,应既是艺术家,又是思想者。

       四、江学恭,艺术意蕴:内在情感、灵魂、风骨

                             ----“艺术意蕴的开掘”讲座

4、江学恭老师于2009年3月27日来我校讲座,题目为“艺术意蕴的开掘”。江学恭是湖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国家一级作家,工作很繁忙。他出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他热情洋溢讲述了2个小时。他的报告不仅具很有理论的深度,而且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听起来明白晓畅,耐人寻味。

    他认为作品的艺术意蕴,是欣赏者和创作者都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每个人生活在五彩的世界中,都会成为艺术的欣赏者和创作者。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懂得一些开掘艺术意蕴的道理。

他认为成功的艺术作品主要由三部构成:一是艺术语言构成的形式美,二是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美,三是艺术意蕴。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美为深远的一种东西。他认为,艺术意蕴是通过艺术作品的线条、色彩、音响、文字和其他媒介,通过整体的艺术形象,“显现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他说比一般的主题思想而言,艺术意蕴更加形而上,是一种诗情和哲理。他告诉我们,如果将艺术意蕴的开掘比喻为对宝藏的探索,似乎可以遵循以下途径。

江老师通过《红楼梦》所带来的“红文化”阐述了:艺术意蕴是通过文字等媒介显示的一种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然后便叙述了开掘艺术意蕴的途径,并将其分为1诗歌方面。

1、注重立意的精神等级。这是发掘的出发点,对此不可浅尝则上,而是探索具有较高精神等级的意味。江老师通过用“超女”文化说明了注重立意的精神等级的发掘艺术意蕴的出发点。并用自我经历证明精神等级大于物质意义。

2、运用艺术发现的眼光。要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艺术作品和生活现象,  艺术意蕴便在其中。

3、掌握正确的道德评价。深刻的艺术意蕴根植于正确的道德评价。放弃道德评判的职能,常常造成艺术意蕴的迷失。艺术家道德评判的眼光,有时会相异于历史学家的是非评判。

4、领略社会必然性。一些更为深刻的艺术意蕴,并不能完全局限于简单的道德评判。因此,对艺术意蕴的开掘,应体现于对道德评判的超越,而放目于更为深远辽阔的社会必然性。

5、追寻人生价值。探究艺术意蕴,不能停止于社会必然性而失去人生价值的追求。艺术意蕴不能归结于真,也不能归结于善,只有在人生价值的追寻中,才能获得美的真正内涵。人生价值问题,永远是艺术意蕴的中心内容。

6、体察人生意识,艺术作品通过拥抱人生而拥有世界。因此,艺术意蕴也就是人生意蕴,艺术意蕴的开拓,离不开人生意识的体察。

7、品味人生况味。在开掘艺术意蕴的过程中,要善于从个别上升为一般,从整体上品味一番在人生履历中都可能遇上的人生况味,不管作品外层题材的形貌如何,人生况味总是永恒的第一意蕴。

8、探索神秘和未知。开掘艺术意蕴要善于探寻神秘和未知。遇上意蕴常常难于用逻辑语言表述清楚,有时也没有统一的结论和因果。而这种不清楚和不统一,却是思考的引子,探索的动力也是艺术意蕴的藏身之所。

9、触摸名族深层心理。最大的未知是人生的未知,最大的发现是对人的发现。而要真正有所发现,必须埋下头去,触摸民族的深层心理,从中察觉出艺术意蕴的真奥。而且对名族的深层心理的逼近,也就是对人性的逼近。这种逼近,从正面、侧面、反面催发着健全而自由的人。艺术意蕴和人类理想,而这个意义上合为一体。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反映当时的民族心理

10、捕捉艺术意蕴的直觉形式。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意蕴,需要外化的形式,这既是欣赏者开掘意蕴的抓手,也是创作者预留的探索路标。感官化、直觉化的艺术意蕴,才能点燃欣赏者的直觉和感官,然后通达生命的深处。比如像朱自清的《背影》。

在整个讲座中,江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经典的艺术作品,典型的个人经历,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同学和老师。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向江学恭老师请求签名。

