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从容说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诗人1933年于狱中创作的。在诗中,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

    本课在教学时,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运用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大量排比句式、反复修辞的使用和铺陈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情感。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介绍此诗的创作背景,范读课文,营造气氛,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大致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集中分析一些精彩感人的细节,体会诗中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入理解诗人蕴涵于诗中的深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3.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4.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5.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

6.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人,如果现在你要写诗讴歌你最尊敬的人、你最感激的人、你最爱的人,你会选择谁呢?你又会选择写这个人的什么事呢?

    生  我会写妈妈。写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背我去看病,在我做错事的时候耐心地教育我。

    生  我也写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对我生活上的照顾的确不少,我选择写她引导我学会读书并且爱上读书的事。

    生  我写我的父亲。我听过不止一位同学说,怕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较为严厉。但我与我父亲的关系就像两兄弟。在生活中,父亲教给我很多日常的生活知识,在学习上,父亲和我一起探讨难题。

    生  我想写我的外祖母。我父母一直在外地工作,我一直是跟随我的外祖母一起生活的。我的外祖母是一个很时髦的人,从她身上你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老年人。她为人可活泼呢,有时我觉得她比我更像一个小姑娘。

    师  父母或祖父母往往是照顾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成长的人。我想不少同学在初中或小学的时候都写过类似写人的记叙文吧。(学生笑)同学们选择父母等作为写作的对象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然而,著名的诗人艾青,却把心中的赞歌献给了自己的保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今天我们来欣赏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这位优秀的诗人,他把他心中最美最真的赞歌献给他的保姆。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我们一起来听课文的录音。一边听,同学们一边思考: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呢?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

    【讨论:在诗中可以看到“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生  童年生活不幸。

    师  诗中哪里告诉我们“我”的童年生活不幸?

    生  没有父母之爱。诗中写道: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生  可能“我”很小就被家庭抛弃了。因为有一句诗: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这句诗既是说“我”不认识那四个字,也应该是指“我”没有享受过家庭的快乐。

    师  分析得好。对“天伦”的理解很正确。

    生  大堰河很疼爱“我”。因为诗中两次重复写到“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生  大堰河对“我”的疼爱还有一句: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这一句也是两次重复写到的,更直接写对“我”的疼爱。

    师  同学们都能分析诗中的诗句,看到诗人童年生活的影子。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这是艾青在多年之后,回忆对他的童年生活的回忆。

    【多媒体课件显示】

    我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

    师  这是艾青的一段自述。

    师  童年的生活中,没有家庭的温暖,只有大堰河给了小艾青母亲般的爱。艾青由此对大堰河是怀着多么深挚的感情啊。而这一首诗的创作还有一个特定的背景。它是艾青在狱中写成的。

    师  艾青在1932年四五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不久,他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1932年7月12日,他们十二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后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六年。一天早晨,艾青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大堰河这位以淳朴的感情深爱着他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自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深入探讨,整体感知

    师  怀着真挚的感情,用朴素的笔调,诗人在诗中塑造了大堰河怎样的形象?可以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

    生  大堰河是勤劳的。诗中第4节写了她一连串的劳动。煮饭、补衣服、帮小儿子包扎伤口。还有第七节也是写她劳动:洗衣、洗菜、喂猪、晒大豆和小麦。

    师  概括得好。我们把这两节诗读一读,看一看大堰河的劳动生活,诗人通过对大堰河劳动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生劳作的大堰河的勤劳形象。

    【第一、二小组同学读第4节,第三、四小组同学读第7节】

    生  大堰河的生活很贫困。诗中写到“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就是说,她只能以做保姆为生,还有她的“园地”被典押。还有,诗中第10节写大堰河死时的情景,“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师  读得很细致,连诗人描写大堰河下葬的细节也注意到了。的确,诗中的大堰河虽然辛勤劳作一生,但生活却仍然极端贫困。

    生  我认为大堰河是善良的。她生活虽然贫困,她喂养我虽然是迫于生计,但她对我仍还有真挚的感情,真心地关爱我,虽然“我”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在第8节诗中的细节描写,最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

