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体制下的农村教育现状 (人教版)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摘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自1996年就提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口号,从城市到农村,各个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也都有所转变;但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因为依然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很重。各级领导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应试教育的实质也不得不让学校拼命去竞争,一切围绕“升学”这个中心,应试制度下的农村基础教育,成绩背后的辛酸和无奈,孩子们的付出和回报,依然需要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应试体制 农村教育 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表现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无疑承担着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任务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学校身上。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自1996年就提出了开展素质教育的口号,经过一系列措施方案广泛的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从城市到农村,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校教育教学情况也都有所转变;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可以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这些成绩在城市学校表现十分突出,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每周保证放两天假,期末成绩不再是简单的试卷,而是综合平时成绩划分等级,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等等。 但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讲,因为依然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很重。我所在的平山县三汲中学,每天的中考成绩在县级规模的学校中是最好的,2010年中考中,我校英语、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成绩排名第一,可谓是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这儿初三的孩子们五周放一天假,每周都安排模拟考试,每天都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从早上5:30起床到晚上9:40睡觉,不得有丝毫含糊,紧密的“日程安排”,学生和老师也都习惯了,正如单主任所说:“初三嘛,老师和学生都在玩命呢!” 很显然,各级领导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应试教育的实质也不得不让学校拼命去竞争,尤其是在农村,“铁打的才能出成绩”,一切围绕“升学”这个中心,抓分数、抓评比、抓竞赛、抓名次,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农民家长的眼里,根深蒂固的以为出人头地,得到高官厚禄才算得上是“成才”。因此,只有上大学,成专家,做领导才是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适应这一现实,这一观念更加突出。家长急切的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去大城市里讨生活,日然而然分数就成了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准,升学成了成才的唯一途径,“过独木桥”的格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农村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地理条件相对闭塞所以不易改进,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我在实习的很多时候,很想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可是,却总被冠以“没用”“浪费时间”等说辞,过多的使用讲授式教学让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放弃了主动的探究式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会禁锢他们的思维,尤其是有些孩子根本就不喜欢学习,不想考大学,长此以往,每天在教室听着“天书”,一点点儿消磨着时间。只是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蒙混过日罢了。实际上,这种缺乏探索精神的高度程式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下我国的人才需求,但是,现行的升学体制无形中对应试教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次考试定前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文化考试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然而,由于试卷测试内容的局限性,考试中学生发挥的失常性甚至作弊现象严重,有的校领导公然在课堂上说:“得分儿才是真本事,我不管你成绩是怎么来的”;显然,考试成绩背后包含了许多不公平因素。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他们身上有着不服输的劲头儿,他们讲义气,够哥们儿,他们不怕吃苦,我们班儿有一个特别好学的孩子,他几乎把练习册上所以的阅读理解题都背过了,我问他为什么都背(我并没有要求),那个孩子眨着灵动的眼睛说:“背过了,慢慢也就理解了,考试的时候也就有感觉了”,听完之后,我特别感动,同时也很感慨:片面追求博闻强记已经得到学校、教师、家长一致认同,但是,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应试制度下的农村基础教育,成绩背后的辛酸和无奈,孩子们的付出和回报,依然需要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莫忌华.反思中国教育[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第1版 2006年 作者简介:田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田园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