     通过本次的讲座,同学们了解了艺术意蕴开掘的重要性及其途径,收获良多。

             五、谭仲池,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读书与人生的专题讲座

5、2010年4月23日星期五下午四点,我校在科学馆五楼多功能厅举行了第五届读书节的启动仪式。特邀了省文联谭仲池主席进行“读书与人生”专题讲座。

   谭仲池是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原长沙市市长。他将写作和管理经营城市完美结合,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从当年的“县长诗人”到如今的“作家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谭仲池,在这条亦文亦官的道路上已经走了26年。自1969年开始,他就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诗刊》、《解放军文艺》等报刊上发表作品,从第一部诗集《芭蕉雨》到近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打捞光明》,谭仲池为文40载,迄今已出版专著20余部,其中文学专著15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他担任编剧的电视剧《雾岸》、《秋之魂》和《人生的课题》,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在政务缠身却笔耕不辍的日子里,谭仲池心里始终充满着美丽的寄托和轻松感,他深切感受到自己有个心灵的天堂。缘于对人民和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他在政界和文坛,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灵魂的歌唱。 

谭主席认为,“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与共和国同龄的谭仲池,出生在湘赣交界一个偏僻的山区。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个农民的儿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坎坷走向坦荡,从一个退伍军人走向领导岗位,甚至还要问津影视事业并踏入灿烂的文学殿堂呢? 

  谭仲池回答记者:“是时代、是社会、是人民、是良师、是益友、是感情的生命和大自然的教化,是信念和理想。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书本给了我丰富的知识。” 

  小时候,当他背上父亲买的新书包,穿上母亲做的新布鞋,走进那座设在旧庙内铃声叮当的小学校门之后,他就感觉到了读书是一种乐趣,书中有一个奇妙的世界。回到家中,他常常会借一些小人书阅读。从那些小人书里,谭仲池渐渐知道了很多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唐诗宋词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从同学和老师那里借来《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氓》等文学书籍反复阅读。从那时起,谭仲池心中的文学梦开始萌芽。 

  上初中后,谭仲池偷偷地写诗歌、散文,在县报上发表。1968年初,他应征入伍。到武汉空军某部后,“文革”风暴席卷全国,他就从当地的废品站买回许多当时要销毁的图书,如普希金、雪莱、拜伦的诗集等,其中的几本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列宁的《哲学笔记》教我哲学、理性思维方法;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使我惊叹经典作家那深刻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赵一曼》告诉我如何为崇尚的事业奋斗……读郭小川的诗歌,使我对神圣的文学殿堂产生了强烈的向往。”谭仲池回忆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便在《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 

  后来,谭仲池几经曲折,参加高考,进入师范学校就读,当上中学校长,而后被调至县委机关,步入政界。谭主席不管是当县长、厂长,还是专员,当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以及现今的长沙市市长,当文联主席,他都坚持不懈读书写作。他不仅发表了不少文艺作品,还撰写了一批行政管理、经济、政治专著和论文,一些政论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 

他把读书看成是一件幸福的事,他说:“无论是作为市长还是作为作者,书籍和学习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读书能使心灵更年轻,眼界更开阔,日月更亮堂,生命更青葱。多读书,读好书,可以使人的思想情操升华,进入一种高尚圣洁的境界;可以使人增加知识和智慧,提高自己改造自然和管理社会的能力;可以使人善于思考,勤于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激发人的思想活力和感情波浪,去展示想象的绚丽,编织锦绣文章;可以使人变得丰富、真诚、开朗、理智。”他认为“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谭主席是业余作家专业文章 著名诗人邹岳汉先生这样评价他:“仲池是一位富有才情的作家,多年来于小说、诗歌、散文、歌词,以及影视剧本均有涉猎……我感觉他实实在在是一位诗人,一位有独创个性的诗人。他有一双洞察生命的眼睛,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捕捉诗情。” 

  国家一级作家刘强在《天堂对话》的序言中写道:“谭仲池先生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而不只是一位政府官员。诗对于官阶升迁并没有多大动力,但我认为,诗的思想和艺术对于高级官员并非无关紧要,而是一种高层次文化陶冶,或许能提升做人的品格精神。” 

  谭仲池从小对诗的感受十分灵敏,父亲教他读唐诗、宋词,并帮助他领会诗意,他读小学六年级就模仿着写诗,读中学就写诗刊登在县文化馆办的诗报上。1968年2月,谭仲池刚刚18岁,这年他就发表了第一首题为《我向往天空》的诗。此后,便陆续有《金色的月光道》、《又见桃花开》、《女飞行员之歌》、《我驾战鹰过韶山》等诗作在军队报刊发表。 

   改革开放以后,谭仲池在地方担任领导干部,不论政务多么繁忙,他都没有离开诗文创作。“是在汹涌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日子里,我投身到实际工作和生活漩涡里,感触着世界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看到现实生活在创造中展现光明和亮色时,又让我抑制不住激奋的心情去拥抱久违的缪斯。”掐指算来,谭仲池的“诗龄”已有四十多年了,迄今全部诗作达800多首,他因此感慨万千:诗和文学“照亮了我的人生”,“我认为文学对我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使我的心灵里始终充溢着希望,充满着战胜坎坷和困难的勇气”,“文学净化了我的心灵”,“文学升华了我的灵魂”。 

  谭仲池把诗歌视同生命的一部分,他在诗集《水和天堂》的自序中写道:“我愿诗歌和生命同行到生命的彼岸,我愿诗歌永远是生活的清泉和阳光!” 