课堂小结

    大堰河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勤劳、善良,却也受尽欺凌、尝尽艰辛。诗人用真挚的情、用朴素的笔去怀念大堰河,去讴歌大堰河。

布置作业

    把这首诗改写成“我和大堰河的故事”,可以对诗中内容进行取舍,可以对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但是不能随意地胡编乱造。

板书设计

    大堰河的形象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容说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诗人1933年于狱中创作的。在诗中,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

    本课在教学时,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运用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通过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大量排比句式、反复修辞的使用和铺陈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情感。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介绍此诗的创作背景,范读课文,营造气氛,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大致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集中分析一些精彩感人的细节,体会诗中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入理解诗人蕴涵于诗中的深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3.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4.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5.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

6.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上一节课,我们品读了艾青写给大堰河的诗。现在,我们来听听同学们写的“我和大堰河的故事”。

    【三位学生读出他们改写的小故事。教师简要点评】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学生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师  上一课我们侧重分析了诗中大堰河的形象。而这是一首抒情诗,在诗中,诗人又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生  这首诗中使用最多的是排比的句式。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这八个排比,具体地写了大堰河繁重的劳动,赞美了她勤劳的品格。

    生  第4节运用排比句描写大堰河的功劳,我觉得写得很具体。就是排比句的运用使这种描写变得非常具体可感,形象生动,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大堰河一刻不歇地劳动的身影。

    生  第4节的排比句是具体地描写了大堰河的勤劳,也可以看出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照顾着她的乳儿,也是歌颂她善良的品格的。

    师  分析得很细致,几位同学的分析正是对这首诗中排比句的运用和它的作用的最好的分析。排比句的运用使内容凝练,又具体丰富。这是从内容上分析的,在诗歌的音韵上有什么效果呢?同学们自己读读第4节,感受一下排比句在音韵上的作用。

    生  排比的句子句式是基本相同的,很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  我觉得读起来很有气势,似乎一气呵成。

    生  我还觉得像海浪一样,一拨接一拨,一句接一句,很有节奏感。

    师  同学们对诗歌的感受力很强。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归纳:排比句在诗中的使用能使诗的语言凝练,内容具体丰富,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我们再看看诗中还有哪些诗节使用了排比句,是否也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呢?

    生  诗的第3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全都是运用排比句式。

    师  这首诗中最主要运用的句式就是排比。除此之外,还有哪种修辞手法在诗中大量的运用呢?

    生  是反复。

    师  对。这首诗中还使用了多处反复,既有句子的反复,也有词语的反复。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反复的例子,并且分析它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生  在很多的诗节中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包括第1节、第3节、第4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10节。

    生  还有词语的反复。如第10节,“同着”这个词反复使用了五次。第12节中“呈给”这个词反复使用了八次。我认为反复的作用应该是强调吧。

    生  我觉得反复修辞与排比句式的使用,在作用上有很多的相似点。

    师  请说说有哪些相似点。

    生  内容上的铺陈使得内容都很丰富,音韵上都很整齐,节奏感也很强。

    生  一节诗的开头与最后一句的反复还得令结构上首尾响应,结构可以说是非常完整,像一个完整的圆。

    师  排比和反复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表达效果上却有相似处,同学们可以发现,有些地方既使用了反复,那么排比就会伴随着同时出现,如第12节。反复运用“呈给”,也同时使用了排比句,是一连八个句式相似的句子。其他诗节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师  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表达了酣畅淋漓的抒情效果。排比句式与反复修辞的大量使用,使诗人的情感如千里黄河一泻汪洋,势不可挡。我们再次诵读诗,体味诗中的抒情效果。

深入研讨,挖掘主题

    师  “大堰河”这个极普通极普通的劳动妇女,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地位是极低下了,她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诗人说她的名字只是她村庄的名字,诗人只是根据谐音写了这三个字。但与这三个字同音的字还有很多,为什么诗人就选了这三个字呢?是否还有其深意呢?