  作为城市的市长,人们只把他当作官员,或者只认识到他为官务实清廉,为社会和人民做过许多好事的一面,而他在文学上的追求和执著,作品闪射的艺术与人性的光芒却被他的官衔、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实,那才是珍珠的光彩。在世俗眼光里,官阶、权位大于一切、带来一切,而从人格的意义上讲,官阶、权位的光辉仅仅是一时的;而诗——真正意义上的诗,则从瞬间出发走向永恒。 

谭主席很忙,抽出时间来校给中学生讲课,是多年来仅有的一次。到会的有学校领导、语文组老师,学校“飞扬”文学社成员,高一年级文学爱好者以及由熊颖超老师带领的湘府中学“梅溪文学社”的同学,覃彬老师带领的明德中学“屈子文学社”的同学,还有来自浏阳一中、望城一中等学校的校长和老师。

黄一鸣校长热情洋溢地主持了会议。黄校长宣布2010年读书节正式开始,接下来谭主席开始

热情洋溢的演说。他演讲的题目是“眼睛对灵魂的深情呼唤。”

谭主席先引用托尔斯•摩尔《关注灵魂》的经典名言“人生的过程永远是灵魂的关注过程,也是生命的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作为演讲的开张白。他先从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说起,告诉我们一定要感悟眼睛,感悟生活,感悟读书,感悟人生。对次,他谈了三点感想。其一、我们都珍惜眼睛!其二:要能自觉地接受眼睛的呼唤,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热爱所有值得爱的人。其三:要像海伦•凯勒一样珍爱和使用好视力这个天赋。谭主席要求我们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去雕塑和涅槃自己的灵魂。

第一,要勤于阅读和思考(增进知识,树立理想);

第二,要敏于观察和行动(敬畏自然,富于实践);

第三,要诚于倾听和交流(虚怀若谷,与人为善);

第四,要善于总结和升华(自省自律,进入境界);

第五,要甘于淡泊和宁静(人淡如菊,自得其乐)。

在演讲中,谭主席还介绍了自己和身边朋友的一些故事,以自身经历为同学现身说法。同时,他也在现场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关于“孝道考证”的小测试,教导同学们要诚于倾听并要多与父母、亲人交流。在座的所有学生均认真仔细的做好笔记,聆听讲座。

在张宇老师的住持下,互动交流达到了演讲会的高潮,同学们纷纷向谭主席提问,有同学问道,读书就一定要读经典名著吗?谭主席认为,自己也读过一些当红网络小说,不管经典与否,关键是读好书,网络也有好书,要自觉,不要盲目,要消化,不要误化。对于如何写一篇好的考场作文,谭主席有独到的见解:考场上同学们应该写出自己的真性情,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灵魂,写出真情,才能打动阅卷老师,才能得高分。

三十分钟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但同学们的热情却依然高涨,谭主席也不厌其烦的解答着同学们的疑问。最后,黄校长对报告会做简单的总结,在全场雷鸣般的掌声中,谭主席结束了精彩的演讲。

我们认为此次活动不只是一次文学熏陶,更重要是引导同学们对读书与人生的一次深层次的思考,相信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按谭主席说的去做,多与亲人交流,聆听他们的关怀,爱护自己的眼睛,关爱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关爱的人,同学们会更加珍惜每一刻读书的时间,合理利用时间阅读适合自己的好书。经营好自己的灵魂,做强做大自己的人生,

    一年一次的专家报告象一股春风,给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如果仅从表面看是专家的学识让学生们心领神会;是健康、高雅的文化让孩子们心旷神怡;但是只要认真思考,你就会发现,真正让孩子感动的深沉原因不是这些。是那些专家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动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应该有所作为,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有所作为。我们设立校园书香节,一次又一次费尽千辛万苦聘请专家,也就是要精心营造书香盈盈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高雅健康的文学熏陶中成长,让他们从小确立一个坚强的信念,做一个高尚的人。

(湖南省长沙市第21中学教师语文高级冯力文)

 

冯力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