    生  诗人的家乡是浙江,那一带是江南的水乡,河是随处可见的,所以诗人首先想到大堰河的村庄也会有条小河,并以小河命名那个村庄。

    师  结合地理环境分析,很有道理。

    生  也觉得是因为河多,令诗人想到大堰河的村庄也有河;但我想诗人也许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河多,也就是说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是很多很多的。诗的倒数第2节的倒数第二句,“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可见,我认为,诗人是歌颂大堰河,也是要歌颂像大堰河一样的许多劳动妇女。

    师  很有道理。在前面结合地理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提示诗歌的主旨之所在。还有高明的见解吗?

    生  我觉得诗人是特意选用“河”作为大堰河的名字的。因为在人类产生之初,河流就是孕育人类的。所以我认为诗人特意称大堰河为“河”,是要表达是大堰河般的劳动人民哺育了自己。

    师  同学们的联想越来越丰富了,都言之有理。

    生  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刚才突然想到的。倒数第2节诗中有一个词“紫色的灵魂”,“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诗人为什么用“紫色”来形容“灵魂”?

    师  这个问题问得精彩。同学们讨论讨论,自己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  我觉得紫色是高贵的颜色,诗人可能是歌颂大堰河高贵的灵魂。

    生  我觉得是揭示大堰河受欺压。因为紫色是伤痕的颜色,诗人可能是要显示大堰河的不幸,生活艰苦,受人欺凌。

课堂小结

    一个“紫色”留给我们这一课的学习一个精彩的结尾,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讨论吧。可惜诗人艾青几年前已经去世了,不然我们可以写封信与艾青讨论。现在我们只能与他天上的灵魂对话了。

布置作业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选择诗中你认为最富于感情的一段,反复朗读,以求成诵。

板书设计

 富有气势,便于抒情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同学们回答这道题时,应再详细一些,可多加分析,不要只列出一两句评价的话。

参考答案:前文有对大堰河形象的细致分析,概括起来说:大堰河是一个勤劳、淳朴、宽厚、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诗中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品格的尊敬和赞美。

二、命题意图:本诗抒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叙事抒情。叙事成分以及典型的细节很多,同学们要善于找出这些并加以分析,主要是分析表达了大堰河与“我”的感情。

参考答案:如第4节,集中写了大堰河的勤劳朴实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在……之后”这一状语格式,而且反复使用,多次强调。在每个状语中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情景: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尝到饭已煮熟了……这些细节体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关心爱护之情。

三、命题意图:排比和反复手法是本诗的重要特色,要找出来并不难,难的是揣摩其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反复手法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其他修辞格也需要了解其表达效果,而不是单纯地了解是哪一种修辞格。

参考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篇不断地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另一方面表现出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诗歌内容和意境上的容量。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四、略

拓展阅读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永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11.17

鉴赏提示:《我爱这土地》一诗作于抗战初期。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新奇,也突兀,不禁令人驻足,令人沉思。诗中的“鸟”是泛指,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吟咏的杜鹃、鹧鸪那样,它是这位“悲哀的诗人”(诗人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接着诗中出现了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诗人用上了大量修饰语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情感,形成了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然后用“我死了”,与前面的描写构成强烈的对比,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全诗的结尾,就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蓄足了势,唱出了最高音符。这是对祖国深挚之爱的最强音啊!在那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所歌唱的“土地”也就具有了格外动人的力量。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晨诵夜吟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春归”句:春已归而自己尚未回去。②“已似”句:西汉贾谊曾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赏析:诗人曾被贬南巴尉,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首联写情,新岁怀乡;颔联写景寓情,感叹春归我先;颈联即景生情,身处孤境悲愁;末联借贾谊自况,抒发贬谪悲愤。全诗抒情多于写景,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课后巩固

检查我的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唾弃        沉睡          千锤百炼               捶胸顿足

B.憔悴        粉碎          猝不及防               出类拔萃

C.啜泣         拾掇         缀玉连珠               苦学不辍

D.悼念         泥淖         绰绰有余               掉以轻心

解析: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tuò、shuì、chuí、chuí,cuì、suì、cù、cuì,chuò、duo、zhuì、chuò,dào、nào、chuò、diào。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班配        忸怩不安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叱骂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屋檐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典押        徒有虚名        鬼斧神工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解析:A项“班配”应为“般配”;B项“不落巢臼”应为“不落窠臼”;C项“挺而走险”应为“铤而走险”。

答案:D

3.下列各句诵读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B.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C.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D.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解析:C项,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答案:C

4.“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解析:抓住“不在她的旁侧”一句的心理反应。

答案:D

5.诗的结尾说这首诗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表明(    )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汇了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解析:注意“一切的”的丰富内涵。

答案:A

6.填空。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_______________一诗成名。1976年10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他的著名长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这里的前一个“梦”指的是______________;后一个“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大堰河——我的保姆》 《向太阳》 《火把》

    (2)一种生理现象,是“梦”的本义 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

7.把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郊《游子吟》)

    (2)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周寿昌《晒旧衣》)

    答案:(1)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重逢不忍轻移拆 上有慈母旧线痕

8.给下面对联的上联补写出下联。

    (1)笛弄梅花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宅边屋角瓜黄菜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莺啼杨柳风

    (2)池间河畔鸭大鹅肥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4题。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9.这两节诗所运用的抒情方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叙事(或间接抒情)

10.诗中写大堰河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这对塑造大堰河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她在家人心中的地位,受到丈夫和儿子们感念的,正是她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

11.“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句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的遗憾和歉疚,进而表达了对大堰河的热爱。

12.“大堰河,含泪的去了”一句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表达了大堰河对人世生活的留恋,对家人(包括“我”)的挂念,对辛酸悲苦生活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我”对大堰河深切的同情与痛悼。

13.第二节中的排比句交代了什么内容?这些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交代了大堰河在这人世间受奴役、受欺凌的奴隶生活以及死后所得到的微不足道的“回报”。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深切同情、深切悼念和对这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

14.课文注释说,作者的保姆原没有名字,因她家住在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可作者在诗中却利用谐音,把她的名字改为“大堰河”。作者为什么这样做?

参考答案:因为人们常把养育自己的河流比作母亲,用谐音就暗含了这一层意思。

综合拓展提升

1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解析:D项“对土地爱得深沉”是点明诗歌主题的句子。转入第二节时,诗歌的叙述角度发生了变化,由“一只鸟”转到抒情主人公自身,“常含泪水”的“我”不再指“一只鸟”。

答案:D

16.对下面新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间场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

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露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

C.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理,却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富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解析:B项“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错,应是共同的追求。

答案:B

17.对下面一首新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花与刺

艾 青



上帝和魔鬼

都是人的化身



时间顺流而下

生活逆水行舟



玫瑰用刺保卫芬芳

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朝向光走的时候

  不要忘记后面有影子

A.诗的第一节说明了最崇高的与最丑陋的,是人类自身的缔造。

B.诗的第二节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时间与生活的对立统一规律。

C.诗的第三节形象地展示了事物相辅相成的规律。

D.诗的第四节写了“光”与“影子”的关系,提醒人们注意两者的辩证规律。

解析:C项“对立统一规律”错。

答案:C

18.赏析下面的诗歌,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礁 石

艾 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A.在诗人看来,碰毁船只不是礁石的责任,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的袭击。因此,诗人笔下的礁石便成了受迫害又敢于斗争的形象。

B.诗中的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C.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运用比喻、衬托手法,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

D.全诗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是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自己的心去写”的结果。

解析:诗中并无比喻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有拟人手法。

答案:C

阅读下面一节诗,完成19—22题。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

参考答案:因为要将纸叠成纸船,用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20.“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纸船”到什么地方去?

参考答案: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心中。

21.“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

参考答案: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面对茫茫大海,她孤独,是思念之泪。

22.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追踪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典押(  )   荆棘(  )   忸怩(  )   火钵(  )

  团箕(  )   冰屑(  )   叱骂(  )   檐头(  )

  答案:diǎn jīng jí niǔ ní bō jī xiè chì yán

  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诗歌中的第4、6、9、10等节,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B.诗歌的第7段,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大堰河艰苦的佣人生活,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

    C.诗歌第10节,作者排列大堰河殡葬的凄惨,其主要目的只在于突出了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境况。

    D.诗歌的第4、6两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对两个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批描写,虽未加评论,但却激起了人们对旧世界的愤恨与诅咒。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表现手法即修辞手法运用及作用。通过对比确实写出了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境况,但这绝非主要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大堰河死后的凄惨,来诅咒这个不公道的世界,控诉这个不平等的社会。

  答案:C

  3.对“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几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为她内心盼着乳儿成长,成才成家,幸福美满。

  B.之所以不能对别人说,是因为大堰河知道自己的梦永远也不能实现。那种世俗的血缘关系,无形的鸿沟,使她只能把殷切的愿望埋在心里。

  C.乳儿的幸福就是她的心愿,她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乳儿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D.写大堰河做着美丽的梦——不能对人说的梦,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她对乳儿的爱,与下面的几节诗没有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重点语句的理解。写做了不能对人说的梦,的确是突出大堰河对乳儿的爱,但本节诗与下面的第9节却是紧密相联的,与“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相互照应,以进一步突出大堰河命运的凄惨。

  答案:D

  4.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语段,说说起什么作用。

  提示:本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进一步加深与理解。即要求学生加深理解不仅对大堰河及其全家有着悲惨的命运,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大堰河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憎恨,深刻地揭示出旧中国农民的必然的悲剧命运。课文的第三部分,即9~11段,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中心。

  5.阅读艾青的《浪》和《花与刺》,回答后面的问题。



你也爱那白浪么——

               它会啮啃岩石

更会残忍地折断船橹

               撕碎布帜

               没有一刻静止

               它自满地讲述着

               从古以来的航行者悲惨的故事

               或许是无理性的

               但它是美丽的

               而我却爱那白浪

               ——当它的泡沫溅到我的身上时

我曾起了被爱者的感激

  (1)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是以反洁的方式引起话题,展现了白浪残忍的侧面。

    B.诗的第二小节,通过对白浪的描述,表明有无数航行者曾被浪毁灭的事实,作者流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对浪深深的反感和憎恶。

    C.诗人在最后笔锋一转,赞美浪是美丽的,同时也点明自己对白浪的喜爱和感激。

    D.诗人为何喜爱白浪,为何对白浪有感激之情,诗人没有说,而是给我们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思索空间。

  解析:诗的第二小节,通过对白浪的描述,表明有无数航行者曾被浪毁灭的事实,作者流露出的似乎是对浪的反感和憎恶,但联系下面的诗节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在整首诗中蕴涵的是对白浪的喜爱、赞美和感激之情,正是白浪有残忍的一面,才有诗人的“被爱者的感激”;更何况诗人有“但它是美丽的”“我却爱那白浪”的诗句,作者怎会“流露出的是发自内心的对浪深深的反感和憎恶”?

  答案:B

  (2)根据你对整首诗的理解,你觉得诗人对白浪的喜爱、赞美和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题不应有统一的答案。只要符合这首诗传达出的信息即可。如“诗人在接受浪花洗礼时感悟到:正是由于白浪残忍的一面,才磨砺出无数海上的英雄,才有航海者的搏击的胜利”。

花与刺



                 上帝和魔鬼

都是人的化身



玫瑰用刺保卫芬芳

蜜蜂用刺保卫甜蜜



时间顺流而下

生活逆水行舟



朝向光走的时候

  不要忘记后面有影子

  (3)对这首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化身”一般指具体事物是抽象事物的化身,而在这里却相反,所以“化身”一词使用欠妥当。

    B.第二节的两句分别对比,即刺与芬芳对比,刺与甜蜜对比,而非玫瑰与蜜蜂对比。

    C.第三节两句之间构成对比。

    D.第四节写事物有向阳的一面,同时又有阴暗的一面。从哲理的角度说,这一节最深刻;从生活的角度说,又是最实际的。

  解析:肥人的崇高、丑陋复杂的两面性这样抽象的东西比作“上帝和魔鬼”,符合“‘化身’一般指具体事物是抽象事物的化身”的要求。

  答案:A

 

雷志宏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